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实验电子音乐于影视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实验电子音乐于影视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实验电子音乐于影视中应用

摘要:实验子音乐于影视音乐的创作中,是对传统器乐的补充,因其创作声音素材的实验性、创作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声音创作者更广阔的创作平台与发挥空间。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对于声音的可操控性变得越来越强,音频创作者可以选择更多的声音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噪音与乐音之间的隔阂也不断被打破。论文通过归纳实验电子音乐中结构、材料、空间等方面的优缺点,旨在总结出其在影视配乐中实际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影视配乐;实验电子音乐;声音艺术

声音在影视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视听的结合大大增强了影视的表现性。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配乐的制作转为了录制再缩混的方式,音乐制作的地点进而也转入了录音棚中,这致使声音有了更多调节的可能性。现如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影视音乐的创作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在商业占据主导地位时,某种程度上配乐形成了一种机械性的复制,虽然影视作品百花齐放但很难在配乐上有所创新。

一、实验电子音乐概况

实验电子音乐是一项从世界到中国发展模式下的配乐技术,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有作曲家尝试以频谱为基础进行作曲创作,在50年代法国及出现了实验电子乐队,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这项技术已趋于成熟,然而在国内对于实验电子音乐的创作领域中,目前大多数的创作还停滞于先锋艺术家创作探索层面,出现的实验电子音乐作品有较强的艺术性,缺乏商业性、传播性,很难达到普及创作的程度,音乐创作者很难找到创作与生存的平衡点,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比较远。实验电子音乐在张小夫《对于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1]中被界定为“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和前卫性特征的专业化电子音乐。”其三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它的传播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声音艺术与影像、舞台结合的越来越好,实验电子音乐的实践作品也越来越多,其制作方式也愈加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以相对应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地跟进,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向。

二、实验电子音乐于影视剧中的特点

实验电子音乐作为纯音乐形式出现时,被观众理解有限,但与画面联合后,观众会从视觉的角度对声音进行认识,这也赋予了观众一定自我再创作的能力,每个观众基于视听感官感受的不同,会对影视剧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概括而言,多层次的理解是基于实验电子音乐三个不同于传统配乐的特点:独特的音色、跟随画面的音乐结构、有别于常规叙事的主题。

(一)独特的音色

实验电子音乐在声音材料上,使用广泛,不再局限于对传统配器的使用,扩宽了声音的来源,赋予了画面配乐中音色的意义。在实验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往往采用实录的声音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素材,对录制的声音运用电子合成器、音频效果器进行加工变形,使声音素材呈现点状声音、线状声音、块状声音三种不同的声音形态,再通过有机的组合形成乐段。通过变形创作后的声音,是基于声音素材本身的,那么其对于声音材料的选择会给音乐作品带来客观的具象性,以及主观上材料本身的意义。例如在影视作品中所出现木头质感、弹珠质感、风质感的声音等,接具备很强的具象性,在这种质感的声音所组成的实验电子音乐配乐中,受众可以清晰的分辨声源是什么以及所出现的空间位置,并联想出具体的画面。

(二)跟随画面的音乐结构

实验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的创作中,打破了传统配乐的创作思路,不再受旋律、和声、节奏上的束缚,转而在结构、空间、色彩等特征上对音乐进行构建。在影视剧中传统配乐的创作往往有其固定的框架结构,主题音乐往往贯穿全剧,序曲、高潮、终曲三者的创作结构都有其固定的章法,然而在实验电子音乐的创作中,其结构是不固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依赖于画面的跟随结构,视觉画面往往会主导实验电子音乐的声音走向,实验电子音乐的上行、下行往往附着于画面中的剧情。故在实验电子音乐的创作中,其结构性较于传统音乐是“随意”了很多,这种可操控性大大增强了声音与画面的贴合性,作曲家可以更自如的跟随画面去调整配乐,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去追求声音与画面的融合度。

(三)有别于常规叙事的主题

实验电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更适用于科幻电影、悬疑电影、恐怖电影,在舞台艺术、游戏配乐等方面也有独特的表现力。从影视配乐角度来说,实验电子音乐是基于电子音乐发展的产物,电子音乐有别于传统大编制管弦乐配乐,其声音特性决定了其对于画面的渲染不同。有别于现实题材中的常规叙事,科幻、悬疑、恐怖题材的电影中,氛围的渲染尤为重要,声音的作用会被体现出来,变形后的声音能带给观众更多的遐想与猜测,对于剧情的推动、环境气氛的营造都在听觉层面形成了更沉浸的效果。这三点都充分证明了实验电子音乐于影视配乐中的应用价值,而在众多的影视剧中也均有实验电子音乐以配乐的形式出现:战争片《黑鹰坠落》中直升机螺旋桨声音的变形;剧情片《芝加哥》中水滴声与脚步声的结合;恐怖片《招魂1》、《招魂2》、《灵异第六感》中恐怖环境的氛围营造;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中不同气候环境声音甚至于影视剧《切尔诺贝利》的主体背景音乐等等,又有《第十二个人》、《星球大战》、《异性》、《哈利波特》、《凶兆》等等大量的影视作品使用电子音乐配乐的方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故笔者认为实验电子音乐在影视配乐中有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并在创作层面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平台与思路,在受众层面也打破了观众对与声音的认知,更深层次地融入影视剧情。

三、实验电子音乐发展趋势

目前对于影视配乐方面的研究是很多的,相对成熟,在制作与表现层面都有大量的作品和研究成果,但单独对于实验电子音乐的研究成果还较少,针对实验电子音乐的结构、空间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深入探讨,对于实验电子音乐的案例研究也较少。目前国内最大的实验电子音乐交流平台之一是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其余的音乐节也有相应的实验电子音乐作品出现,但数量较少。而国外已有了诸多平台供创作者们研究交流,很多作曲家在对于声音材料的选择、节奏的把握、空间上的布局上都有了自己鲜明的标志与特性,在制作上将实验电子音乐实现了和商业影视画面贴合的交融在一起,与传统配乐融合的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于影视画面。实验电子音乐在其影视配乐创作中体现出实验电子音乐具备更强的可操控性,在20世纪初期,未来派艺术家就主张打破噪音与乐音的隔阂,认为“当我们把有轨电车、汽车、轿车的声音和喧闹的人群声巧妙地组合起来后,会比听《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得到更多的享受”[2],在这种声音艺术的概念下,一些创作者会以声音材料作为出发点进行创作,例如在庄曜作品《和平钟声》[3]中,是以钟声为主题所创作纪念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音画作品,作品中的钟声均采集于南京栖霞寺,以现场装置钟的敲击进行录制回放,并对其使用电子声音变形手段进行创作。这样的声音材料赋予了整部作品“钟声”的声音材料意义,庄重、肃穆、热爱和平等。电影与电子音乐都是当下科技运用的高科技产物,从立体声至环绕声再至5.1声道、7.1声道,声音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刷新受众对于沉浸式声音的认知,这也致使声音有了新的创作属性——空间属性。作曲家在传统交响乐配乐的创作中,对于不同器乐的摆放及是在空间属性上的一种创作,但长久以来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机械性的复制,管乐、弦乐、人声的空间摆放,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这中对于空间摆放的精益求精在交响乐创作中固然是极好的,但是在影视配乐的创作中会与画面形成分割感。试想一下当影视画面中存在物体较大的动态移动时,例如从身后冲击的导弹、横向移动的宇宙飞船、无处不在的迷雾等,器乐的空间摆放不能表现这些物体的运动轨迹,所以在这些画面中,作曲家更偏向于使用电子音乐迎合画面。在美剧《切尔诺贝利》中,核电站爆炸事故所残留的有害金属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为了表现如此画面,作曲家使用钢铁质感的声音进行变形创作,点状的“沙沙”声穿插在线状的“轰隆”声中,将声道的每一个方位都进行设计与调整,让观众在听觉上彻底沉浸在金属质感的包围下,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画面中的空气中。声音的创作是无止境的,实验电子音乐的运用也无疑是一种新的趋势。精准、灵活的驾驭它可以为创作增添别样的色彩,笔者相信未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实验电子音乐作品,对于实验电子音乐的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全面、完整化。

参考文献:

[1]张小夫.对于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4(04):30-32.

[2]石蕾.电影配乐中电子音乐的运用特点[J].电影文学.2012.10(10)135-136.

[3]韦玲玲.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使用[J].电影文学.2009.07(14):113-114.

作者:陈胡洋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