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门诊应用青霉素皮试剂临床安全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科门诊应用青霉素皮试剂临床安全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科门诊应用青霉素皮试剂临床安全性

摘要:探究青霉素皮试剂应用于儿科门诊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门诊需行青霉素皮试的患儿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头孢菌素皮试;观察组实施青霉素皮试。比较两组皮试结果、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皮试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皮试剂是小儿皮肤过敏试验的理想试药,其安全有效,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的恐惧心理。

关键词:儿科门诊;青霉素;皮试剂;安全性;有效性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用药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这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1],各种类型的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前均需要进行皮试。传统的皮试试验法一般向皮内注射药物,该试验方法易引起患儿的恐惧心理,且由于众多的影响因素导致儿童青霉素皮肤试验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使患儿错失首选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机会,在影响疗效的同时也给患儿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护士作为青霉素皮试的直接实施者,儿科门诊采用青霉素皮试剂期间需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尽可能避免因主观及客观因素造成假阳性率[2-3]。基于此,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儿科门诊患儿240例,旨在探究青霉素皮试应用于儿科门诊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门诊需行青霉素皮试的患儿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观察组男78例,女42例;年龄1~5岁,平均(3.21±0.54)岁。对照组男77例,女43例;年龄1~4岁,平均(3.11±0.6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同意加入本试验;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疾病;②心、肝、肾等严重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④意识障碍。

方法:

两组患儿检查前,询问患儿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确定无过敏史后方可进行过敏试验,护士要严格遵照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无误,并密切观察,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实施注射药物后需做好抢救准备工作。①对照组实施头孢菌素皮试:在患儿前臂掌侧下进针,取0.9%氯化钠注射液5mL注入0.5g的头孢唑林钠中,待溶解后,抽取0.3mL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配置成300μg/mL的头孢菌素皮试液。②观察组实施青霉素皮试:在患儿前臂掌侧下进针,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为500U/mL,青霉素皮试所用的药液需现场配制,配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皮试前消毒液选取0.9%生理盐水,注入皮试液0.1mL,注射完成后观察15~20min,皮试液配置方法为将青霉素皮试剂溶于0.9%生理盐水5mL中,配制500U/mL,抽取0.1mL进行皮试。两组均结合综合护理对患儿进行干预,由责任护士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密切观察患儿心理状态,通过鼓励、安抚患儿以转移其注意力,皮试结束后,观察不良反应情况,鼓励患儿心情放松,保持心态平和。观察指标:⑴阳性、阴性判定标准[4]:①阴性:皮丘未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自觉无症状。②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存在红晕硬块,且直径>1cm,全身症状明显,如恶心、头晕、过敏性休克。阴性者可给药,并记录;阳性者不能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及时通知医生与家属。⑵恐惧评分[5]:采用医院自制评价量表对两组患儿皮试恐惧程度进行评价,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儿恐惧改善程度越理想。⑶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轻微皮疹。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阴性率比较:观察组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4,P=0.018,P<0.05)。见表1。两组患儿恐惧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恐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5)。见表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青霉素是临床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疗效好,毒性低,且价格低廉[6],但在使用中患者易产生过敏反应,故建议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要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易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由于患儿本身皮肤较薄,毛细血管丰富且脆弱,结缔组织基质较多,含水量高[7],尤其是婴儿,表皮与真皮基膜发育不完全,药物注入后,患儿吸收慢,故假阳性率较高;②操作方面也存在问题,皮试要求针尖斜面进入皮内,由于针头过长,易对皮肤产生刺激[8],使得红晕增大,针头刺入深达皮下组织,药液注入皮下,存在不明显的皮丘隆起,但局部存在硬块,注入药液量过多超过0.1mL时,皮丘变大,直径>1cm,针尖刺入不深,产生水肿[9],若针头过大,皮丘也会处于异常状态,呈现假阳性[10]。但本研究观察组通过规范性操作,青霉素皮试药液确保现配现用,避免机械刺激,确保消毒皮肤所用的生理盐水挥发完全后注射药液,且注射时当针头斜面彻底刺入皮肤内即可向左或右旋转90°,以增加针头与皮内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皮内空间[11]。同时,观察组在皮试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借助交谈、鼓励等方式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皮试效果更为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阴性率显著提高,恐惧评分、不良反应率显著降低。提示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在患儿中具有较高准确性,有助于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除此之外青霉素皮试剂还具有以下优势:①无偿操作,患儿更易接受;②操作时间短,只需要5min;③准确性更高,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④假阳性率低。综上所述,青霉素皮试剂是综合性护理干预小儿皮肤过敏试验的理想试药,其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儿的恐惧心理,从而获得理想的皮试效果,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陈冠华,谢晏星,应志洪,等.青霉素皮试剂与0.9%氯化钠溶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6):832-835.

[2]赵昕,张海霞,程青,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国内现状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11):30-34.

[3]程青,王小川,张海霞,等.基于β-内酰胺类药物国内外皮试现状论政府层面出台皮试规范的迫切性[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11):29-34.

[4]张金红,房德敏,高颖,等.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系统文献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9,54(12):1024-1030.

[5]张夏,张浩杰,姚尚辰,等.青霉素杂质谱分析方法的优化与转换[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3):274-285.

[6]尹致丹,肖志明,李阳,等.基于量子点二抗偶联物的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牛奶中的氨苄青霉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479-486.

[7]贺迎霞,张庆田,王冬梅,等.胸腺五肽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RUST转阴率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8,27(11):115-118.

[8]柳文宏,荣静,笪苏蓉.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对其RPR阴转率、血清固定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9,28(1):125-127.

[9]阎雯,齐薛浩.头孢菌素联合青霉素治疗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359-362.

[10]廖音娟,左美玲,古春萍,等.1例青少年小舞蹈病患者合并青霉素过敏的病例分析[J].中南药学,2018,16(6):856-860.

[11]王俊,文建国.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4):84-88.

作者:崔妮 李楠楠 李中 单位:大连市儿童医院护理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