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数字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数字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数字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大学教育中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论文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实施过程,构建评价体系,总结教学体会,进一步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专业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超星;在线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相结合提供了桥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随着这种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1]。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不受时间、空间、教学环境的限制,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等传统课程资料,而且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建立了学习讨论区,同时更有利于学习过程跟踪、大数据分析。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课前学习者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基础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内教师侧重于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增强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从而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新模式转变[2]。

1“数字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均开设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该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通过对课堂教学和每学期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课堂教学往往缺乏兴趣,即使任课教师积极认真备课,投入足够的精力教学,学生配合度依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的目的[3]。2012年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建有精品课资源网站,对学生开放,配套的课件、教案、习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也逐步走向完善.但即使有网络课堂,也存在种种缺陷。例如:(1)仅将课程资料上传网络,长时间未更新内容;(2)和学生互动较少,未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实践内容偏少,实验项目固定,没有给学生参与设计电路的机会。因此,网络课堂的使用率不高。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定位,按照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学院于2017年组织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数字电子技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也获得立项资助,到2019年3月基本建设完毕并投入教学使用。数字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兼顾不同层次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网络资源的自大化利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实施者,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迎评促建进行了探索性的工作。

2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课程团队选择了超星范雅平台作为“数字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建设了课程学习资源、课程资料库和课程讨论区。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多变的互动功能,覆盖全流程教学环节,实现随时学习、移动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跟踪、大数据分析等,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4]。数字电子技术在线课程章节如图1所示。2.1课程资源的设计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包括课程学习导引和课程教学资源,前者包括课程简介、教师团队、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有清晰的认识。后者又包含课程章节资源和实践资源,在课程章节资源里,团队根据在线课程的特点,将各章知识点重新进行设计和编排,整合了课程内容共18个单元的116个知识点,进行了微课视频和PPT的制作。每个微课视频围绕关键知识点展开,短小精悍,时间不超过15min,辅以图片、动画等多种资源,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微课视频在平台播放时,设置防拖拽操作,并在5min左右,设置相应的选择或判断弹题,以督促学生学习。同时,每个知识点配套随堂测验,每一单元配套单元自测,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网络平台的统计功能跟踪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据此安排线下课堂的学习[5]。实践资源,包含实验项目指导、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板块。课程资料库包括题库、作业库、试卷库和课程拓展资料。题库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题型,供教师测验、作业和试卷使用。拓展资料主要是课程设计资料、仿真实验以及与数字电路相关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激发学习兴趣。课程讨论区有2个功能:一是答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将课程学习中的难点、疑问或关注的学科问题在讨论区;二是教师围绕生产实践和学科发展前沿设置讨论主题。教师或学生都可在讨论区话题下回帖参与答疑或主题讨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加强实时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的氛围中将课程内容学以致用。

2.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自学环节,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上学习任务单,学生利用在线资源提前预习。在此阶段,学生可以观看视频、完成测验、参与谈论,教师可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测试结果,完善教学内容。课中面授环节,学生通过签到码或二维码实时签到,教师可监控学生出勤状况。课堂中,依据超星学习通提供的线上线下互动工具,教师总结微课视频中的重难点,解答学生在自学环节遇到的疑难问题,并设计合理的多元化参与式教学活动如问卷、测验、讨论活动、抢答、任务活动等,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攻克教学重难点。课后巩固环节,学生完成线上作业和单元自测,师生继续交流互动,查漏补缺,夯实课程知识。

2.3课程管理的实施

(1)利用超星学习通通知功能把学习通知的信息及时地通知到每个同学,督促学生经常进入课程学习。(2)设置相应模板的权限,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控制与管理。(3)利用大数据分析,准确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等信息,教师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整课程内容。

3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视课程学习全过程的跟踪和评价,课程构建了多元的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多样,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而是对学生超星学习通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课程评价体系从知识点掌握、创新思维、综合应用等方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5]。评价体系分为三部分: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线下实践环节。(1)在线学习评价的包括超星学习通平台访问数、完成单元测试和作业质量、与他人互动参与度、在线测试考试成绩,该部分评价占课程评价体系的40%;(2)翻转课堂评价的包括课堂讨论交流的参与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程知识应用创新情况,该部分评价占课程学习评价的20%;(3)线下实践环节评价的依据为实践视频的学习、SPOC实践学习与作业提交、实践操作提交的成果等,该部分占40%。

4教学体会

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数字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管理及教学考核诸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建设成效。(1)在线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学习,激发他们的自主性,提高课程学习满意度。(2)在线开放平台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教师更便利地利用网络资源真正向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扩展为Topic教学、PBL教学、SPOC教学[6]等,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利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看重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全面考查,而不仅仅只有期末考试,实现了考核的过程性、科学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4)教师团队共同工作,团结协助能力增强。(5)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数字电子技术”是本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涉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理学院、机器人学院等相关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互相借鉴,实现“开放共享”。建立和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于腾腾,王帑.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现状及改进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5):127-128.

[2]吴长伟,陈静,邓红,等.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5):57-59.

[3]刘恋,郭立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4):123-126.

[4]田曦,刘文涵,李星宇.“数字电子技术”的MOOC融合式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6):75-77.

[5]沈亮,刘君实,董玮,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105-107.

[6]丁翠娟,余战波.MOOC背景下高校SPOC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73.

作者:齐萌 赵国增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