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手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手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手段

【摘要】目的研究提升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管理手段。方法我院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此达到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结果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的基础上,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显著提高,表明改进后的护理效果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护理人员而言,其应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管理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儿科护理人员共15名,年龄(19~46)岁,平均(30.6±1.3)岁,本科生8名,大专学历4名,中专生3名,同时,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7名。

1.2方法

儿科护理风险小组中有1名组长,并具有2名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每周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将会召开会议,探究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及对应的解决办法。同时,监督科对每一名护士的护理流程实施全面监管,判断此种方法是否能够产生风险事件。

1.3判断标准

如果护理过后,小儿家属对护士的评价度逐步上升,则表明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如果家属对护士的评价度较低,则表明具有不佳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在获得数据的情况下,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运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实验可知,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未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人员应时刻具有风险性的意识,对整体护理过程具有清晰的了解度,倘若护理过程中产生疏漏,将会使患者具有较大的精神痛苦,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使病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促进患者身心状态的显著好转。现今医院产生的风险事件逐步增多,护士应对护理风险具有较高的认识程度,逐步完善护理流程,从而使医院发生风险事件的频率逐步降低,护理人员在对每一名患儿的身体情况实施全面考量的情况下,便能制定差异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流程处于积极的发展趋势中[1]。此外,护士应对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了解度,护理人员应具备正确的健康意识,在对小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便能够在逐步遵循医嘱的情况下,对护理流程实施反复确认,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便能使护理流程具有规范化的特征。同时,护士在护理完毕的时候,应由医生进行反复审查,如在对药物实施全面筛查的基础上,便能达到良好的执行效果,并且在实施药物登记的过程中,便能达到较佳的护理效果。护士在放置各种护理器械及药品的时候,应遵循医院的护理制度,如对药品的准入操作流程具有基本的认知,从而将确保药物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倾向,在记录护理流程的过程中,便能够对小儿具有全面的了解,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护理过程的积极发展[2]。在此基础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小儿便能恢复到健康的模式中,出院时间被显著提前,达到极佳的护理效果。并且护理人员会对风险事件进行全面分类,其中一种为差错事故类的风险事件,即服药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标本送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种问题为投诉风险事件,即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服务不满意,如不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手法,从而将会增加医院中的风险事件。另外一种类型的风险事件为护理记录类的风险问题,即记录过程中存在缺失的现象,致使具体的护理方案中出现差错[3]。因此,医院应对护士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培训人员会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知识的考核,并设置合理的考核流程,同时,注重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变化情况,对其心情进行全面疏导。从而将使其心理症状发生变化,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小儿科室中产生风险事件的频率逐步降低。综上所述,对于儿科护理人员而言,其应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大幅度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使小儿科室中发生的风险事件逐步降低,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菊华,李莉梅.浅析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办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6,12(15):276-277

[2]王晓梅,王静杰,吴盛芬.探讨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153-154.

[3]刘媛媛.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方式及施行意义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6(11):137-139.

作者:夏爱燕 魏赛君 单位:昌邑市人民医院小儿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