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抗生素使用规则儿科临床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1抗生素应用指征不明
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不管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或者在没有经过准确的诊断的情况下,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更有甚至,无视抗生素的具体使用特性,将某些种类的抗生素作为万用药来使用。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根据抗生素的价格指标来决定采取何种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近年来,抗生素类药物在门诊处方中的出现率为64.2%,这表明,无视使用指征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
1.2给药途径不当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对于口服给药来说,静脉注射抗生素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优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很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会优先选择静脉注射给药途径。这是错误认识注射药物危害性的表现。临床统计显示,在门诊输液总量中,儿童输液量占约94.5%,其中绝大部分为抗生素注射输液。
1.3用药疗程不科学,用药剂量不合理
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患儿的不良反应多是由于不合理的用药剂量引起的。同时,如果用药疗程制定的不科学的话,也容易引起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统计数据显示,临床治疗过程中,约77%的患儿未达到所需的程度变停止了治疗疗程。同时,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身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不是很健全完善,特别是肝肾功能的发育并不完善,因此,如果对这一阶段的患儿使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极易引起患儿严重的不良反应。
1.4联合用药不恰当
临床上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联合用药是很常见的情况,其中,一般采用双联或三联用药进行治疗。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药品配伍禁忌,这对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极易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体内的菌落平衡情况。
2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1抗生素应用指征的有无
一般来说,如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后,诊断结果显示为细菌性感染,那么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还应尽快的确定患者的感染病原,并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测试,根据结果正确合理的选用抗生素。在综合用药的过程中,医师还应结合抗菌谱和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
2.2采用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
在根据患儿的诊断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后,可以根据该种抗生素的使用标准来确定合理的使用剂量,同时需要结合患儿的感染情况,来制定科学的用药方式。在制定患儿的治疗疗程时,应本着最大限度的实现抗生素的药效的目的,结合药动学和药效学,科学的制定用药疗程。
2.3明确患儿的过敏史,做好抗生素过敏测试
在对患儿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严格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好患儿防过敏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儿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如发热,皮疹等。如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并针对情况,适时的停止用药,及时治疗。
3儿科在临床治疗时不宜采用的抗生素
3.1氯霉素
临床研究显示,氯霉素会引起“灰婴综合征”,该病对婴幼儿的循环系统的危害极大,会造成幼儿循环紊乱,并造成造血功能衰竭。是幼儿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元凶。
3.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实验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含有一定程度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其中耳毒性已经被证明会造成永久性耳聋。
3.3喹诺酮类
该类抗生素的使用标准为: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使用,18岁以下的儿童应视情况谨慎采用。由于喹诺酮类药物会造成人体骨骺细胞的提前骨化,对于12岁以下儿童而言,他们正处于发育阶段,骨骼的骨骺细胞正处于增值阶段,使用该类药物极易造成患儿提前停止发育,对体内关节组织造成损伤。临床上对于感染症状的治疗离不开抗生素,无论是在前期的治疗过程还是后期的康复过程中,抗生素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把抗生素分为消灭病原体的杀菌剂和抑制病原体生长的抑菌剂,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应切实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如患儿的致病原因,病原体的性质以及相应抗生素的性能等诸多因素,合理科学的选用。
4结语
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应合理的采用抗生素,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
作者:刘清泽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中医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