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药学干预模式对儿科药物应用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模式对儿科门急诊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未实施药学干预模式的1100张抗感染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2~8月实施药学干预模式的1150张抗感染处方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研究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新增及再犯情况。结果研究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占比8.43%低于对照组的2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新增占比为0.87%,再犯占比为0.52%,均<10.00%。结论在儿科门急诊中,实施药学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抗感染药物应用合理性,避免抗感染药物不合理指标新增及再犯,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药学干预模式;儿科门急诊;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未实施药学干预模式的1100张抗感染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2~8月实施药学干预模式的1150张抗感染处方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654例,女446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7.85±2.53)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280例、下呼吸道感染240例、消化道感染33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60例、泌尿系统感染80例、其他感染10例。研究组中,男680例,女47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7.96±2.62)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290例、下呼吸道感染240例、消化道感染33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80例、泌尿系统感染95例、其他感染1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模式,研究组实施药学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药学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医学、医疗质量管理、临床药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为药学干预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针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使抗感染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化。②处方调配干预。加强处方调配前合理用药干预,对审核不适宜的处方拒绝调配。③处方点评干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每月进行抗感染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对用药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科室主任与医生,并在每月的质控会议上通报和院内网公示。同时将不合理用药情况下发到西药房,督促药师拒绝调配不合理处方,如疱疹性咽炎、水痘、手足口等病毒性感染习惯常规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④定期培训。定期编制药讯,及时传递抗感染药物使用合理性相关知识,并将常用药品整理成处方集,为处方开具提供参考。⑤设立门急诊用药咨询窗口。由主管药师以上职称药师专职解答医师及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疑虑和问题,使患者干预依从性提升。⑥分级管理。当用药量超出上限或没有按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时需及时上报科室主任,经批准后才可使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情况,分析研究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新增及再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情况对比
研究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占比8.43%低于对照组的2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新增及再犯情况分析
研究组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新增占比为0.87%,再犯占比为0.52%,均<10.00%。
3讨论
临床中,如果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仅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还会出现二重感染现象,另外还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据相关研究指出,常见致病菌耐药率>30%[2]。儿科患儿作为特殊群体,其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还不成熟,用药不当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若发生抗感染药物滥用现象,不仅会损害患儿的神经功能、血液系统,还会对其肝肾功能及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对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3]。药学干预模式通过协助医师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知识,确保其应用合理性,对用药途径、方法、剂量等给予提醒,使用药方案更加完善,避免用药不合理现象出现[4]。尽管本次药学干预时间不长,但抗感染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明显下降,可见药学干预模式可以显著改善处方质量,使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下降并降低其使用强度。另外经过对医师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并与常用药处方集结合应用,可以使医师更加了解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处方开具提供了参考[5]。由此可见,实施药学干预模式后,儿科门急诊已经对处方开具错误进行积极纠正,有效落实了各项干预措施,有效纠正了多种不合理指标。据相关研究指出,药学干预可以深化药师对抗感染药物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强化医师与药师之间的沟通,以便于对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弥补,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出现[6-8]。医院药师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拓展药学服务领域,开拓药学服务新模式,通过药学干预充当合理用药的执行者、宣教者和监督者,是新时代赋予药师的职责,也是药师的核心价值所在[9-11]。有效的药学干预可以提升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12]。综上所述,在儿科门急诊中实施药学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抗感染药物应用合理性,避免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指标新增及再犯,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婧,胡伟,赵思应,等.医院药学干预管理对规范门诊处方和合理用药的影响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4):4686-4687.
[2]张秀杰.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01-102.
[3]武文,曾珍.临床药师参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的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4):1-3.
[4]刘书琼.药学干预对儿科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中国处方药,2017,15(12):44-45.
作者:林肖霞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