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选择难度适宜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所以在选择教材时,考虑理论知识的深度是关键,一般不宜选择理论性太强、太抽象而实践举例及应用匮乏的教材。应依据具体专业岗位工作者所必备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双语教学模式来确定教材。同时,为避免授课教师选材的主观性、片面性及差异性,学校就确定各专业教材而言应组建专业选材小组,通过对具体专业行业进行实时调研分析,统一确定合理教材。夯实基础,重视第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入门级基础课程,授课课时较多,理论知识较抽象,工程实践较少,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太大太枯燥。因此,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从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第一课的讲授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笔者认为,第一课并不是粗略介绍课程概述、考试要求那么简单,而应在介绍的同时适当举例,举例应选择一些前沿的同学比较熟悉又感兴趣的数码产品,如: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安卓手机等等。通过简单说明这些数码产品的结构原理,引入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发展及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在介绍研究内容时,教师应以“电子元器件→基本电路→电路系统”即“点→线→面”为主线,从局部到总体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总体学习思路。之后将该课程的研究方法、意义以及在学科领域承上启下的作用相继展开,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改进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普遍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往往专注于PPT,却忽略了传统的板书授课。在课内,应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不只是教案的电子展示,其具备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而言,该课程内容丰富,电路图多而复杂,知识点抽象不易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使教师不用占用课堂时间手绘电路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适当加入视频、语音以及动画演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认知效率。笔者认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结合板书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写板书可以缓解教学压力,转化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写板书有利于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例如:可以将板书分为三个板块:一部分用于复习回顾旧的知识点;一部分在讲解新内容时用于总结罗列重点知识;第三部分用于辅助讲解分析。通过合理的板块划分可以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可见,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外,网络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网络资源包括教学辅助软件、试题库、答案详解、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国际知名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的网址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网络资源,例如:根据所学内容实时为学生介绍具有针对性的教材网站,实时引导学生,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抽空借助微博、微信、QQ、飞信、论坛等网络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在线答疑与讨论。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零距离接触生产线。从理论与实验的教学经验来看,笔者认为让学生从理论课堂直接走入实验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看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但验收结果的时候,通过提问发现多数同学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元器件的性能及使用并不完全明白,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开设这样的课程毫无意义。笔者认为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前安排学生走入企业零距离接触生产线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通过亲眼所见,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所学课程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观摩实习的机会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求职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重视基础实验。开设基础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基础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学习基本实验方法,为设计综合电路打好基础。为扎实基础实验,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应共同参与辅导。一方面,理论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原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实验中的反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理论课讲授的重难点;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应对理论课本知识进行相应的了解,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扎实地掌握基础实验,更好地发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开设综合实验与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有效地串联所掌握的课程原理与实质,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限的课时往往会制约实践教学的深入进行,为此,笔者认为应选择几个比较经典的基础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课程后期应安排1-2个综合实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系统化模拟电路的理解。在课程结束之后,合理安排一次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若干难度适中的课题,给出设计要求,让学生从查阅资料做调研开始自主选择课题,拟定设计方案,进行电路设计,完成相应的仿真分析,最后经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合理之后,学生方可着手购买元器件安装电路,进行调试与参数的测量,进而完成整个设计。综合实验与课程设计过程中,学院应该合理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在实验室进行设计与调试。开放实验室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独立开发应用的实践能力。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实践教学四个层次进行了探索,为独立学院更好地完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段晓霞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二)
一、明确课型
在模电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该课程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模电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特点,把其课程的课型分为3种,即理论教学课、实验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三者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1理论教学课
在模电理论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4个“基本”,即: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技术指标。这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四基”,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掌握“四基”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模电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入手进行教学,要经过3个环节。
1)引入电子技术概念。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学习电子技术的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电子技术理论、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等。
2)建立电子电路的模型。电子电路模型是人脑对实际电子电路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只有建立起电路模型,才能运用电子电路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到功率放大电路时,结合实际的收音机中扬声器、平时常用的低音炮及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等实际电路的驱动电路来进行抽象,在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使其能够顺利建立功率放大电路电子电路模型[1]。
3)运用电子技术。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针对这一环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电子电路小设计、小制作,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电子电路理论并运用到实际中。
1.2实验教学课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此,根据课程特点把模电实验教学分为3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学生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使学生受到模电实验操作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课外实验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的表现情况,教师安排的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实验。
1.3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也是模电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后安排的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
二、提倡系统教学法
笔者对模电教学中的3种课型进行了分析,为全面提高模电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此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2.1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学完模电的课程后,感觉各章节是独立的知识,没有互相联系,这表明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这门课程。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要强调各章节的联系,突出课程知识点的主线,如先讲器件和模型,然后讲解单级放大器,虽然单级放大器可提供较高的增益,可是不够稳定,为了抑制共模电平、温度等参数对增益的影响,引入差分式对称电路,可是β的波动、温度的变化及噪声等还是影响增益的稳定,于是引入反馈技术来实现恒定的增益,同时还可增大带宽等[2],这样学生对该门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突出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①强调学生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在电子技术环境中学习电子技术,要通过各种直观形式向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电子元件、电子电路;②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办事,从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入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与以往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2.2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系统教学法的特点,设计出系统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模式——课内外“三环三习三追忆”。其中,“三环”是指自学探究、串联精讲、整理吸收;“三习”是指学生在课外要做到复习、练习和预习;“三追忆”是指对新课题的即时追忆、复习前追忆和复习后追忆。
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次课结束,教师布置自学提纲,提供下次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学生根据提纲要求查找资料。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有意识有选择地定向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
2)串联精讲——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3)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
三、结束语
以上针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几种常见课型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提出所倡导的系统教学法,最后提出系统教学法的具体课堂设计。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王振玉 高艳玲 李立平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三)
一、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模拟电子技术是目前集成化、自动控制的基本手段,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然要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产品案例联系起来作为最新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章节,我们追踪最新技术,增加新知识,将基本理论与现实知识整合优化,便于学生学习。比如讲解PN结、二极管、三极管时要将市场上应用的一些产品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识别,及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当然,如果教学条件达不到的话,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上网查看最新信息,甚至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去电子市场做一个调研,既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将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进而优化课时容量,这样既解决了课时少容量大的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对于我院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已进行的一部分尝试教学,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段,避免单一枯燥的板书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课堂,优化了教学方式,调动了课堂中学生烦闷的氛围,在模拟电子技术中一些生涩枯燥的原理叙述。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及一些企业生产实例生动直观地讲解。例如,对于抽象的PN结多子与少子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以及复合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一物理变化过程。在后续的PN结单向导电性知识点,学生也会相对容易地理解这一过程,能大大缩短课时,而且比以往的单纯知识灌输效果要好很多。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多种仿真软件,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关键参数的设置等,学生会深刻地理解电路,并能够准确地分析电路。比如目前流行的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都可以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使用的软件,让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验很好地结合,克服以往实验与理论的脱节。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根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与参考书,在作业和实验等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问题;在同一个班级教授一段时间,通过课堂提问及小测验等,了解学生的水平层次,教学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几个“小班”,针对“小班”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直到掌握的内容大致相同;再灵活掌握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将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觉得“我做不做作业都无所谓”,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改革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教”与“学”融合为一体,模拟电子技术的“难”学将会变得容易许多。同时为我院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3.教学实践拓展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随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科技的迅速发展而日益增多,运用上述的改革教学方案,将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加强教学互动的效果,本文提出教学实践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验、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拓展应用,能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扎实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另一方面,结束本门课程后,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实习,做基本的绘图、读图,在一线生产流水线上制作电路板,让学生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融为一体,学以致用。理论为实践服务,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对学生较难的课程,通过实践的锻炼,相信难不再会难,学习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实现教学实践拓展应用,我院的学生将会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就业。
二、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电子基础课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提出新颖的教学改革方案,主要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学实践、教学互动等教学观念,改善现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弊端,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电子理论及实践基础。
作者:弓美桃 韩天荣 王新智
(四)
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内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强调基础与实际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新的实验教学改革采用分层次、模块式的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1.1分层次、模块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分层次、模块式、相互衔接的实验课程体系,既要保障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以分层次、模块式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多层次教学主要分两方面:一是针对多层次的学生群体,实验项目难易程度不同。例如:对于专科类和非电子专业的学生,实验项目相对简单些,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于本科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实验内容的多层次,实验内容分基础技能层、设计综合层和创新提高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为电子信息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和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模块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真正有效、清晰地建立起系统的概念。例如:以语音放大电路为模块,该模块主要由前置放大器、有源带通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完成语音放大电路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各个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连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在实验教学中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7]。实验教师应积极深入学科前沿,将多媒体、仿真软件和网络教学引入实验教学中。
(1)引入仿真软件,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在虚拟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的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地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不必担心元器件和仪器的损坏。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例如,在做设计放大器的实验时,学生可以将设计好的电路,先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仿真成功后再搭接线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实验步骤,验证实验电路,发现错误可以立即更正,调试方便,不必重新搭建电路,而且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各种数据、波形也会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实践证明,通过运用传统的硬件搭接实验为主,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为辅,虚实结合,软硬兼顾的方法,能很好地实现相关实验项目的优势互补,进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8]。
(2)引入网络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新的交流平台。教师将实验项目、实验大纲、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学生一方面可以在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来实验室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刻。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时间来实验室完成由于种种原因没完成的实验项目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电路实验。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教师咨询和探讨一些学术问题。
1.3开展第二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兴趣爱好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人而异,我们在做好正常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开展第二课堂来补充。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电路,制作一些电子作品,为参加学科类竞赛奠定基础。
二、实验考核办法改革
科学规范的实验考核体系是合理评价学生实验励学生去查阅文献,拓展知识面的同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循序渐进的了解科研论文的形式,写作目的和要求。这个过程会自然的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拓宽思维,由一次实验,一个报告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知识链条,一个小的科研领域[6-8]。
三、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科研习惯的形成,科研思维训练的最佳阶段,对后续课程也是极为重要的。有机化学实验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化学工业人才,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改革的重点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实验体系、创新的实验评价体系。
作者:蔡晓艳 肜瑶 王照平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五)
一、模拟电子实验教学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我校电子技术实验室创建于2000年,自2005年以来,随着招生人数增多,开始执行两个人一个实验台,同时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致使实验改革步伐落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变差。经过仔细分析,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1实验学时减少与内容增加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以及多样化,高校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不得不通过压缩基础课程的学时来增设新的专业课程。因而出现了学时越来越少,内容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
1.2实验内容以验证为主,缺乏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系模拟电子技术中设计性实验只有一两个,综合实验没有,这与重点院校推行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之比2∶3∶5相比差得太远。这种以验证为主的实验,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3实验内容老化,手段单一
现代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如ISP技术、Edison软件,至今实验尚未开出和使用。只有少数同学在全国电子大赛中培训过,一些同学只是听说过,还有一些同学到毕业时也不知道。只是进行常规实验,即用元器件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或实验模板,没有充分利用电化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实验水平。
1.4实验教师流动性大,钻研实验教改甚少
电子实验室近三、四年来换过五、六位教师,导致实验无人深入钻研,只是应酬完成教学任务,更不用说实验的改革,所以导致了很多老师认为谁辅导实验都可行,使实验得教学水平下降。
二、改革措施
2.1实验内容的改进
实验内容的改进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力锻炼的成效。为使学生更好的做实验,在实验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力求做到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的层次;同时,在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多投入一些创造性的实用开发实验,以弥补学时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改进前后的教学内容。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内容较过去有所扩充和调整,使实验的内容连贯有助于理论课的学习。在实验中要强化:基础验证性实验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测试方法;设计性实验则只有设计任务和要求,以实际应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则以综合应用为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2.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2.2.1网上教学
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不仅使教学效果实时化、现实化、形象化,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因此,电子实验教学除了常规实验外,还要采用多种先进手段进行实验。常规实验包括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基础知识及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原本比较枯燥的内容通过录像片变得生动直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因此,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是有必要的,我们利用计算机设计电路,对电路仿真与分析,并利用虚拟仪器进行功能分析。这种实验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而且不存在元器件损耗,不受实际仪器设备的限制就可以完成实验,特别是可以随意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其对电路的影响,训练学生分析、判断、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如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就可以用Edison(电子电路设计模拟分析软件、电子仿真实验软件)软件或EWB软件进行分析,观察负载电阻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及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结果非常直观、形象,使学生印象加深。以常规实验为主,兼顾电化实验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实验,使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水平,改善实验效果。除此之外,采用电化实验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对实验学时与实验内容的矛盾也会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课堂上实验不足之处以及实验的错误。除此之外,仍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体会不到食物的感受,因此离不开课堂教学[1]。
2.2.2课堂教学改进
模拟电子实验根据教学安排的要求,实验前老师检查学生做预习报告,初步给出预习报告成绩;实验课上教师先讲预习报告中的问题,然后讲述实验内容,强调要注意内容和注意事项以及注意安全事项,最后学生开始做实验。做实验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分两档,学习成绩好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采用分立元件在实验台上自己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和连线;其它可以用实验模板做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统一管理,对于验证性实验方便,但是学生照书而连,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收获不大。对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不方便,因此,我们开始尝试新的方法:新学期开始向学生讲述全部实验内容,对此,要求那些为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及那些必做和选做,学生按照相应课程的进度,提前上交预习报告,教师及时批改。实验课上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学生按照批改的预习报告做实验,教师的任务就是解答实验中的问题以及验收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过程给出实验操作成绩。从中发现该实验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如下。(1)动手时间增多,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发挥和动手能力。(2)发挥学生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和多做。(3)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做到课前真正的预习,而不是简单地抄袭。实验过程中要检查和辅导,及时掌握学生实验情况以及动手能力,并随时记录,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操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指导教师引导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但是仍有不足,就是学生感觉实验时间不充足,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因此,必须实行实验室开放[1,6,7]。
2.3实验室开放
课堂实验之外,我们还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对此开放管理,我们建立网上开放实验室,学生进行网上预约,根据网上学生预约内容,管理老师对此回复并进行实验做准备。实验时,学生拿着实验题目或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去做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因材施教,让尖子学生脱颖而出。经过近两年来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感到实施的难度。难度有以下几方面:其一,管理方面困难,原因是开放实验与正常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实验从周一到周五基16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总第117期本上安排满。实验辅导工作量大以及实验设备维护困难;其二,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千差万别,故障各式各样,对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工作量剧增,学校对此报酬较低。因此,实验室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还有待于学校进一步增加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有待于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支持,以便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4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能力。实验课程如不进行严格的考核,成绩好的学生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势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成绩差的学生受不到督促和帮助,学习就会更加懈怠。但是只凭实验报告打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等成绩,这种考核达不到实验效果。因此,我系制定实验评分标准从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其评分如表2,最后得出综合评分,然后综合评分对照评分标注得出该生实验等级,实验等级如表3,并对考核不及格要求补考,这些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逐步建立了实验考题题库,使实验考核评分制度化、科学化,让实验考核真正成为检查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5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是教学的主体,没有一支精力充沛、业务素质高和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逐步建立一支老中青年龄搭配适当,知识层次较为合理的电子实验教师队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仪器设备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和复杂,因此,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于是对实验教学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进修以及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
三、保证措施的实施
为了使实验改革顺利进行,需采取相应的措施。(1)为了保证实验改革方案的实施,要求各级领导重视和实验经费投入,增加实验设备。(2)院、系与实验室制定相应政策和章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定期督促、检查实验教学和听取学生意见,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增强动手能力。(4)转变教师的认识,鼓励教师钻研实验教改。(5)提高实验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结语
根据我系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上学时模电实验以及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的交流。提出目前该实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此问题提出实验改革包括实验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改进、实验室开放、实验考核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以便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作者:刘豪 单位:河南城建学院
(六)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打破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突出应用的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对应用型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例如,三极管混合型等效电路的推导可以留给有兴趣的学生课下自学;又如,在讲集成运算放大器时,其内部结构可以略讲,而加强集成电路外部特性及应用方面的内容。同时,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工程实践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器件,如石英晶体振荡器、三端集成稳压器、晶闸管等。注重课程内容的工程应用背景,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浓厚的课堂讨论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不再是只听教师讲,而是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讨论,由自己分析并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知识”的学习方法,也使得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1]时,先演示一个实验,给发光二极管分别加上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让同学们观察发光二极管是点亮还是熄灭?然后,提出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同学们就会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对PN结的单向导电性的原理作总结。通过实施探究启发式学习模式,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法的各自优势,对于一些重要理论的推导和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采用板书教学,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重要的理论知识时做到脑,眼,手并用,而不仅仅是像看电影一样过过眼,有助于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结构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性及应用则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同时将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进行电路连接、仿真,测量和演示,使课程内容由复杂变简单,抽象变通俗,枯燥变生动,也有助于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放大电路的非线形失真时,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可采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画一个基本放大电路[2],并设置偏置电阻为可变电阻,调节偏置电阻的阻值,让学生通过虚拟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当偏置电阻过大时,输出波形就会出现截止失真;反之,当偏置电阻过小时,输出波形就会出现饱和失真。通过仿真软件的演示,可以直观地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得以被学生容易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再如:振荡电路振荡现象的演示;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都可以通过电路仿真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的改进
本课题组实施教改以来,为了改进模拟电子实验课教学,购进了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实验箱,可以完成二十个基本理论验证性实验。本课题组通过研讨,确定选择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测量,晶体管放大器放大倍数的测量,低频功率放大器,差动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RC正弦波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这七个实验作为基本理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验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教学讲义(拟出版),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子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测试技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的实验内容和填写的数据表格。实验课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每次实验规定了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下课即交实验数据,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效率。
五、结束语
本文作者结合时代的要求及从学校整体改革目果管制员总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那他必然没有办法始终保持一个很好的情景意识,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空管事故屡见不鲜。所以说面对疲劳问题,我们在这里给出第一条建议:合理的排班制度。这在空管相关文件中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每个管制员必须都能够有足够的休息和调整时间。其次,就是管制员在上岗之前最好能够做一些岗前的准备活动或者说进行一个较小的岗前测试,通过这些措施来使管制员更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或者说是检测他是否适合工作。例如:利用扑克牌练习记数,让自己的短期记忆里到达最佳状态或者做几次深呼吸运动,使自己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最后,我们从设备的状态来进行考虑,设备的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管制员情景意识的建立和保持。所以我们建议管制员在开始工作之前要对管制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将其状态调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如雷达屏幕、通话音量等。希望在不久将来,我们可以研究出一中能够帮助管制员提高情景意识的系统来,这样我们的管制工作开展将更加顺利。
作者:杨小凤 陈时东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
(七)
一、改革方法
1.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而且杂,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一章一章的学习电路结构和应用,大部分学生学完课程后往往不知道自己最后到底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和以后的学习工作又有何关联。所以课程开始时,可采用一个实例电路进行展示,从组成框图和整体的单元电路,使学生对“电子信息系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一般信息系统包括有信息采集电路、预处理电路、信号加工电路和驱动与执行电路。该课程就是通过对系统中每一种单元电路的学习,最终能让学生具有分析和设计此类电子系统的能力。明确了以后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并且对“电子系统”建立一个宏观的认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可以起到一个引导和宏观指导的作用。
1.2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本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目前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但是集成电路是在分立元件电子电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选择授课内容时,应以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子电路为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突出集成电路,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集成电路打好扎实的基础。如在讲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时,通过分立元件电路了解信号的变化过程,再转为结合集成运算放大器讲解,让学生对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更清晰,对反馈的判断也更准确。除此以外,《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它们构成了这门课程的根基,必须结合典型电路加强,贯彻“管为路用”原则,淡化半导体器件内部物理过程和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重点讲清楚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端口特性和应用。
1.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工程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必须注重培养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科技进步的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不需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要学会对电子电路的定性分析,从功能和性能要求上对电路进行可行性分析。而定量分析时可容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即常说的近似法或估算法。这也正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近似,什么条件下可以近似或忽略,估算时采用什么电路模型来等效,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各部分电路在系统中的位置,输入、输出的信号特点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例如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首先应该知道功率放大电路一般处于电子系统的后级,输入的是前级电压放大后的大信号,输出端接驱动负载。所以三极管此时应该工作于非线性状态,就不能采用线性的微变等效模型进行估算,就要采用折线法或图解法分析,并且分析的参数主要是功率和效率。只有预先了解了电路分析的性能要求,才能找到合适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1.4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
读图即是阅读一些典型电子电路图例,对电路进行分析,弄清其信号通道和处理过程、各元件和电路功用及一些特殊环节的工作原理。读图能力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作为电类专业的学生,读图能力是以后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电路分析基础后,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读图训练了。读图的基本原则是“化整为零”,首先将一个比较复杂的大电路分解为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大致了解该电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学生对一些常用的单元电路结构比较熟悉,有些特殊电路甚至可以记忆下来。比如常用做有源负载的的几种电流源电路,滤波电路等等;接下来分别分析每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再把每部分电路用简化的框图表示出来,从而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最后进行定量的分析,估算出电路的性能指标。实践证明,读图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1.5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适当采用项目式教学
《模拟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课程体系应该由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来组成。而实验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中实验课和理论课在一门课程中,实验课时过少,使得实践能力培养有限。现在我们采用单独开设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方法来加大其实践环节,从最初的验证性实验到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电子电路综合实验,学生可掌握常用元器件和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用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而后续阶段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一些相关的“电子设计大赛”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效率,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课程设计和大赛中常用的单元模块,带着项目进行教学。比如电子电路设计中经常用到的电源部分和信号发生器,可在课堂上联系一些实际系统讲解,让学生尽早了解其组成和应用,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6注重仿真训练
EDA工具使得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设计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实现了硬件设计软件化。教学课堂上利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实验仿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公式和原理分析,通过仿真实验的演示结果可以让其更直观。比如在学习基本放大电路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时,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大小、相位关系可通过multisim仿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入仿真训练,学生在实际电路实验之前先进行仿真,得出实验结果后再连线操作,既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又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特别是在综合性实验中可训练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环节,仿真软件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路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前期的仿真工作能确保电路结构和参数的正确性,避免了电路连接或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修改的重复劳动。
二、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学生毕业后应该要求能尽可能快地适应社会,着手实际工作。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模拟电子技术集成化技术发展非常快,因此要根据实际应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追踪最新技术,增加新知识,特别是加强对一些广泛应用的集成元件的电路分析和使用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地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把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当地应用于本课程,让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一块有用的“奠基石”。
作者:马雪芬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八)
一、目前“模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模电”课程具有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原理复杂等特点,很多学生感到“模电”学习入门很难,学习积极性不高,且考试通过率低。
问题二:在“模电”理论教学中过多地进行繁琐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训练,使学生片面地追求理论计算的精确性,忽略了对相关工程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三: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个别同学甚至连万用表的使用都不会,严重地影响了“模电”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问题四:“模电”实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很多实验教材已经沿用多年,且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连接实验线路就会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模电”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述电子技术发展史、最新动态和“模电”中的有趣现象等开阔学生视野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第一次上“模电”课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使学生对“模电”课程产生感性认识与好奇心。
2.明确教师的地位和角色
在理论教学上,按照“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实验环节上,按照“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模式进行指导,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基础理论,轻复杂计算
在“模电”教学过程中,对过于复杂的计算,尤其重复性的计算,仅要求学生学会或理解即可,重点讲解复杂计算的方法。
4.淡化内部原理,强调外部特性
在讲解集成放大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等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时,淡化内部原理,强调外部特性。
5.培养学生工程化的思维
培养学生工程化的思维,通过工程化近似方法来简化分析与计算,如H参数模型、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虚断”和“虚短”、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放大电路的增益等,采取适当的工程近似,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6.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与调整
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将原先安排在理论教学中的内容,如集成电路参数等内容调整到实验环节中去;对于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如反馈放大电路,淡化其应用性,强调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7.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模电”的实践环节依次分为“模电”实验、“模电”课程设计、电子实习和电子大赛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8.通过仿真平台进行教学
在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通过EWB软件进行仿真教学,让学生能够对实验电路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以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
9.实行教考分离
在考核方式上采取教考分离,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公平公正。同一学期同一门课采用集体命题,用年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考核,这对授课教师也是一种考验,促使教师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日常教学,潜心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10.坚持不懈地进行“模电”课程建设
“模电”课程建设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不断地进行积累,同时也应有阶段性建设目标,根据课程特点,不断地补充、完善教案和实验讲义。
三、结束语
高校的课堂授课绝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把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每一节的课堂授课中,根深蒂固地植入到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当然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具备基本能力后,还需要在实践基地不断练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综合拓展实验、课程设计、参加电子技术竞赛、参与实际的科研课题等方式,全面提升电子技术的实践能力。
作者:吴国祥 沈晓燕 章国安 单位: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九)
一、突出“应用型”特色是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1.基础实验:验证课本知识
基础实验包括与课本章节相关的8个验证性实验:双踪示波器使用、共射极放大电路性能测试等,旨在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分析、设计与调试电路的基本方法。教师结束课堂教学之后,根据理论内容给出实验题目要求,提出预习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出预习报告,熟悉实验内容;然后按照实验教材给出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学生自己搭建电路、测试其性能指标,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学会利用仪器设备发现并找出电路的故障。
2.课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和课程实验结束后的综合应用实践环节。本项教学改革将模电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弥补实验设备不足而进行的仿真设计。仿真设计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进行常用单元模块电路仿真;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给定电路参数和设计要求,进行仿真电路设计;最后拓展内容,对一些实际应用广泛的应用电路仿真进行学习。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层层递进,前两个环节为“必做”,第三个环节为“选做”。二是从设计、制版、焊接直至调试全过程的综合设计制作选题。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MAX038函数发生器的设计和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调试。题目要求尽可能实用有趣。
3.综合实训:提升综合素质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综合实训。这其中已经不只是模拟电子技术一门课程,它将与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等课程综合开发设计题目,训练学生的系统设计的能力。在训练方法上通过主动学习、自主设计和创新设计三个步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1)主动学习:根据实验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和达到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利用软件仿真电路,并通过调试确定适合的参数;写出预习报告。(2)自主设计:根据软件仿真电路搭建实际系统的硬件组件;完成系统程序设计;进行软硬件调试,通过查找错误、解决问题,达到锻炼提高的作用;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和功能。(3)创新设计:完成实验系统的进阶指标:如增加功能或提高指标;对系统进行最终测试,给出误差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提交实验作品。综合实训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过程的选题、立项、方案论证、电路设计、装配调试、系统测试、总结报告、文档整理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严格考核制度
要想使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1)基础实验。根据学生每次做实验前的预习报告和实验中的操作表现、实验后的结果分析,给出实验成绩,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成绩的20%。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成绩=70%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20%的实验成绩+10%的平时成绩。(2)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中常用单元模块电路仿真,成绩为“及格”;完成课程设计中常用单元模块电路和规定电路的仿真设计,成绩为“中等”;完成课程设计中全部软件仿真设计,成绩为“良好”;完成课程设计中全部软件仿真设计和一个综合设计制作选题,成绩为“优秀”。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配套工作
除上述改革措施外,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硬件设备和运行经费的投入是必要条件;编写相应教材,加强较适合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重要。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工作如下:(1)吸取经典教材的宝贵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院课程设置和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7]以及配套的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2)开设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EDP),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指导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专业竞赛等,促进“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3)建立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与实验的网站,实现了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拓宽了主动学习的空间。
三、结论
经过3年的试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和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效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科学的实验思维、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得到了训练;分析数据、讨论误差、撰写报告的能力得到提高;符合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训练,学生毕业设计及论文写作的完成质量明显提高;我院自2009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以来,除2011年获得1个三等奖外,每年都有1项一等奖。教学改革需要长期、系统地工作,还要继续努力,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作者:郭华 申忠如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