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电子教学教育论文(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电子教学教育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电子教学教育论文(4篇)

第一篇:中职电子技术7S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企业高效、稳定生产的基础是严格与规范的管理方法,其中“5S”管理方法则是目前最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之一。“5S”企业管理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又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Safety(安全)与Save(节约)两个内容,进而形成“7S”的管理手法。1‘7S’是由5个日文注音的第一个字母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2个英文Safety(安全)、Save(节约)的第一个字母构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在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已尝试将“7S”管理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德育、实操、家庭教育及教学中。例如,1徐芬的研究论文总结了她用了近8年政教工作探索和实施的职校学生综合素质操行测评方法,并在浙江省绍兴县财经学校的10多个不同专业和60多个班级中,实行“7S”规范化管理和“班级‘7S’管理量化测评”,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将企业“7S”管理融入到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根据“7S”管理要求制度相应的管理测评制度,能将学生的真实状况较客观地、全面地、正确地反映出来,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正常的开展,有助于改善学校的管理效能。2董晓倩等人的研究将“7S”推行到中职生家庭中,并与家长联合共同推进并实施7S管理,制定相关的7S管理考核体系,实行每日检、每周检、每月检,并当月及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相应的奖惩。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家长也从中得到启发,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对家长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可见将“7S”管理有效融入到中职教学过程是大势所趋。3苏钢的研究论文谈到:对企业来说“素质”比“专业技能”更重要。若能将企业“7S”管理能有效融入技工院校的实习实训中,就能让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达到企业员工的标准,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文中提到的实习车间实施“7S”管理的方法及推进措施颇具代表性,简明扼要的阐述了推行“7S”管理的步骤,并以习惯化为目标将“7S”管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企业“7S”管理方法在中职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4,可显著提高中职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工作适应性与就业稳定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行“7S”管理过程是人创造优质环境——环境反馈进而促进人的过程。通过整顿、整理、清洁和清扫,改善了生活学习环境,学生素养也随之提高。优质的学习环境能相应地提升学习热情、加强学习持续性,从而明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合理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明确标识并合理放置各类材料、设备和教具,及时回收能够重复使用的材料,定期对易损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维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可延长其使用时间,节约维修成本开支,同时对教具进行常规保养的规范使用,提高其使用寿命,降低损坏率。

三、有利于课堂安全

保证安全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7S”管理活动规范并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能够有效地保障课堂教学的安全性,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安全与设备安全。

四、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过程的整体形象

通过整顿中的定位、定时、定量探寻重难点呈现的时机和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数量。通过“7S”管理创造一个整洁的教学环境,有序地摆放各类教具、材料和设备,学生学习井然有序。总之,通过实施“7S”管理,不仅改变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还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我们看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将坚持以企业标准、行业规范为指导,不断探索、深入实践、持之以恒地推进“7S”管理,勇于接受、积极实施、不断优化,创造一个更加贴近实际的“7S”管理模式。

作者:陈红 单位:福建商贸学校

第二篇: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模式改革应用

目前,我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规模,同时专业课程模式改革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其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然而在这一种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当中所选用的课程教材,在时效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教育模式较为落后难以同实际的教学需求相适应,因而为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对学生实践操作应用的效果,使此类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的课程优化,并针对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等内容展开了探究,其具体内容笔者将在下文展开具体的论述。

1中职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方面,通常是指对于人才培养的两个量,即“数量”和“质量”。在当前我国新型的教育形式下,它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关注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生产操作及组织能力。重点关注于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其所培养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同他人协作、交流以及沟通的能力,即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传统中职教育中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改革措施

2.1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结构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其最大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即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将实践教学作为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应当适度降低专业理论性内容,从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所必需的教学内容,同时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此门课程的实践应用性较为突出,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能力的培养,为具体的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性的引导作用,从而也就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加强对实用性知识的讲解,重点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当前教学内容的前沿变化,适当的优化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实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时效性培养。例如在机电专业的应用专业课程当中,可优化其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2.2编制新的课程项目实施方案

要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项目实施方案更新编制:①要制定出详尽的教学计划,其作为贯彻并落实整个课程改革过程的纲领性内容,是实现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重要依据。②对于课程标准的确立,其主要作用是对教学计划当中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进行边界划分。作为在具体课程开展过程中的规范标准,它不仅是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时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具备相应的课程标准规范所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都是盲目性的,难以实现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人才教育目的的双重要求。因而在课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当中,必须要加强对其标准化采取更深层次的约束要求,以使其更加明细化。这就致使相应的新课程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加强对教学计划以及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及时发现教学实践开展活动当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予以改正,从而有效避免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2.3建立共享型教学资源数据库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同一些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近的企业开展合作,从而构建出共享型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以期在校园的内部网络环境中打造出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包含了教学课件的制作、网络课程的建设、电子技术应用的实习实践活动、电子化的教学案例、标准化的课程内容、专业的习题资源数据库,以及针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专业指导,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鉴定考察等,从而形成教育、学习、实践等三方面综合应用的整体化教学体系。应用教学资源数据库资源,不断持续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

2.4新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建设

教材内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思想指导、教学模式等方面,其作为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当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内容载体,必须符合实际的日常教学需求,因此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材的选取与应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对教材内容实行优化选取,加强教材的创新性要求。在此方面要依据实际的中职学校教学需求适当的调整教材内容,对其加以扩充或改良,同时使其能够在体系结构上同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相适应,重点加强其实践应用功能,侧重突出当前相应电子技术应用的前沿内容及方法,同时对选取的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范围要更加广泛,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需求选取适当的内容并进一步进行深入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范围。(2)撰写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教材。相应的中职学校可以要求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或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并组织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课程的编写工作。在相应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专家的指导之下,结合实际社会及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同学校的实际教学经验加以综合考虑,从而编制出能够切实符合学校实际教学需求的教材内容。

3结束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进行相应专业课程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本文就中职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进行了阐述,进而针对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①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结构;②编制新的课程项目实施方案;③建立共享型教学资源数据库;④新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建设。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及具体方法上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张姮 单位: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工程系

第三篇:中职电工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实践

一、教学现状的概述

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课程本身的理论体系庞大,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的系统讲解,但由于这些知识点知识点相互交叠,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探索的主动性,面对教师单一的口头讲授方式,这门课程就表现出学生感觉“难学”,教师感觉课程“难教”的状态。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境,学习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将知识的学习以教学任务实施的方式进行,这些教学任务是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的,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正好符合了中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

二、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

1.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型,来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目标三个因素。一个好的设计模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项目教学法在设计项目模型时,需遵守以下原则:第一、项目设计要合理充分,符合实际。项目设计是非常贴近实践的教学方式,以实际效果为导向,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既符合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突出重点和实践。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总之要将项目模型和教学任务充分结合。第二、项目设计实践性要强,贴近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实际工作情况,制作项目设计,使其符合特定学习内容,有很强的实践作用。使学生学习完后可以立即用于实践工作中。针对于此,项目设计要结构清晰合理,符合企业生产实际。这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总之,编写的项目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来源于生产实践。第三、项目设计要深入浅出,符合教学规律。项目设计应该逐步深入讲解生产实践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教学知识。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2.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举例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如《电工基础》中,可以开发“电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两控一灯电路的安装”、“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测试”、“变压器组装和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项目;在《模拟电子电路》中,可以开发“充电器的制作与调试”、“流水灯电路的安装”和“迷你小音箱的组装和调试”等项目;在《数字电子电路》中,可以开发“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和“计数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等项目。

三、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任务布置、项目讨论、项目准备、项目制作、产品展示和项目评价等6个步骤。下面以流水灯电路的组装和调试为例,来具体介绍。

1.任务布置

此环节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首先将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产品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发言,并最终明确工作任务。在任务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尽力调动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

2.项目讨论

项目的实施和开展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在进行项目讨论前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以3-5人为最佳,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将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学生搭配在一起,并从中选出一名理论和实践能力综合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对每名成员的具体分工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并有效的发挥自身的特长。比如: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担任资料搜集、整理和汇报的工作,理论较强的学生可以担任设计与分析的工作,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担任焊接的工作。小组确定后便可以进入集体讨论的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信息,就流水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的具体案例形成初步的实施计划,并认真填写项目实施计划表。通过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可以将“工作过程与学习情境”相对接,让学生树立生产意识。在小组制定完实施计划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对各组的计划进行汇报说明,重点在与对任务的生产流程和规划上,小组汇报完成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间进行交流,已达到修正及完善小组计划的目的。通过此环节最终可以得到对以下工作流程达到共识,即:电路原理的分析-电路布局图的绘制-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元件的插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

3.项目准备

此环节是为电路的安装制作进行理论和器件准备的,主要涉及电路原理的分析、布局图的绘制及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教师首先对电路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熟悉相关元器件、电路相关参数,并熟记原理图结构和各部分所实现的功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电路布局图,布局图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制作的繁简程度,所以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并不急于指出学生的问题,而是先通过组间讨论的方式,通过交流相互指出电路中存在的不足,自行修改,然后再由教师选取典型进行讲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和探索能力,并发挥其主体性。最后发放项目相关元器件,并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利用万用表等仪表对相关元器件进行识别、分类、测试。完成测试后由小组长向教师汇报本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及小组疑难问题,由教师负责进行解答。

4.项目制作

项目制作不是简单的学生做,老师看的过程,项目教学法除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也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为了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质上教师在课前应该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例如在此课题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如图1所示的作业指导书,在项目制作阶段发放给小组,以帮助学生更好实施项目。小组每名学生则根据各自分工,在电路板上进行插装和焊接、自检及通电调试,并认真填写教师提供的生产工艺卡。教师在学生进行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应做好巡视记录。在项目制作过程中,每名学生都应该有独立进行工作的机会,小组成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制作完成后先由小组长进行小组完成情况的汇报,在此基础上结合巡视记录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及问题所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相关知识点得以升华。

5.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阶段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此环节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学会自我展示,并通过这种展示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

6.项目评价

此环节各小组需填写《任务评价及装配总结卡》,如图2所示(仅显示评价卡部分内容),此评价卡采用基于“过程”的考核模式和“6S”评价标准设计的,通过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综合评定。

四、结论与启示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知识被动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和学生一起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只是指导者,更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战友。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这样,教师不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与教师同行,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实践工作水平。可以这样说,项目教学法目的是让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从而取得教学上的突破。项目教学法可以在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推广。

作者:牛丽 单位:西安工程技师学院

第四篇: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思考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本门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初中物理,后续课程是应用电工、电气控制。本课程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将知识与能力有机融入教学实例中,在授课的过程中,以解决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探索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遵循机电应用技术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比照维修电工国家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了5个的学习单元,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门课程之后,学生应该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基本物理量;了解电阻的串并联特性及计算方法;了解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基本特点及物理量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特点、连接方式及物理量的基本运算;了解电磁效应及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

学习本门课程之后学生应该掌握交流、直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等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能够进行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够进行一般电路的识别与绘制、电路的搭建与测试,能够正确分析、组装功放电路、电源电路、波形产生与转换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并能够进行电路的调试与维修,具有进一步自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文明作业、安全施工的职业培养。

三学习内容与要求(示例3个单元)

1.学习单元1:直流电路第一,专业知识:通过直流电路这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三种状态;了解电阻器的参数及其标注方法,掌握电阻定律;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动势、电压、电位、电功率、电能)的定义、符号、单位及之间的关系;理解电路额定值的含义,了解最大功率问题,了解电路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理解分压、分流及功率分配关系;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和总电阻的计算;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万用表的基本结构;了解复杂直流电路、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理解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第二,职业技能:在技能方面,使学生能看懂电路原理图,并能根据实物图绘制相应的电路原理图;能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直流电路的电流、电压;能选择合理的接法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值;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能根据实际情况扩展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能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第三,职业素质:通过直流电路这个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能实现作业全过程文明、安全施工的职业素养。

2.学习单元2:正弦交流电第一,专业知识:通过正弦交流电这个单元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单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单相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式;了解电容、电感的概念、参数、标注方法及应用,掌握电容器的串、并联;掌握单一元件的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大小及相位关系;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的供电方式,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理解负载星形及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了解三相交流电路常见的故障及分析方法;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及其计算,了解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补偿的方法。第二,职业技能:在技能方面使学生正确使用示波器、交流电压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等测量交流电;能认识、检测常用电容与电感;学会提高交流电路功率因素的方法;能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第三,职业素质:同学习单元1。

3.学习单元3:磁路和变压器第一,专业知识:通过磁路和变压器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了解不同形状的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分布情况及方向的判别方法;理解左手定则;了解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力矩方向的判断方法;了解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力矩的计算;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磁路的欧姆定律及全电流定律;了解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及磁滞回线;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感应电动势的定义,了解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自感现象,了解自感系数及自感电动势的定义;了解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系数及互感电动势的定义,了解涡流及磁屏蔽;理解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定义;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原理,理解变压器的电压、电流、阻抗变换关系,了解常用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使用注意点及使用方法。第二,职业技能:在技能方面能判断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的方向;能正确安装电磁铁,并验证影响通电导体磁性的主要因素;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能正确识别不同用途的变压器;会利用直流法和交流法判别互感线圈的同名端。第三,职业素质:同学习单元1。

四课程实施

1.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配以多媒体视频讲授和实训演示。本课程打破单一的实训教室技能训练,而是采用讲授、演示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穿插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师引导完成。在具体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参观法、实训教学法、实物展示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讲授法、演示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锻炼其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在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设立情境化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网络、视频等资源的优势,配合实物和模型,加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采取过程考核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按照任务完成情况,给出该任务情境的成绩。本门课程成绩=∑情境成绩*情境权重*70%+考试成绩*30%。

六课程师资要求

要求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二年以上相关经验以外,还要具有国家颁授的教师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三级以上证书、教育部本科以上学历证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熟悉机电应用技术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及工艺规范。本课程教师组数量应以2人为宜,生师比为20∶1。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对接起来,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李钺 单位:渭南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