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分析(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分析(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分析(8篇)

第一篇:机械工程类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构建与优化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环节的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从传统的从属地位转变为突出地位和关键环节。技术应用、工程建设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鉴于现代机械工程技术对电工电子技术的需求和使用日益突出,强化学生电工电子技能的培养对支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因此,切实加强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内容体系构建与优化既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要求,也与我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机械类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是一项值得探索、研究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1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工电子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新仪器、新的应用工具与开发手段层出不穷,学生的实际电工电子技能与企业、工程实际对电工电子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运用要求存在明显的脱节。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实训仅限制在高校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展开,例如:日光灯电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电子电路组装、收音机焊接与调试等一些常规项目,虽然满足大多数学生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的实训教学,学生没有选择,限制了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实训项目的内容陈旧性突出,新颖性不足。例如:LED绿色照明技术的发展、普及以及现代家庭、建筑照明的优质、高效的要求,以单一功能的日光灯电路实训显然不能够适应以照明技术加强电工线路能力训练的实践要求,也体现不出照明技术发展的新要求。第二,实训项目内容的综合创造性缺乏。例如: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环节训练中,常常以点动、自锁、互锁线路的设计、调试为目标进行训练,这一般只能强化对基本控制环节思想的掌握,对学生在机电综合控制系统中综合、创造性地运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PLC技术、触摸屏技术进行系统训练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三,实训项目内容循序渐进性不充分。改革前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训练,一般是1周时间,项目内容的局限性以及课时的限制难以做到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第四,实训项目内容工程实践性不强,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以及实训项目开发的不足,在具体训练内容上不论具体的专业类型,实训项目的内容也没有区别。

2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电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2015版新一轮改革以及电工电子技能实训优质实践课程建设的契机,为增强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度,我们加大了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力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内容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2.1电工电子通用技能

电工电子通用技能主要包括电工安全与防护、电工仪表与使用技能、电子仪表、仪器与使用技能、电工工具与运用技能、导线、元器件的连接技能、电工电子读图、识图技能。这一部分内容实施,可以充分保证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能的基本要素,可在后续的复杂的电工电子训练项目中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并能够充分运用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

2.2电工电子设备、装置、器件检测与运用能力

传感器、执行器、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变压器、PLC、变频器、触摸屏、工业总线是与机械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电工电子设备、装置与器件。学生走向社会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电工电子设备、装置、器件的使用,因此学生对这些通用装置、设备、器件性能的掌握和使用能力的提升对强化学生电工电子综合实践能力和电工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为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电子电路仿真、设计、测试能力体系

鉴于光、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设备的应用与渗透,因此切实强化学生电工电子技能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为综合提升学生的电子技能,强化学生的电子电路仿真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智能芯片MCU的运用与编程实践能力对综合提升学生电工电子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内容的优化

科学、合理的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内容体系需要吻合度高的实训项目作为平台推进学生电工电子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综合实践素质的提升、强化训练。为改革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的综合性、工程性、创新性不足,我们对以前的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与拓展,在丰富实训项目内容的同时,提升了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综合性、复杂性、渐进性,极大地改善了实训效果。

3.1机床控制电路实训项目内容的优化

机床作为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类工程机械,机床的操作技能与机床的电气维护技能是机械工程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以CA6140机床为基础,设计优化了机床控制电路实训项目内容。传统的机床控制线路实训项目主要以机床控制线路的控制环节展开,以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点动”“自锁”“互锁”控制环节为主要内容,脱离机床本体,实训内容的局限性非常明显。改革与优化后的机床控制电路实训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机床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电气布置图的读图、分析、识图能力训练;常用低压电器的规格、性能、结构的认知(低压断路器、熔断器、控制变压器、热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与对照训练;电气控制线路的测绘,电气线路线标识别能力训练;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装配技能训练;机床电气故障检测、分析、排除实践能力训练;CA6140机床PLC改造设计与控制仿真(创新部分)。通过以上内容的优化,可以让学生在电工电子电路图纸认知技能、电气线路测绘技能、低压电器性能检测与结构认知能力、电工测量仪表(万用表、绝缘电阻测量仪、钳形电流表、测电笔、接地电阻测量仪)使用技能与电气故障分析能力、PLC硬件电路设计、程序编写、仿真调试能力、电工工具使用能力以及导线连接工艺实践方面得到综合运用。同时可有效增强学生进行机电系统联合调试与分析的能力培养。

3.2数字电路设计、仿真与组装项目-转速表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数字电路技能训练项目以数字抢答器、数字电子时钟的组装实现达到训练的目的,学生往往根据项目的线路图进行连接获得结果就结束了训练,学生数字电路应用技能训练效果不明显。为使训练内容与机械类专业紧密结合,我们设计了数字电路设计、仿真与组装-转速表项目,该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成品机械式转速表、光电数字转速表对机床主轴转速测试使用训练;基于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光电转速表电路设计、仿真实训;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光电转速表电路组装工艺实训;基于MCU(单片机)光电转速表电路设计与仿真训练(创新部分);实训样品(全数字、智能转速表)的误差与成品表对比测试训练(工程测试部分)。该项目内容优化以实际工程应用产品为出发点,在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的同时,最后通过实训样品(全数字、智能转速表)的误差与成品表对比测试训练可有效检验学生实训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数字电路设计、仿真与测试能力”“传感器应用能力”“电子工艺组装、调试能力强化”“MCU芯片使用与C语言编程能力”等方面得到较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性的训练,改善了纯理论性的训练的缺陷。在我院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优质实践课程建设中,中心以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为核心,完成了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内容的优化与设计,改善了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实训的兴趣以及可操作性,相信通过后续的优质课程建设措施以及实施过程,对促进应用型高水平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综合、优化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实践实训教学内容既体现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知识目标,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与重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能够体现出。第一,优化重构后的内容具有更好的可执行性,工程训练实训教学内容执行的针对性更强。第二,实训内容深度、复杂度的递进性加强,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更浓,更高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实训设备的利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利用率上升,更好地体现了设备投资的使用价值。第四,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度加强,工程训练的实践性得到体现与加强。改革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支持。2014年,电工电子技能实训优质实践课作为安徽科技学院首批特色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建设,将会有力促进我校机械类工程专业学生电工电子实践能力的全面拓展与提升,课程建设各方面的成果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双喜 张新伟 柳伟续 黄敏 张海涛 刘洪霞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第二篇:高职非电类电子技术课程教改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地点、分步骤进行,即:教师先在教室完成对理论部分的讲解,然后在实验室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高职院校目前使用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大多理论较深、概念较多,从高职学生现有的数理知识水平来看,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即使理解了,也不深入、不透彻。在实验方面,验证性实验多,而创造性实验少,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2]。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知识结构

应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照知识必需够用、难度适中的原则,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对陈旧的知识和偏难的理论进行大胆的删减,使课程内容变得简约,使课程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实现课程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重组,使之与应职岗位要求相一致。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那些烦琐的公式推导和参数计算过程可以不讲,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具体电路的用法上。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可以删除对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和三极管载流子运动情况的分析,而重点介绍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及适用电路,讲解如何判断二极管、三极管的引脚,如何根据参数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此,可采用这样几种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以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几个日常生活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照明电路时,可以提这样的问题:电灯为什么有时忽明忽暗?为什么会出现短路跳闸现象?在学习串联谐振内容时,可以通过问这样几个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学:收音机如何实现选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有的却很小?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实物展示法。机器的工作原理抽象难懂,虽然有结构图,但学生不易想象它的运行状态,因此理解起来也会感到困难。如果能有一实物,让老师比照着讲解,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例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以找一台这样的电动机,拆开,让学生观看其结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下其运行过程,然后再讲解它的工作原理,这样,学生会对学习过程留下深刻印象,也会产生探索机械奥秘的积极性。

(3)举例说明法。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电工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实例,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电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4)类比说明法。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电学概念,那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类比,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引出电学知识。例如,在介绍“电流”、“电位”、“电压”、“电动势”这些电学的基本物理量时,可以引入“水流”、“水位”、“水压”、“水泵”等概念。水压差的存在使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同样,电压的存在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通过寻找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就能够轻松理解、顺利掌握这些电学知识。又如,在讲解“电容器”、“电容量”的概念时,可以水桶作为例子:水桶是容器,它储存的东西是水;电容器也是容器,只不过它储存的东西是电荷。水桶储存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水桶的容量,同样,电容器储存电荷的多少取决于电容器的电容量(电容)。然后再进一步介绍电容的大小与其结构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在课堂上,要多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在计算机中利用相关软件搭建电路,对信号、波形等进行仿真模拟,这样做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3]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开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精讲多练,以实训为主要教学手段,强调知识要点,抓基础、重实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任务驱动就是一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可以创设一种工作和学习情境,即以一种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将产品制作过程分解为若干单元,布置给不同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动手体验,老师在做中教———示范带动,以此来实现教学相长[4]。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种电子报警器,它涉及热敏电阻的选择、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及其工作流程、蜂鸣器的使用、电压比较器的组成、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等知识。还可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种数字钟的电路,这个项目涉及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对电路的设计要求是布局合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正确安装电路,并能够检测和排除电路故障。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电学的奇妙和学习电学的乐趣,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总之,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巩固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最终找到规律,融会贯通。

四、将学习内容与专业方向对接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电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强调授课内容与各非电类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做到专业不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对汽车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等等。这样做,学生学习的方向会更加明确,目的性会更强。

五、结语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来单一化的机械产品转变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社会对机电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高职院校应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打牢理论知识基础,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作者:韩华 单位:开封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第三篇:独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效果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较差,动手能力不强,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大多数学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独立学院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教学现状

目前我院采用武汉恒科科教仪器公司生产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总共有九大功能模块,采用插线的方式进行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安排了32个实验学时,包括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单管共发射极放大器、结型场效应管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集成运放波形产生电路、多路直流稳压电源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等7个实验项目。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采用固定实验模块,学生只是机械地连接电路,缺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很快就完成全部实验内容,也不利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法做一些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全部7个实验中,其中有6个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要照着电路图在实验箱上连接电路即可测出实验结果,这样不利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去除一组验证实验,对音频功率放大器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计算电路的各个参数,通过各个原件连接电路,完成最后的组装和测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实施方法的改革

1)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课的指导,在实验开始前,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对实验内容有所了解,在实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2)一个实验要在几个学时内完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实验老师必须对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教学详细的讲解,对比较难的电路现场演示,实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可以和教师一起指导其他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将EDA技术引入教学,对实验内容可以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演示,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实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4)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现场讲解,答疑解惑,并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对实验内容教学扩展,提出新的要求,提倡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对部分实验内容可以录制成视频,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学生分享,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四、考核改革

实验的评分应该更加注重平时的表现,将实验前的预习纳入最终考核成绩,在每次实验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考核,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各占总成绩的30%,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各占总成绩的20%。

五、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些独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看法和见解,并在本院学生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对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更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到教学质量,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出一份力。

作者:陈希湘 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系

第四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思考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集基本理论、工程设计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前期课程所学内容的消化、巩固、总结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相关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更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电子系统方面的工程设计能力、元器件装配能力、综合调试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程,如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及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提供了必要、专业的实践技能。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的不足

根据过去几年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结合相关企业对电子类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应从下面几个问题上重点改革。

(一)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设计题目偏少

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构成,其中实践又分为实验和课程设计。理论是基础、实验是深入、课程设计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构成这门课程完整的教学体系。针对课程设计,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较为保守,沿用传统模式,忽视了相关行业、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软件,不能与社会同步,学生走出校门口不能立即胜任岗位工作,而是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岗前培训才能满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设计题目和类型偏少,内容相对陈旧,学生可选择的范围也不大,导致部分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

本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为32学时(合计不到一周的教学时间),时间较短,为了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设计任务,教师总是详细讲解并指定相应的资料,将学生限制在指定的范围和实验元件内,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且在实验讲义中,编写教师对设计题目的电路实现方案编写得较细,学生可发挥的空间较小,导致部分学生不会自己独立思考,直接采用设计提示电路,或者直接抄袭其他学生的设计方案,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独立设计的积极性。当前我们大部分老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地依赖电子课件,而忽略了其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演示、学生上台实操等。在涉及电子设计软件的操作时,学生需要实际动手训练,边听边做效果会更好。而用电子课件进行授课时,加快了课堂授课的节奏,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来不及消化,教与学缺少良好互动,学生很难与老师保持同步,使得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三)实践缺乏工程化思想

在电子信息和仪器仪表领域从事电路设计基本上是以工程化的方式进行的,将一个工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再由不同的项目团队分头完成。将现代电子领域里设计公司的理念融入课堂,让学生以设计团队为单位开展实训,能够使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岗位,但从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来看,除了毕业设计会有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外,实验、课程设计等几乎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很多学生抱着应付的心态随大流,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缺乏创新思维。大多数学生只是按照老师所给电路图像搭积木一样连线,不能真正弄懂电路的意图,因此在未提供电路图时往往束手无策。严重缺乏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在走出校门后不能从事完整的工程设计,面对很多简单的项目也会缺乏信心,无法在已有的岗位基础上实现更高的突破。

(四)成绩评定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的考核制度,虽然提升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但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在成绩评定时,往往根据调试结果以及撰写的设计报告给出成绩,学生在设计、制作、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具体实施过程没有体现出来,评定的标准不能具体量化,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收获和真实水平。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

(一)结合专业的社会行业需求,丰富设计题目

设置合适的设计题目是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关键。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器件不断涌现,将其与课程教学紧紧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结合专业的社会行业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足够的课程设计选题,同时保证设计课题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首先,本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72个设计题目(课题内容统计情况见表1),保证学生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每一个题目具有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从而满足具有不同实践能力的同学的要求。其次,大部分课题的设计要求尽量使用现有的能够实现该设计的新器件,设计并完成的小电子系统实用性较强,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可以作为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和仪器仪表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块,也可以作为电子竞赛和创新项目的单元电路。再次,设计题目新颖,能激发学生的设计调试兴趣;大部分课题的设计内容与专业密切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每个设计题目都能够尽量训练前期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比如:巩固电路分析基础中的分压电路、电容元件特性、变压器工作原理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基本共射、共基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比较器电路、波形发生电路等;数字电路中各种逻辑门电路、显示译码器、数据选择/分配器、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555电路和蜂鸣报警电路的应用等。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时,针对每个设计题目,以系统框图形式给出2~3个总体设计参考方案,以高集成芯片为核心,由中规模集成电路构成各单元电路,然后组合出系统的设计方案,课程设计除了提供5个类型72项常用的备选设计题目之外,还引入了与学科相关的科研项目的子课题作为课程设计题目,选拔一些优秀学生参与这部分课题的设计。同时结合每年的本科生创新项目,每年更新一些设计课题。以教学、科研及竞赛项目为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为学生创造了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其实践技能。通过项目开发过程的工程磨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同时,学生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可以解决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了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丰富课题设计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大三上下学期进行分散教学。教学学时共32学时,每周3学时,共11周。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统计情况见表2。本着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创新实践的理念,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做”的方式,少讲甚至不讲理论知识,仅是提纲挈领地给学生指引一下他们设计所要查找资料的方向,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实际问题再进行单独答疑。在组织方式上,参照电子竞赛的方式进行,2名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可在指定的选题中任选一个设计题目,在11周内协力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不仅要共同讨论设计课题和选择设计方案,还必须落实自己具体的设计任务,以达到了解和熟悉整个设计课题全过程的目的。同时由于引入了竞赛机制,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还能发掘他们创新的潜能。在课程设计前期,课程设计的任课教师可提前两周布置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在这期间,完成学生的分组,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提供课程设计题目供学生自行选择。学生选定题目后根据课题的设计要求和参数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电路的初步设计。课程设计第一阶段,完成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包括电路方框图、详细的电路原理图、电路工作原理的说明和元器件清单。完成电路设计后,学生还要使用Multisim软件完成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通过软件仿真可以发现设计中存在一些的问题,进一步改善设计方案。学生掌握了电子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也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实验室将元件清单汇总,尽快完成元器件的准备工作。课程设计第二阶段,完成电路原理图和PCB板绘制,并且完成PCB的制作。学生通过学习使用Protel软件,熟悉了电路布局、布线、电路板的制作过程,增强了对电子系统工程设计过程的认识。课程设计第三阶段,完成元器件的焊接及整个系统的联调,测试技术指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较好地完成元器件的焊接。焊接过程由低到高,分模块完成。确认安装无误后进行通电调试。在调试阶段,采用由前至后的顺序,从输入端开始逐模块调试。若存在故障,应该分模块检查,按照从大到小的范围进行排查,最终找到故障的确切地点并加以解决。学生通过对电路的调试可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认识,学会调试、检查电路的方法。调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分析查找故障位置和原因,并独立找到解决的方法。要求学生在测量完成技术指标后与理论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电子电路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区别。通过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第四阶段,完成并提交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包括以下部分:①系统方案论证;②各单元电路详细设计;③电路的仿真及仿真结果;④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⑤系统测试结果;⑥心得体会。设计报告是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总结,学生要严格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设计报告的撰写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论证能力、科技写作能力等基本素质,为后续课程设计报告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所选课题的兴趣。利用教学网站,提供一些跟学生课程设计题目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查阅。同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课程设计的时间不局限于课堂。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时间开放和资源开放。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上自由预约的形式,课余时间自行到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实验室提供自主学习环境。由于带着任务,学生虽然没有教师时刻管理也会很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效率也更高,而且这样也可以更节省实验室的教学资源。采用这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增强了学生进度安排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完善成绩评定体系

验收考核环节采取硬件实现情况、软件调试情况及考核答辩的方式。相同题目之间的小组,根据所完成项目的性能、指标及完成速度进行评定。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出发建立成绩评定体系(见表3):①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电路设计的正确性;②对Multisim、Protel等电路设计、仿真软件的熟练掌握程度、制作效果;③元件安装、焊接的工艺质量;④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结果分析及回答问题的情况;⑤课程设计报告撰写。在进行成绩评定时,注重调试效果正确的同时,应强调整个设计实施的整体情况,若部分同学的设计电路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只要学生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方法进行改进,仍可获得不错的成绩。另外,注重学生是否已掌握设计方法、制作工艺、仪器使用、调试方法、论文撰写等不同的环节,即使同组同学根据不同的表现也可给出不同的成绩。

三、结束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个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在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了“内容综合、面向工程”的特征,促进了电子技术创新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丰富设计题目,且与实际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兴趣。由于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经过自主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完成电路方框图、电路原理图、电路布线图的设计;完成对电路系统进行安装、焊接、调试、检查解除故障、测试参数;掌握了相关软件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较为完善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也较好地保证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通过后续的课程学习,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陈红 谢勤岚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实验中心

第五篇:电子技术教学protel软件运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进步,现代计算机网络行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电子技术逐渐走入了各行各业,虚拟实验已经开始走进实验课堂,如何合理利用虚拟实验来实现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成为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究竟使用Protel软件来辅助中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能否带来教学效果,下面深入探讨一下应用的效果。

1Protel软件系统在电子教学当中的现状

Protel软件是一种运用很广的EDA类的设计软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能够利用这个软件系统进行电路的搭接,所有的环节都非常符合实际工作中的电气工程的标准要求。因此,许多的学校都开始上这门学科了,为学生将来要从事电子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利用Protel软件教学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绘制电的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其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仿真功能,这个功能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仿真的电子产品对前期的设计非常重要,在许多的电气工程中是没有办法代替的。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抽象是非常重要的特点,然而在Protel软件的数字模仿能力非常强,电子信息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其来研究电路每方面的性能,因此,我们在进行Protel软件电子教学之中,如果老师们可以非常好的利用Protel软件来教学,这样的话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了解相关学科,提高其电子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Protel软件电子教学的过程中,用protel软件还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往往会使得学生没有办法掌握这个软件,教学质量得不到大的提升。

2以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落后

在过去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在实际的实验中,学生往往只是在按照书上写的步骤进行操作,没有任何可以发挥的空间,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不爱动脑思考问题以及其他学习方法,一切都靠指导书来进行实验,长此以往,使学生滋长了懒惰心理,严重限制其思维的发展。这种模式的教学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其学习和就业非常不利。

2.2教学内容不当

由于很多中职学校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其实验设备缺乏,尤其是电子技术实验设备方面,数量极少,并且学校很少给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广泛使用。此外,由于中职学生素质较弱,学校为方便管理因此将实验内容和课时大量删减,尤其是有些存在危险性的实验更是全部去掉,这就导致学生只是枯燥的在进行理论课程,没有实际机会接触实验操作环节,严格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对专业探究的能力。

2.3教学环节欠缺

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由于中职学校存在教学环节漏洞,学生们的实验教学在预习、复习等实际操作环节几乎全部省略。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设备,连实验报告都是蒙混过关,并且有实践机会也是匆匆忙忙按步操作,学生们无法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方法,更没有时间研究其他实验方法,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对实验设备进行应有的操作和练习,导致其只会理论无法真正学到知识。

3Protel软件电子教育改进的具体措施

3.1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Protel软件是一个全英文版的软件,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兴趣,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学的更好。并且还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一些相关的英语单词,以便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迅速的进入状态,进而对学习Protel软件产生浓厚的兴趣。

3.2把专业知识与Protel软件结合在一起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们的学生成果,就是把Protel软件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习效果会非常好。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Protel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与每个学科结合在一起教学。尤其是在学生首次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好就把Protel软件每个学科的仿真例子演示给学生看,还要把这些方案做成实验,最好是从比较难到容易,那么学生就会觉得Protel软件看上去非常了不起,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3.3Protel软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Protel软件和数电与模电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这些学科最好由同一个老师来教。这样的话不仅仅方便老师熟悉学生的特点,也可以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更加容易亲近,学起来更加容易。

4Protel软件在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

4.1实验前的准备

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中减少不必要的无知,而教师应该在每次实验课之前给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预告,使得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要求来进行合理的预习,那么学生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可以顺利的投入到实验教学的操作中。

4.2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理论与实践是会存在差异的,因此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带着问题来进行实验,以求在实验中找到所要的答案,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若学生们在对实验的内容进行预习的时候,若结果和理论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实际的实验中找到答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其原因,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们对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并掌握。

4.3实验后的检验

在实验教学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计算机网络把实验报告通过局域网传输给老师,这样的话老师可以第一时间及时的了解到实验的具体过程与结果,在审阅后还可以迅速的把意见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这样的话不仅仅可以保证老师的教学质量,并且还可以提高效率,使得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以加强,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5Protel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应用的优势

5.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电子技术教学实验中,Protel软件有着非常强大的仿真功能。由于Protel软件仅仅只是仿真电路的原理,并不会真正涉及到线路连接,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省略掉那些不紧要的线路连接程序。Protel软件可以直接的展示电路原理的内涵,可以通过实验把实验的原理直接清晰的展现给学生。通过这种自我探究和自我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5.2提供预习和复习的平台

Protel软件中强大的模拟仿真实验,就像进行真实的实验一样,学生能够通过它进行预习和复习,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调整相应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对Protel软件的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5.3提升实验质量

Protel软件电子实验教学,可以为提供一个仿真的实验学习的环境。学生们可以用Protel软件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会比参考书预习来说要快的多。提前预习的话,学生们可以把所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在实验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来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的结果,然后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Protel软件学生们还可以在课余的时间进行实验,来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这样的话在正式进行实验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心里有数,熟悉实验的步骤和原理,避免盲目的进行实验,使得实验的质量得以提升。

6结束语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重视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但就目前引入Protel仿真实验来说,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课堂学习质量,但却并不能帮助学生增强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很多意外因素也不是模拟实验能够体现出来的。因此,在电子技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合理利用Protel的辅助优势,但不能完全使用Protel仿真实验教学效果来代替真实实验。还应该充分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机会,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使得优势得以提升,就可以切实的提高电子技术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小辉 单位:兴宁市网络信息中心

第六篇: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分析

一、创新实施“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内容的实境化

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任务驱动”模式渗透在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中;基于电气技术工人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工作任务,积累实境化的课程内容素材。

2.教学过程的实境化

专业核心课程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或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有比较严格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充分发挥校内外合作企业设施设备的优势和管理的优势,将合作企业以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不仅作为学生顶岗实践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文化,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指导,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与就业接轨奠定基础。同时在顶岗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电工电子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中(高)级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单片机硬件设计师、电工电子工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进行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构建包括电气改造与维修、电子线路设计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等3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企业调研,与企业工程师探讨,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贯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意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如《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很重要地位,它能为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理论基础,并作为电类专业实践体系的基本技能模块之一,为专业提供必备的基本实践技能。本课程是以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在进行了广泛的毕业生调查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按企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对象及要求,基于实际设备(电机、变压器)拆装、控制检修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将教学内容重组为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为并行关系,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可随时增加新的学习情境,调整旧的学习情境,内容根据岗位需求而改变,保证知识的可扩展性和实时性。每个学习任务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任务资讯、方案设计、知识讲解、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的过程组织教学过程,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又兼顾了知识学习,使工作与学习有机统一。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应具备与专业课程要求相适应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方面的职业综合能力。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并具备从事电气设备维护和工业控制技术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相应的实践指导、理论指导能力。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应在授课前学习专业教学方法的学习或接受专业教学方法的培训。新任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应具备实际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工作3-6个月的基础,并进行一个学期的试讲期,由3年以上教龄的优秀教师对其进行培训和帮助,并注重师德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的培养。教师每年应安排30学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理论进修、实践锻炼和自学,每年至少30天以上企业顶岗学习锻炼,让专业教师广泛接触企业现场,了解企业现状,熟悉生产工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企业实践经验。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落实在行动上。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程度作为对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以技能操作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行动化。通过教学内容的“任务化”、“项目化”,使学生动起来,实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用中求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知识点的讲解。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极大的利用校内外的教学条件,让教学实境化。

作者:朱文广 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第七篇:电工电子技术Multisim10仿真软件教学应用

1.前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工业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推动其它学科的发展,在国家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所以从业人员一定要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非电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新器件、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也要不断丰富和更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基本电路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安全用电与电工测量等基本技术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以后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石。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本课内容也不断在增加,而新的“重基础”、“宽口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学时被大量压缩,这样要讲授的知识与学时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随着各高校扩大招生,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所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普遍下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经典理论分析,如电路理论这部分教学学时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学时的二分之一以上,而实践教学只占六个学时,造成学生强理论弱实践,理论与实践严重的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板书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以往实验多于验证性的实验,缺少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已满足不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划。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圆满、出色地完成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Multisim10仿真软件。

2.Multisim10软件简述

Multisim10软件是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虚拟工作平台”,是广为应用的优秀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被誉为:“虚拟电路电子实验室”。设计人员可利用此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调试。一用来验证所设计的电路是否能达到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二又可能通过改变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让电路性能达到最佳。Multisim10界面直观、操作方便,创建电路需要的元器件及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抓取,且元器件和仪器的图形与实物外形接近,仪器的操作开关、按键也与实际仪器极为相似。特别是Multisim10中增设的与实物完全一样的实验面包板,更增加了学生对电路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同时,Multisim10设计和建立了强大的教学功能,可以协助老师用崭新而有创意的方式讲授教学内容。

3.Multisim10软件的主要的特点与功能

Multisim10提供完备的元器件库,元器件数量多达16000个;灵活方便的电路图输入工具,用户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电路和设计与仿真;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数模混合电路和射频电路等进行义互式仿真;虚拟仪器测试和分析功能,二十余种的虚拟仪器和分析功能为电路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配置了虚拟ELVIS,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实验技能,建立真实实验的感觉,达到与搭建实物电路相似的效果;与NIELVIS原型设计板配套,提供了虚拟仿真与实际电路之间的无缝连接等等。

4.软件Multisim10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4.1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电工电了技术是理论性强、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比较枯燥,教学内容多且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为了让课堂生动、师生互动,教与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插入Multisim10仿真软件,通过仿真过程把空洞、抽象的理性知识,变成直观感性化。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4.2在实验教学的应用。实验教学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十分重要环节,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必要辅助手段,它既可验证、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深化、提升所学知识,因此,实验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可缺少一部分。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到桥梁作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引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软件搭建虚拟电子实验平台,实现了虚拟实验和实际实验相结合,与传统的手动实验相比较,Multisim10仿真实验具有速度快、直观化、简单化等特点。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验证对实验设备仪器、不会有不安全因素出现、实验场地不存在破坏性,节约实验材料,实验效率得到提高。这样的“电子实验平台”增加学生学习的热忱和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结论

将Multisim10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促进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同时,也推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Multisim10软件和计算机,就等于一个现代化的电子实验室,可以弥补高校实验经费不足带来的实验仪器、元器件缺乏,又不存在原材料损耗和仪器损坏,帮助学生更快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弥补理论教学学时的不足。通过仿真理论教学与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赵岩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第八篇: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所需的相关资料

现在全国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处于初步试验阶段,所以没有成熟的统一的教学借鉴资料。再者,根据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精神,鼓励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发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资料。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做到“教学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及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其中包括: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学生任务书、评价标准等等。这里,《电子技术》课程所包含十个项目,分别是:小夜灯的制作、音乐门铃的制作、音频功放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双音笛的制作、定时灯光提醒器、数字显示电路、四人抢答器、计数器、交通指挥灯电路。这些项目都是经过专业教师们精心设计的,尽力做到实用性强、典型性、趣味性。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

1.课堂组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强弱搭配的原则将3-4人为1小组,整个教学活动由咨询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价阶段5个阶段组成。在咨询阶段,教师应明确任务,结合实际生产生活,解析任务的实际意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决策阶段,莫搞教师一言堂,教师应处于引导的地位,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讨论探讨中逐步摸索完成任务的步骤与方法;在实施阶段,小组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小组成员间是合作的关系,小组间是竞争的关系,教师在其中扮演配角的角色,可以给予积极主动的同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进步较大的学生以肯定的评价,给予违反操作规程、懒惰怠慢的学生建设的意见;在检查阶段,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完成实训台的整理,产品的检查以及产品的展示;在评价阶段,全体师生进行积极评价,主要包括:小组成员互评、小组成员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繁多,不论是传统的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实验法,还是应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动画演示法、视频演示法,只要能够适当的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社会能力的母的,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试图起到推波助澜,一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在教师讲解三极管放大原理时,教师若单纯采用讲授法,学生会觉得抽象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若采用动画模拟的教学方法,学生则很快就能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在教学时,应尽量采用大量图片、实物、动画、视频,这样极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中职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是通过项目中的具体任务来反映的。其中任务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和细化,是案例化的主题学习单元,它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安排,又是学生对职业行动情境的反思。其中电子装配工和电子调试工所面临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不同电路的搭接、调试、测试及分析。因而,《电子技术》中项目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不同电路的设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关键的工作是选择典型电路。在对电路的设计中,应注重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先进性,例如注重对集成芯片的讲解,尤其是贴片元件SMT。如在讲解稳压电源时,应重点讲解集成稳压器,功率放大器部分应注重对集成功放LM358、TDA2822等芯片的讲解。数字电路中更是如此。TCL系列集成电路CMOS集成电路在电路中的应用。

4.评价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伴随这教学评价模式的改变,过去只在学期末通常采用闭卷理论考试的单一考核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仍以应试为目的,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的考核。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打破原有的单调的考核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具备—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厂段。如技能鉴定、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能力目标的职教特色。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1.学生的操作水平得到提高。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专职业教育的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试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中专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学生的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职业教育是以开发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理实一体化首先是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因此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

4.教学资源优化配置。职业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时间构成的资源系统。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而且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5.推动教师自身队伍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的学习,自我充电,自我提高,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也要在实践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任务设计难度大。任务如何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如何推陈出新、典型而又新颖,引领我们的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又不枯燥乏味。

2.容易导致重练轻学。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的理论,教师必须适时引导,使知识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误区,扼杀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3.机械的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融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变繁为简,教学变成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可以是课后总结,也可以是课前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4.如何保持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尚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提高,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引导,由浅入深地向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渡过“高原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在教学上的一次全面的、深层次的改革,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中,势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任重而道远,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将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作者:余敏 单位: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