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科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科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

儿科患者外周静脉细小,加上患儿本身性格活泼好动,日常静脉输液中存在一定护理风险,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对临床维持稳定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其具有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1],2014-12—2015-07间,我院对230例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并做好围置管期间各项护理措施,一次穿刺率高,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30例,年龄1~6岁。平均4.20岁,其中头皮静脉静脉留置100例,手背静脉留置74例,足背或足裸部静脉留置56例。留置针胶布均选用3M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

1.2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1.2.1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弹性好、血流丰富、卧位不易受压或滑动、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头部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2]。

1.2.2穿刺前准备穿刺对患儿及家长讲解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和穿刺操作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儿恐惧心理及家属的疑虑,正争取家长配合加强看护,协助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避免患儿抓脱留置针。

1.2.3穿刺操作安儿碘消毒仔细穿刺部位皮肤,范围6~8cm×6~8cm,右手持针柄,左手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绷紧皮肤固定静脉,针头斜面向上,将留置针接输液器排气,以20°~30°角度在血管正上方进针,穿刺过程中寻求家长帮助以便牢靠固定患儿,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高度再沿血管前行2mm左右,右手固定针柄,左手退出针芯0.5cm再送管,以避免刺破血管,送管时无阻力,送管完毕后右手固定,左手再拔出全部针芯,按压血管上端见波动的血柱,表示进针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留置针胶布紧贴留置针上面,由中间向左右两侧按压皮肤,粘牢后再用纸胶布常规固定,头部留置时可在留置针的棱角处用少量棉花铺垫后用3M膜固定,注明穿刺时间并签名。根据患儿血流情况和具体病情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若胶布有松动或不清洁,要及时重新消毒、更换、固定,以免套管脱出。

1.2.4封管输完最后一组液体后,严格执行正压封管,消毒肝素帽,抽取3mL肝素盐水注入肝素帽,推注2mL后,剩余1mL封管液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以使留置针内充满封管液,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在留置针部位。

1.3静脉留置期间的护理

1.3.1密切观察,加强巡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输液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控制好输液速度,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循环负担,引起不良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液、渗血、红、肿、热、痛等反应。如局部皮肤发白、发亮、变硬,伴有疼痛,应考虑发生液体渗漏,需及时处理。发生炎症时局部皮肤自内向外出现红、肿、热、痛。渗液者可在4h后给予热敷,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吸收,并抬高患肢。穿刺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消毒1次/d,嘱患儿或家属在穿衣、睡眠、翻身、活动时,避免针头打折或牵拉而脱出。留置针肢体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3]。结束输液护士离开患儿前,需检查透明敷料固定情况,发现贴膜不黏固或卷边时,立即局部消毒、更换贴膜并妥善固定。发现输液不畅时,不可急于拔针,仔细寻找原因,是否因套管与接头部位打折等引起。每次结束输液护士离开前,应检查透明敷料的固定情况。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时应注意稀释,推注速度要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拔针时应先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干棉签按压,嘱家长按压3~5min,并保持局部干燥,预防感染。

1.3.2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导管堵塞,常因固定不当或不正确封管等原因引起。本组发生3例堵管,均因套管与接头部位打折等引起,给予调整位置后恢复通畅。

(2)静脉炎,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患儿个体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常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较硬,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发热症状。预防静脉炎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减慢滴速并有计划的更换血管。本组出现2例,考虑药物的刺激引起,给予及时拔针,采取庆大霉素液湿敷进行局部消毒等对症处理后痊愈。

(3)局部皮肤过敏产生过敏原因为患儿皮肤嫩、汗多,胶布不透气及胶布粘胶物质对皮肤刺激等有关。本组出现2例耳后静脉置管部位皮肤过敏,考虑患儿汗液排出后清洁不及时,给予局部涂百多邦软膏,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后痊愈。

2结果

本组223例(96.96%)患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成功穿刺,保留时间2~5d,留置后出现并发症7例(3.04%),其中静脉炎2例,皮肤过敏2例、套管堵塞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药液外渗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发放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显示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8.70%(227/230)。

3小结

实施静脉留置针前需做好向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告知仔细讲解留置针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措施等。实施中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等制度,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穿刺水平及留置套管针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4参考文献

[1]蒋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7(20):2330-2331.

[2]中华护理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6-47.

[3]朱玉凤,于浩菊,崔丽珍.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1(3):22.

作者:董素娟 袁鑫生 单位: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