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防治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上报的28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这些患儿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皮肤、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导致这些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用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及患儿的自身因素。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加强用药管理,避免其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小不良反应的危害。
【关键词】小儿;用药;不良反应
儿童的免疫系统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儿童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时,患儿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和身体健康[1]。为探讨儿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我院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上报的28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上报的28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儿。这些患儿占该时间段收治患儿总数(145860例)的0.19‰。在这些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2例;其年龄为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3.5±2.3岁);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例,有支气管炎患儿4例,有肺炎患儿3例,有婴幼儿腹泻患儿5例,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3例,有其他疾病患儿6例。在这些患儿中,有25例患儿给药的方法为静脉注射,有3例患儿给药的方法为口服。
1.2方法
整理、分析这些患儿临床用药的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2结果
2.1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这些患儿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皮肤、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其中有20例患儿发生了皮疹,有2例患儿发生了恶心呕吐,有4例患儿发生了腹泻,有2例患儿发生了嗜睡。
2.2这些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导致这些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用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及患儿的自身因素。
3讨论
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还没有发育成熟,对很多药物还没有形成较强的耐受性[2]。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时,一旦使用药物的剂量过大或药物配伍不合理,患儿就非常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并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等症状。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儿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并在其发生不良反应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患儿的自身因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心肝肾等多种脏器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全,与成人的药代动力学有很大的差别。儿童胃的容积小、胃液少、胃液的PH值较高,某些弱酸性的药物在其胃内的吸收效果差,会增加对其胃肠的刺激,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一些弱碱性药物在患儿胃内的吸收量较大,会增加其血药浓度,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如,青霉素在成人的胃内仅会被分解,但在小儿的胃内则会被吸收。人体血浆中蛋白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药物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浓度及分布情况。儿童血浆中蛋白的水平较低,药物吸收的速度较慢,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要从其身体特征出发,合理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4]。儿童机体代谢水及电解质的功能较差,长期或大量使用酸碱类药物,易导致其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对患儿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时,应间歇给药,且合理地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预防其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患儿长期使用可的松、泼尼松等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类药物会使其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其生长发育。临床医师应尽可能避免对患儿使用此类药物。体内缺乏葡糖糖醛酸转移酶的新生儿在使用氯霉素进行治疗时,无法合成无活性的衍生物,可造成其血液中游离的氯霉素过多,引起中毒,发生灰婴综合征。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还可导致缺乏葡糖糖醛酸转移酶的新生儿出现溶血。因此,临床上需对新生儿慎用氯霉素及磺胺类、呋喃类药物。儿童自身的稳定性机制变化较大,使用药效或用药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时,易发生不良反应。如,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极为接近,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使用氨茶碱后易发生中毒。为降低小儿因自身机体因素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其病情,根据其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的剂型、剂量及疗程,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在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对安全范围小、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在严密的监测下使用。在本次20例因自身因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有8例患儿有药物过敏史。因此,临床医师在对患儿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将其过敏史详细地记录在其病历上,以避免其因再次使用该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在对高敏体质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其用药期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本次研究中,导致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还包括用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不合理等。这是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和家长未按照说明书用药所致。相关的医务工作者应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使患儿家属能遵照临床医师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为患儿用药,减少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加强用药管理,避免其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小不良反应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孙福珍.儿科用药不良反应56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29):74-75.
[2]叶建平.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7):48.
[3]陆晓毅.儿科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2976-2977.
[4]范玮.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6):3589-3590.
作者:李茂华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