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子音乐与民族音乐制作融合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音乐与民族音乐制作融合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子音乐与民族音乐制作融合运用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引领下,电子技术在音乐领域中已经实现创新驱动,尤其在与传统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过程中,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的音乐需求,逐渐丰富音乐内容,创新音乐形式,提升音乐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提供新路径。本文主要从电子音乐技术和民族音乐制作的基本概述入手,探究技术对民族音乐制作的有效启示,并给出二者融合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电子音乐技术;民族音乐制作;融合运用

网络科技和信息通讯的发展,为电子音乐的革新注入新鲜血液,为其提供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电子音乐技术优势,为广大群体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享受,充分发挥了民族音乐的创造性、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提升民族音乐感染力。但是当前音乐制作和电子音乐技术之间的深入融合与渗透仍然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比如音乐制作效率差、制作进程缓慢、民族音乐主观性强、与电子音乐融合难度大等。笔者认为,应该活用电子音乐技术,赋予音乐制作新内涵,从而传承民族音乐作品。

一、电子音乐技术和民族音乐制作概述

电子音乐技术就是以互联网信息设备为依托,以网络硬件为载体,用音乐处理软件对乐器的声音进行分析处理或者模拟,最终得到全新声源的一种音乐制作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与以往的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有所不同。电子音乐技术也可以称作数字音乐,从广义上讲,传统乐器和传统声音经过直录转换成全新的音源插件,与合成器直录、电子乐器直录相结合,构成全新的音乐形式。从狭义方面来讲,电子音乐可以简称为“电音”,以电子器械为创作介质,从技术工作原理层面来讲,电子音乐技术是音乐改编的制作方法之一。总而言之,电子音乐主要以MIDI技术、数字音频技术为基准,对音乐文件进行转换处理,对音乐播放过程进行转换处理、对音乐轨道问题进行处理、对音色库的制作进行处理,并且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民族音乐从广义层面来讲就是指经过中国音乐家之手而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从狭义层面来讲,民族音乐就是各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凝聚而成的民族文化,而这种文化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突出区域性色彩。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信息技术逐渐更替,在这一背景下必然影响民族音乐的制作和发展。音乐制作要想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创新艺术形式,提升民族音乐认同感,从而促进音乐可持续发展,利用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特色。

二、电子音乐技术对民族音乐制作的启示

电子音乐技术对民族音乐制作的启示可以从中西合并打造高质量艺术作品和科技创新丰富多元化艺术形式等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中西合并打造高质量艺术作品

众所周知,民族音乐的类型多种多样,并且极具感染力,再加之当前市场上社会大众对民族音乐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音质和音色这两个方面,逐渐成为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最明显的标志性特色元素。民族音乐要想形成突出性的音乐风格,就必须借助不同类型的音乐器材,这样才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视听盛宴。笔者以《十面埋伏》为例,《十面埋伏》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曲(琵琶武曲),必须借助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才能制作出战场中的剑弩生、马蹄声,营造出真实的氛围感,才能给听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但是单纯的人为演奏难以通过简单乐器营造出变化多端的战争场景,乐器之间的配合度较低,演奏者的操作难度较大。这样一来,民族音乐的特殊性就难以体现出来,如果融入电子音乐,通过音乐符号的数字化处理,即可发挥出电子音乐的优势,通过技术处理方法整合出多种多样的高质量音乐作品,从而让人为性的操作达到演奏要求,满足听众的试听需求,创造出风格迥异、变换万千的音乐作品。

(二)科技创新丰富多元化艺术形式

从音乐形式上看,将电子音乐制作手法与民族音乐相融合,是音乐领域的一次创新。表演形式更加多元,让电子音乐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推陈出新,衍生出多样化的音色元素,在资源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将其融入到民族音乐作品中,提升制作质量,优化制作程序,最主要的是提升音乐作品的生产速率。以唢呐曲《百鸟朝凤》为例,《百鸟朝凤》在真实演奏中需要与多种乐器相互配合,才能够营造出气势磅礴的音乐氛围,产生理想的音乐效果。但是从实际出发的角度来看,如果在同一时间、同一作品中将同样富有音乐能力的人交合在一起,难度极高。这时如果将电子音乐技术融入其中,就可以有效合成不同的音色,让数据资源和电子技术代替音乐人进行制作和演出,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多种声音融入到民族音乐中,创造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这一过程也是民族音乐创新的过程。其次,电子音乐技术具有便捷性,可以通过音乐实践,对音频素材进行二次加工,产生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例如《吟》,在演奏中主要利用埙、笛、箫等民族乐器,如果利用电子音乐技术,可以将音乐素材进行延展和拓深,将音乐进行复调式重叠,形成民族音乐风格,提升音乐作品质量。

三、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运用

策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运用策略可以围绕活用电子音乐技术,创新民族音乐作品音色、依托电子音乐技术,赋予民族音乐制作新内涵和以电子音乐技术为基础,传承民族音乐作品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活用电子音乐技术,创新民族音乐作品音色

利用电子音乐技术,可以创新乐器演奏法,形成新音色。在当前电子音乐中,核心创新思维就是“亮”,这个“亮”就是指亮点。利用合成器,可以对原始音乐素材进行特色化调整,通过混响效果器、延迟效果器产生不同的表现力,创新乐器演奏法。在中西文化差异下,更加直观的表达出创作者的根本思想,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讲,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同样也是作品时代感的体现。例如在二胡演奏中,可以与电子音乐相融合,利用以弓背击弦、敲击的方式,在传统音色基础上,创造出轻微的“撕”声;又比如在琵琶演奏中,主要的演奏手法就是弹拨,将电子音乐制作方法融入其中,可以先处理琵琶松弦,之后将轮指法融入演奏中,最终达到不一样的音响效果;再比如在管乐器的演奏中,吹奏方式主要是根据音节高低对指孔进行松开处理,从而发出正确的音调,如果将电子音乐融入其中,可以快速的松开指孔,声音之间的密集度更高,还可以通过创新方式融入短促的颗粒性质感,科技感和创新感更强,乐器的音色辨识度更高。

(二)依托电子音乐技术,赋予民族音乐制作新内涵

科技创新可以丰富多元化音乐艺术形式,从这一层面来讲,依托电子音乐技术,可以赋予民族音乐新的制作内涵和制作内容。制作人可以利用数字资源和音乐技术,深入挖掘背后潜藏的历史故事和音乐要义,通过合成器的处理,有针对性的整合音乐元素,创新演奏风格,体现表现形式,提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其富有时代价值,赋予作品内涵和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挖掘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民族音乐历史进程,发挥电子音乐技术优势,留得住民族音乐的“根”,保存民族音乐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表演特征和演奏风格,最终塑造民族音乐的“魂”。拓宽听众群体,同时吸引国内音乐爱好者和国外听众,打开西方文化市场,弥补民族音乐的地域性限制和不足,在彰显文化包容性的同时,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在必要时可以打破民族音乐限制(12平均律),优化音乐制作内容,拓展音乐制作空间,最终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提升听众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提升音乐作品的亲和度,彰显音乐作品生命力。

(三)以电子音乐技术为基础,传承民族音乐作品

电子音乐的技术融入让民族音乐焕发生机和活力,以技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为基本特征,突破制作题材的限制性,为音乐创新提供可能。结合现实情况来看,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相融合,有助于让西方国家更加了解中国音乐,有效促进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从这一层面来讲,二者的融合也是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比如,在电影《花木兰》中,就是将电子制作形式和民族音乐相结合,实现了音乐的“国际化”,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指引方向和发展道路。再比如电子制作方式与西双版纳民歌相结合,西双版纳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温婉含蓄、悲而不凉的音乐特点,再加之该地区为游牧民族聚集地,因此在音乐风格方面既有粗犷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如果将二者相融合,可以利用现代化电子编曲方式,自由创建和声,在保留原有西双版纳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新的音乐风格,比如,Newage风格、Ambient风格、Dub风格等,增加民族音乐的神秘性,营造空间感,突出民族特色。

四、具体案例分析———以《China-X》为例

《China-X》是一首以中国风为代表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为徐梦圆,该首作品兼具电子和古风双重风格,属于House音乐风格的一个分支,体现出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性,这种电子舞曲风格在中国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以“递进浩室”(ProgressiveHouse)为根本,对中国音乐元素进行综合利用。

(一)声音选择与制作

《China-X》具有速度为120bpm的特征,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征,使得该首曲风更加适合音乐现场氛围,因为与人类的心跳频率趋同,动感更强,韵律更足,深受人民喜爱,并且在电子音乐风格中融入中国元素,加入底鼓,可以让音乐更加有节奏感,通过波形处理,将底鼓音色处理的偏软一些,利用Bess音色(音色更加圆润)对Lead进行铺垫,与底鼓相配合,在节奏上进行辅助,音色处理过程中节奏感更加强烈。其次,借助合成器、压缩效果器、失真效果器等对内容进行粘合,在副旋律上加入中国风音乐元素,比如弹拨乐器,填补副旋律部分音色,使情绪更加饱满,利用管乐器,在陈述主题时,更加符合该部分的韵律感,将配器与音色相结合,确定弦音色的大致方向,让Lead进与弦音色相互配合,去掉多余的中频与高频,提升作品代表性。

(二)围绕中国元素进行电子音乐编排

在确定音乐类型大致方向之后,应该对乐器进行统筹安排,在刻画作品时,应该突出中西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活力,展现音响效果,利用中国传统调式(五声调式Do、Re、Mi、Sol、La)发展音乐旋律,运用西方作曲手法对旋律进行编写,按照ProgressiveHouse音乐风格和和声习惯,对和声进行重复与推进,融合传统纯五度编排方式,实现乐曲的横向发展。每一个和弦都是纯5度,突出音乐特征,之后按照主从关系安排合成运动。

(三)递进音乐风格的选择

在《China-X》制作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较为类似,旋律编写较为简单,并且第二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第一部分的素材,在递进发展过程中,配器(Bess)可以带动整个音乐风格的改变与节奏律动的推进,后续音乐律动与第一部分形成较大对比,在织体上做出改变,和弦依旧以纯5度为主,但是柱式和声转变为分解,保持副旋律内容的模进,符合递进式House音乐的特征。织体变化更为丰富,通过前期铺垫,在听到第二部分内容时,更容易使人情绪高涨,使得全曲达到情绪顶峰,这一旋律的变化为听众带来较为新奇的审美体验,更有中国韵味和色彩。

(四)作品制作总结

《China-X》极具中国音乐元素内涵,在电子音乐的基础上,给大众审美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但是与一般舞曲有所不同的是,该首音乐本身混音占据绝大部分,在和声选择方面更加具有中国韵味,旋律走向更加趋近于“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这种音乐创意与创新并没有让乐曲风格显得格格不入,而是兼具了西方电子音乐的动感和中国音乐调式的韵律感,实现了“1+1>2”的艺术效果,成为中西音乐合并的典型。五、结语综上所述,信息科技的发展为电子音乐的革新注入新鲜血液,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创新音乐形式,实现中西合并,打造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在生产过程中推陈出新,衍生出多样化的音色元素。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民族音乐创新过程中,可以活用电子音乐技术,创新民族音乐作品音色,彰显不同的表现力,创新乐器演奏法,依托电子音乐技术,赋予民族音乐制作新内涵,留得住民族音乐的“根”和“魂”,以电子音乐技术为基础,传承民族音乐作品,让西方国家更加了解中国音乐,实现音乐发展“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闵小敏,董智渊.模仿,提炼,融合: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解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9(01):93-97.

[2]项菲,刘冠宏.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评《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民族声乐演唱与传承》[J].新闻与写作,2020(12):118-118.

[3]肖婧,邹彦卓.少数民族钢琴音乐的特征分析与民族属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9(02):102-106.

作者:刘源雪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