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
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针对高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兴趣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之母,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能达到痴迷的程度。高职学院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当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会很自然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笔者在三十多年的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中,通过以“实”引趣、以“新”引趣、以“奇”引趣、以“情”引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从古到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由于其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差,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就少,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卑感,把学习当作负担,学习成绩差而又不努力提高,对功课漫不经心,不求上进,甘居人后。尤其是有的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整天无所事事,这样更容易招致老师的训斥、处分,更容易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升华、飞跃。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谢父母对子女的哺育和教育,感谢父母、感恩社会的最好办法是好好学习。
其次,要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教育学生既然选择了高职学院,选择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不管最终目的是作为谋生手段还是继续学习深造,我们都要喜爱它;在现实生活中电脑、电视、手机、MP5、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汽车电子(倒车雷达、电子狗、GPS导航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刹车力量分配系统EBD)、国防电子(导弹、雷达、无人侦察机)、电子交通(电子警察)、电子体育、电子商务、电子玩具(遥控汽车、遥控直升飞机)、医疗电子(CT、B超、腹腔镜)机器人等等都是应用电子技术的产品,都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都应该热爱电子技术、认真的学习工作原理,多思考勤动手。再则,帮助和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育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并不困难(如在笔者举办的无线电维修短期培训班中,有些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小学都没毕业,但是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学会了家用电器维修,有了一技之长)。第四,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我在讲授模拟电路专业课程时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二种做法:一是“三个字”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二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四、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义务修理家用电器、电子制作竞赛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高校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行为模式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作者:杜柏华 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机电系
(二)
一、《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理论知识过分全面、系统。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与专业及培养目标很好地结合,没有打破传统的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课程的设置都是先讲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工作电路图的原理分析,到最后再象征性地把所有电子元器件综合做一个实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初中后并且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对理论的学习及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就会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非常不感兴趣。更有甚者,学到最后,都不知道学的什么内容,不知道学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
2.上课的实验以验证性为主。课程中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的为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证明某些结论的正确性,为了验证电子元器件的特性曲线、性能参数,经常要做一些实验。这些实验的开展主要以验证为主,学生都知道这些结论肯定是正确的,所以对这些实验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都是抱着实验成不成功无所谓的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实验的内容,对实验的结果也不是很在意,以至于有些学生实验完成后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电子元器件的特性曲线等。
3.动手环节少、创新教育不够。在整个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中,主要是对电路原理的分析,而真正要求实现电路功能的环节很少,只是在学期最后有一个综合实训,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只会理论分析电路功能而不知道该电路在实际电子产品中的运用,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电路中却不能分析该电路实现的原理、不知道该电路的功能,所学知识与电路的实际运用脱节现象严重,更别谈创新思维了,对整个知识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中。
二、《电子技术》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为核心。《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要在以项目为单元实践的基础上渗入理论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必须灌输创新意识、理念,同时讲授探索创新的正确方法,思考是关键,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项目内容的设计既要能体现知识性,同时也要利于学生对电路的创新设计和改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继续深入的平台,让学生对原电路改造或者对该电路创新运用等。要将创新的运用作为项目评价中的重要方面。
2.以器件的应用电路为主线。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器件、新电路不断涌现。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电子技术,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知识体系讲授,而应该以器件的应用电路为主线,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联系实际,使得学生非常清楚电子技术后在实践中的应用,不至于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存在。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让其能对已经学习的电路改造更新,实现新的功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看电路图的能力、选择设计方案和元器件的能力、电路安装及调试能力、应用软件的应用能力、创新改造电路的能力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及学习环境的创设应围绕这几种能力展开。特别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在评价体系中也要增强创新的分值,使得学生重视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
课堂中创新意识、思维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实处。除了课堂中的学习动手外,要让学生能真实做出创新作品,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想法变成现实,首先要开放相关实验室,使学生能有更好的平台完成创新作品。学生凭有效证件向实验室老师提出申请,经审核登记后可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同步,学生更具自己的需要随时都可以进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2.设立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实现创新作品。导师一般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由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创新作品,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导师也比较了解学生的能力,能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的作品,导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等也会积极的影响到学生。
3.设立创新学分。学校为了支持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做出创新作品,可以适当设立创新学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创新成果给与一定的学分,通过学分的给定,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四、结语
总之,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是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通过专业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将这种创新的思维带入工作中,真正成为创新型高技能的人才。
作者:言娟 单位: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