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交互式电子音乐的音色选择技巧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交互式电子音乐的音色选择技巧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交互式电子音乐的音色选择技巧探析

摘要:文章以交互式子音乐的音色为研究对象,分析音色的选择技巧及它们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指出根据不同的发声以及合成原理如何对音色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在乐曲中的运用与发展,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音色。

关键词:交互;电子音乐;音色;教学

交互式电子音乐作为电子音乐的一个分支在21世纪有着迅猛的发展,由于其融入了创新的作曲理念与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因此受到了大批作曲家的青睐,同时各大专业音乐院校也将交互技术引入到音乐创作的教学实践中。本文力求通过笔者在创作与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来探讨交互式电子音乐的音色分类选择方法,音色在不同音乐中的表现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不同类型的音色。早在电子音乐形成之初,电子技术和音乐创作就已经是此门艺术的核心。由于电子设备的加入,电子音乐创作中可以使用的音色更是无穷无尽。“音色”可以从广义被理解为声音,即任何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通过处理都可以成为音色。因此,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普遍认为电子音乐就是声音的艺术。电子音乐在理念上的超前解放,通常会给一些刚刚涉猎于这个领域的创作者带来迷茫。“我们好像一叶扁舟,在音色的海洋中迷失了自己,到底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声音”?这样的疑问同样也令笔者在刚开始创作电子音乐之时产生困惑。此情此景,犹如作曲家在创作传统器乐曲的过程中,偶获灵感后,时常会苦恼于最初的创作对象:为钢琴、弦乐,或是为室内乐或管弦乐。在着手创作前,作曲者应对音色有一个准确的分类,清楚自己的乐思需用怎样的音色表现更具有表现力,这会对作曲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音色的了解是电子音乐创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之一。下面笔者将对电子音乐中可以使用到的音色做细致的分类说明。

一、物理发声类音色———采样音色

所谓物理发声类音色,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切通过物理振动发出的声音,即可以通过采样转化成的音色。物理发声类音色根据其不同特点又可以细分成两类:

(一)乐器类音色

此类音色是指传统音乐中使用的所有乐器。如:钢琴、长笛、定音鼓等等,类似乐器的发声都可以通过采样技术转化为电子音乐的音色。通常来说,使用未加变形的乐器类音色来创作音乐是学习电子音乐的基础。现如今,我们听到的许多影视、舞蹈、流行等不同艺术领域中的音乐作品都使用了此类音色进行创作。乐器类音色一般可被储存在音源中,笔者下面将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音源供大家探讨。1.综合音源。巨人综合音源,英文名COLOSSUS是可以作为物理发声类音色的一个代表。此音源是由NativeInstruments①公司出品的综合音源。它包含了管弦乐音色、钢琴音色、世界民族音乐音色等等。它内容丰富、分类齐全、使用简单。初学者使用它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类的专项音源。由于音色种类纷繁复杂,故综合音源不可能把每个音色都做到极致。因此,要想让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就要使用分类的专项音源,这类音源会对某些特定乐器进行采样,并力求把它们做到极致,例如由NativeInstruments公司出品的钢琴音AkoustikPiano、由AudioBro出品的弦乐音色LAScoringStrings、由Cinesamples公司出品的打击乐音色CinePerc等等。当然,乐器类音色的使用从不拘泥于此,作曲家们在使用此类音色时,常常也会对其进行大量的变形。我国作曲家张小夫教授在创作《吟》②时,使用了竹笛的采样乐器音色,但是经过了许多电子化的处理之后,使它们时而听起来“若隐若现”,时而又“面目全非”。此乐曲在演出过程中配合现场的真实乐器表演,令欣赏者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迸发出的无穷魅力。此时,在许多的追求个性并不断创新的创作者眼中,乐器类音色已不再仅是模仿现实中的乐器,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二)非乐器类音色

除乐器以外的一切声音,都可以被使用在电子音乐创作中。这些声音被称为非乐器类音色。电子音乐作曲家会使用潺潺流水之声来表现自然之美;使用机床工作时金属碰撞之声来倾诉出工业时代的紧迫;使用古刹中余音袅袅的铜钟声来衬托诡秘莫测的宗教色彩。合理而恰当地使用非乐器音色是最能体现电子音乐独特魅力的手段之一。1948年,法国作曲家皮埃尔·舍费尔(PierreSchaeffer)使用自己在地铁站录制的复杂声音作为音色,其中包括乘客进出站,地铁鸣笛以及运行等声音。舍费尔巧妙地把它们重新组合,从而创作出了第一首电子音乐作品《地铁练习曲》。这首作品打破了之前“人声歌唱,器乐交响”的传统音乐思维,第一次在创作时使用了非乐器类音色,并向世人展现了全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从而打开了“电子音乐之门”。随着技术和理念发展,在皮埃尔·舍费尔之后,作曲家们在使用非乐器类音色进行创作时更加自由和开放。1970年,同为法国作曲家的吕克·费拉里在自己创作的代表作《几乎没有》中,把长时间录制的自然界不同的声音作为音色,并在几乎未做改变的前提下将不同空间、时间中采集的音色合成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水墨画。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上述两首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只能使用录音机记录他们想要的声音,然后通过简单的加工成为音色,这极大地限制了作曲家的创作。今天的作曲家为了获得最能体现作品个性的非乐器类音色,一般都会使用采样音源对声音进行加工,最终形成想要的音色。笔者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脚步》的过程中,采集大量的非乐音人声,其中包括使用人声模仿人们走步时所发出的的各种声音,甚至包括喘气的声音,然后通过Kontakt③制作成为音色,再通过电子化地处理后最终完成。其中借以“脚步”的表意,即走步时发出的声音,暗喻了人生的“脚步”———生、老、病、死的人生阶段。笔者正是运用了独特的电子音乐音色及语言,才使作品用“人声”喻“人生”,更能体现《脚步》的深刻含义。

二、非物理发声类音色———合成音色

合成类音色,即通过电子振荡器(英文:Oscillator)合成制作的音色。20世纪初,发明家撒迪厄斯·卡希尔制作出第一台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发声的设备,但由于体积过于庞大,耗电量高,其实用价值并不大,但通过非物理振动方式来创造声音的旅途从此开始了。20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步向前,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逐步取代了电子管,用于合成声音的设备也因此小型化、实用化,硬件合成器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了。但由于技术的限制,早期的合成器创造出的合成音色都过于单调匮乏,不够丰富,不会给作曲家太多灵感。直到1983年出现了由YAMAHA公司生产的硬件合成器DX7,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振荡器合成出复杂且丰富的合成音色,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电子音乐作曲家在使用DX7。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硬件合成器一直作为创造合成类音色的主要硬件设备,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每人必备,有些作曲家为了获得不同音色可能会有几台甚至几十台。1983年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Vangelis)创作的《南极物语》④就是使用硬件合成音色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其中最著名的ThemefromAntarctica更是脍炙人口,成为此类音乐的典范。在ThemefromAntarctica中作曲家通过合成音色特有的神秘与空灵的音响,准确地描绘出南极景象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21世纪,人类进入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音乐家们发现,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平台上的计算机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可以轻松完成以前十分复杂的工作。因此,新出现的软件合成器不占用任何空间而且价格低廉,随着它的不断成熟,硬件合成器被逐步代替了。不仅是硬件合成器,还有效果器、录音机等等和电子音乐创作息息相关的硬件设备都由于计算机的强大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21世纪的电子音乐进入了计算机音乐时期,今日的电子音乐作曲家们并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需要大量庞杂的设备才能开始创作,而仅仅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全部创作工作。根据合成音色的特点,笔者同样将其分为两类:

(一)预置类合成音色

所谓预置(Preset)是在合成器中已储存大量出厂设置好的音色,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笔者也以两款有代表性的软件合成器为例,探讨预置类合成音色的应用特点。1.FM8合成器。在众多软件合成器中由NativeInstruments公司出品的软件合成器FM8,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它的上一个版本FM7效仿的就是YAMAHA公司的DX7合成器。FM8是通过频率调制⑤(frequencymodulation)的手段创造音色的。它的核心是由FMMatrix(调制矩阵)所构成的,拥有8个(ABCDEFXZ)独立的振荡器,如果单独开启A(此时A为载波振荡器)可以得到最简单的合成音色,听起来犹如诺基亚刚出的手机里面的铃声音色,可以称它为单音音色。假如同时开启A与B,A为调制波振荡器,B为载波振荡器,这样就可以通过FM方式得到复合音色。毋庸赘述,只有一个调制波和一个载波是最简单的FM合成,但通过调整已经可以得到较为优质的音色,如果将更多的调制波和载波振荡器加入到一个FM的合成中,就可以获得更加具有质感且丰富的合成音。2.大气合成器。FM8可以说是频率调制合成器里面的经典之作,但是音色合成手段绝不止频率调制一类。比如,振幅调试、环形调试等等,还有很多更为复杂的手段,合成出来的音色也是大相径庭。好比木管和铜管发音方式相似,但音色却各不相同。FM8就好似合成音色中的木管,如欲获得“铜管”或“弦乐”音色怎么办,可使用大气合成器(Atmosphere),其合成手段众多,而且还带有一定数量相融合的采样音色。它时而让你感觉合成音色冰冷而神秘,时而又温暖而透明。每当笔者在试听大气合成器的音色时,都会产生许多创作灵感。

(二)非预置类合成音色

以上探讨的合成音色都是已基本预置成功的,虽然也有丰富的可选参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过音色性质,并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合成音色理论知识,使用难度低,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创作效率。但如果对于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电子音乐作曲家,想要创造出极具个性属于自己的合成音色,它们便不太适合,这时作曲者需要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创造属于自己的合成音色。使用硬件模块式合成器来完成以上工作最为合适,在它的存储器中基本没有预置音色,要获得到心仪的音色就必须通过把不同模块连接在一起,最终完成合成音色的工作。这个过程音色就好比被组装,不同的模块就好像不同的零件。当需要一个类似于提琴的合成音色时,那便要通过调整参数来设计“琴弦”“琴弓”等等模块,每个模块自身又可以有若干选择。试想一下,只要作曲者熟练地掌握了合成技术,那么他所创作出的“提琴”音色一定会独一无二。在电子音乐家眼中,使用这样的合成音色能最大限度的彰显个性。硬件模块式合成器的发展轨迹和普通硬件合成器相似,到21世纪逐渐被软件代替,如今作曲者可以通过计算机音乐编程软件⑥来创造音色,不再需要像以前的电话接线员一样周而复始地完成连接线的插拔工作,只需要在音色编程软件里用鼠标和快捷键即可。如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音乐编程软件有MAX/MSP⑦和Reaktor⑧。笔者之所以引用这两个软件为例,是因为他们都是运行在图形界面下,即使是使用者对计算机语言并不精通,也可以通过“看图识字”的方式,将不同模块连接在一起来完成合成音色的工作,同时,软件的使用自由度也大大高于硬件。例如,在Reaktor中设计一个简单的合成音色,要使用音量包络模块、振荡器模块和混音台模块。发声基础为振荡器模块,为了使这个合成音色听起来更加富有层次感,我们可以使用四个不同的振荡器Sine(正弦波)、Triangle(三角波)、Pulse(脉冲波)、Sawtooth(锯齿波),它们通过音量包络模块来控制起音和释放,并通过Mixer(混音台)融合发出一个合成音色。为了更好的发挥合成音色的优势,还可以为这个音色添加“变色”功能,在任何一个或几个振荡器的后⑤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功能的振荡器(载波振荡器、调制波振荡器)相互作用合成音色。⑥是集电子音乐的音色合成、音乐设计、音乐表演功能于一身的编程软件。上世纪末兴起,到今天已经成为电子音乐创作中重重要的辅助软件之一。⑦此软件由Cycling'74公司发行的,八十年代中期由米勒.怕杰特(MillerPuckette)在巴黎的法国现代音乐音响研究院(IRCAM)中开始这款软件的研发。⑧由NativeInstruments公司出品的,模块化声音合成软件。

作者:杨愷 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