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EDA技术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EDA技术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EDA技术的运用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EDA技术逐渐在数字电子实验中被引用。本文通过对eda技术含义、框架的阐述,分析其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运用的意义,并为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具体运用提供策略指导。

【关键词】EDA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运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各类院校中电子信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高校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很多方面跟不上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阻力。本文对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

1EDA技术含义

EDA技术又叫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在电子电路技术和CAD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主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EDA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器件作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的可编程器件开发软件及实验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软件的开发,自动实现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硬件系统的一门技术。

2EDA技术的实验构架

现阶段国内开发出的虚拟实验台能够实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EDA技术赋予了虚拟实验丰富的内容,能够实现在操作中的电子模拟实验。

2.1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构架

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包含两部分:①实验仿真功能模块,这种模块属于以EDA为基础的学习平台;②虚拟实验平台,这种实验平台主要是对实验平台信息的管理和功能评估。

2.2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各模块构建

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平台仿真功能包括以下四部分:项目信息采集、基础教育、虚拟实验开展以及实验结果后期处理。虚拟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学习包括四个元素:软件编程语言学习、EDA工具、实验仪器使用说明以及理论知识储备。通过在局域网对完整数字实验设计案例的下载,能够获得详细的设计思路、系统的重要技术,从而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模块主要包络实验项目审批、实验内容、实验信息汇总管理和实验项目进度跟踪四个部分。

3EDA技术设计流程

EDA技术设计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输入。由于电子和电路设计是不同源文件构成的,因此,电子、电路的设计文件可以生成图像,也可以生成文本。②设计综合。在EDA技术综合设计中,其应用的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能够利用综合器、通过将软件转化为硬件的形式,实现源文化的统一。③设计适配。EDA技术主要采用的是FPGA布局的方法进行适配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将文件进行统一,之后按照目标实现逻辑的映射,对底层的硬件进行配置。在适配之后实现对时序的仿真,从而便于各类文件的下载。④仿真设计。仿真设计是在对编程软件下载之后,利用EDA软件分析对适配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将分析的结果形成仿真。⑤编程下载。编程下载主要是将模拟和仿真确定的实验思路利用适配方法,将下载的文件运用电缆线连接到器件上,从而实现对硬件的调制,及时更改错误编程。

4EDA技术的实践教学案例

EDA技术实验分为验证型、设计型和创新型三种,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思路明确,能够避免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本文以具体的实验教学案例分析EDA技术的优越性。

4.1全加器验证型实验

全加器验证型实验主要采取的原理图编辑输入方式,实验目的在于了解QuartusⅡ软件,了解EDA技术实现的流程,最终成功对电路功能的实现进行检验。主要实验步骤为:原理图编辑输入、编译、功能仿真、时序仿真、引脚配置以及编程下载。

4.2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型实验

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型实验的电路设计形式多样,存在多个设计方案,比如可以采取原理图编辑输入法进行设计、也可以运用74HC161、74HC163等芯片进行设计,还可以通过VHDL或VerilogHDL编写相应的代码进行设计,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扳极测试中参数的改写,要着重让学生感受E-DA技术实验的自由,从而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

5总结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将其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电路原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彩凤,胡波,李卫兵,杜玉杰.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1:4~6+110.

[2]周小仨.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15:27~28.

[3]王雪丽.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4,21:212.

作者:胡灿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