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于2012年2月~2014年10月上报的9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资料,总结事件类型与原因。结果:经在9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达33.33%,其次为坠床/跌倒、皮肤损伤、液体外渗、延误检查等,如表1所示。同时,在所有护理不良事件所涉及的护士中,学历最多的中专,职称最多的为护士,工作年限多在2~5年间同其它学历、职称与工作年限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事件多发生在8:00~14:00,同其它时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儿科护理实践中,需积极展开护士培训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给药错误
在护理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护理不良事件,有时甚至引发护理危机,为此,积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就成为了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对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视,来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损害与经济损失[1-2]。而儿科,因患者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更是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强化儿科护理风险的控制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于2012年2月~2014年10月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于2012年2月~2014年10月上报的9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科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护理资料,内容主要有不良事件种类、相关责任人与发生时段,进而寻出事件发生原因,并对其防范措施加以探讨[3]。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9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达33.33%,其次为坠床/跌倒、皮肤损伤、液体外渗、延误检查等,如表1所示。同时,在所有护理不良事件所涉及的护士中,学历最多的中专,职称最多的为护士,工作年限多在2~5年间同其它学历、职称与工作年限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事件多发生在8:00~14:00,同其它时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第一,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给药中,护士未严格遵循查对制度,多凭借个人主观印象,只对床号而未对姓名,或是只对药名而不对剂量,亦或是同时拿两人药物而出现给药错误情况[4-5]。同时,在交接班中,有时也未严格遵循交接班制度,操作中,未落实具体操作规范,从而导致护理差差错出现。第二,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操作不规范。部分护士,未给予理论知识学习必要重视,尤其是未熟练把握儿科专业知识,无法将知识落实到护理实践中,个别低资历护士在操作上也不是很规范,时常出现出穿刺失败的情况[6-8]。同时,在县级医院中,护士编制严重不足,部分护士并未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加之儿科护理工作量较大,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也是护士时常出现护理差错。
3.2儿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对策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所有护理不良事件所涉及的护士中,学历最多的中专,职称最多的为护士,工作年限多在2~5年间同其它学历、职称与工作年限相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要想最大限度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做好培训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具体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特点,就不同层次护士展开对应护理技术培训与考核工作,引导护士逐步树立护理风险意识,进而主动学习,把握各种护理技巧,并积极展开高年资护士带教工作,进而提升所有护士护理能力[9-11]。同时,基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比较繁多的特点,护士长需做好护士排班工作,例如在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适当增加人力资源,确保该时段护理人员的充足,减少不良时间发生[11-13];制定紧急情况下的人员调动方案,进而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确保护理人员的到位;而对于儿科医疗设备,也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第二,做好护理给药错误干预工作。首先,护士需准确识别每个患儿的身份,于给药前,严格落实查对制度,给予患儿"腕带"标识,对患儿身份实施双重识别,确定后再展开相关操作,以减少给药差错[14];其次,规范特殊高危药物使用管理,统一存放高危药物,贴上相关标识,安排人员负责管理各病区药物,每日检查药物是否过期,并及时补充;再次,严格落实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形成"静脉输液反应应急预案",遵医嘱给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做好医护人员间的信息沟通,特别是对于危重患儿抢救中,对于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需向其复述,落实双人核对制,减少给药措施情况发生[15-16]。第三,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在儿科护理实践中,护理管理者需逐步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与考评制度,强化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并制定出相关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严格落实[17]。同时,强化对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确保"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将护理职责与任务落实到每个岗位与人员,从而调动所有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减少护理差错[18-19]。第四,发挥标识警示提醒作用,培养安全意识。在儿科病区适当增加以标牌、标识,如隔离标识、环境安全提示牌等,并结合患儿特点,增加一些温馨特殊的标识语,如在患儿床头贴上防止患儿跌倒、丢失、坠床等标识,以此来提高患儿与家长的治疗护理依从性,确保患儿治疗护理期间的安全[20]。同时,鼓励护士在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后,主动分析原因,进而总结出护理经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而且每季度科室也要做好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工作,借助典型护理不良事件实例来展开深入分析,以进一步强化护士的临床护理安全意识,引导其做好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各项工作,进而最大限度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整体上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祝丹.64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2):285-285.
[2]麦小丽,陶容妹,杨春华,等.32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6):129-130.
[3]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4]郑淑玲,薄丽丽.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36-36.
[5]邓子平.细节管理在小儿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414-415.
[6]孙环,徐桂林.无缝巡视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4):333-334.
[7]毋艳.新生儿科3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196-197.
[8]刘忆光,邵淑芳.护理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15):1525-1526.
[9]李玉梅.儿科门诊输液智能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74-76.
[10]朱岸清.安全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1838-1839.
[11]赵海玲,王春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6):61-63.
[12]潘玉梅.152例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管理屏障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117-118,119.
[13]马月兰.新生儿科2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495-497.
[14]郑庆华.86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7:2813-2814.
[15]陈萍.76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59-360.
[16]霍光研.91起儿科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03):159-163.
[17]李劼.12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临床护理,2014,6(01):60-62.
[18]周艳,刘敬芳.30例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86-87.
[19]高秀珍,王彦华,李兰凤,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07):1112-1114.
[20]薛莹莹,石彩晓,陈静,等.4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04):599-600.
作者:莫琳莹 单位:广西省藤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