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教学改革的方法及实施过裎
1、教学改革原则与目标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为适应社会需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重点在于调整和整合课程内容体系,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采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依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针对学生在电子元件的选择能力、读电路图的能力、制作PCB板的能力、装配焊接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电子单元电路基础知识、分析复杂电路的能力,合理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综合应用单元,每个单元都按知识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授课过程按模块进行。另外,注意追踪新技术与新器件,开发趣味性强、学生乐于学习的电子电路,编写重实践、轻理论、适合高职电类专业使用的学习指导书,用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指导。
3、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手段
(1)任务驱动教学:确定教学内容,从关系紧密的电路开始入手,指导学生识别电路中各元件及参数,并按照电路图进行焊接。从学生完成的电路功能及现象介绍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工作过程的主动性。
(2)多媒体课件教学:根据改革思路,制作出和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力求实现开放式教学。
(3)课程设计教学:开发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元件选择、焊接、电路设计、创新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4、任务驱动的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为例,说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电路识别及焊接
LED环保节能灯电路图根据电路中所用到的元件进行元件识别,并指导学生焊接电路:焊接准确无误的作品通电后,LED二极管发光;焊接错误的作品需要进一步进行故障排查,如焊点虚焊、桥式整流电路连接错误、二极管的极性错误等。
(2)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功能
本电路涉及到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容、稳压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并讲授参数计算等。
(3)测试各工作点
指导学生完成各主要工作点的测试工作,并观察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及稳压二极管的输出波形。将测试数据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后,考核方式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期评成绩=20%段考+30%期末试卷+30%过程考核+20%课程设计。其中段考和期末试卷以笔试考核,过程考核主要参考学生平时焊接、调试和研究电路时的态度和成果,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及说明书。
二、结束语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有了新的体会,对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兴趣浓厚。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任务的情况下完成教学,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开放实验室,这是传统教学不可同日而语的。
作者:王淼 伍志丹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二)
一、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基本的操作水平
职业技术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熟练操作的技能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实际应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紧,而且有些理论知识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过深”。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情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产,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尽量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形并茂,学生容易理解,课堂内容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假如在讲解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时,教师在黑板上画曲线图讲解如何合理的选择静态工作点,这样大部分学生都会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在初中时的数学基础特别差,见到曲线图更是头疼,逐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讲解静态工作点的定性分析和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这样能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为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电子产品的应用技术发展迅速,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多讲解课本以外的知识,更新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适应科技的发展。
二、适当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应该综合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下这几种教学方法我感觉比较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
(1)实例演示法。有很多学生拆装过一些小家电、收音机等,见过电路板、电子元件,但是具体的功能和用途都不明白。如果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用语言描述来掌握抽象的知识,那会比较困难,如果把模型、电器元件或者各种电路板带到学习的课堂,这样学生不仅有了积极性,也会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可以用单独的电子元件讲解结构、特点及应用等,让学生熟悉半导体器件是如何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
(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解温度是影响静态工作点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知识点时,可以在电子实验台的电路中分别构建基本放大电路和分压式偏置电路,然后用电吹风分别对两个电路中的三极管加热,这时学生可以观察到两种电路中串联的电流表的变化。这样就很直观的得出了结论。
(3)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可以使知识点系统化,更易于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在电路的分析中,推导公式不仅麻烦,而且还不容易理解,运用类比分析法可以在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学生也不会感觉到新知识的难度,而且也巩固了已经学会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化解难点,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产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重点,鼓励学生钻研学习,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个性潜能
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中,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消化。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和技能综合化、系统化。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求知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授课时间,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留出一段空白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质疑、总结学习内容。另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课后适当地加以引导,从深度、广度上进一步强化,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争取上一个新台阶。这样,对于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上,乃至各个方面都能更上一层楼。
作者:丛莉 单位: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