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临床护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该院儿科病房就诊的患儿按照就诊时间均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施行功能制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施行“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在儿科病房施行“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护理;儿科
儿科住院患者的特点是年龄小,多数临床患儿为慢性疾病,其发病种类具有特殊性,与成年人往往不同[1],且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临床特征也各不相同。儿科住院患儿往往病程较长,复发性高,且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出院后常规性需要进行较长周期的随访,因而在此过程中,患儿家庭的配合、支持与否对其疾病的痊愈具有重要的作用[2]。对于该类家庭而言,全方面、专业、系统有效的护理方案尤为重要。笔者在此探究分析了“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该院儿科病房就诊的患儿作为该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的为观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为观察组。该院儿科目前护理人员共有15名,均为女性,工龄介于1~18年,年龄介于21~38岁,平均年龄为(22.51±4.24)岁;其中中专2名,大专6名,本科7名,两年间护理人员变动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该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施行功能制护理模式[3]。岗位安排施行责任制,每位患儿的护理工作由数名护士同时进行,护理过程中,患儿家庭成员不予参加。将所有除护士长以外的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排班,具体为白班安排4人,值班时间段为8∶00am~12∶00pm以及2∶30pm~6∶00pm;中班安排4人,值班时间段为8∶00am~3∶00pm;助班安排2人,值班时间段为6∶00am~8∶00am、12∶00pm~2∶00pm以及6∶00pm~9∶30pm三个时间段;晚班安排2人,值班时间段为夜里1∶00pm~次日8∶00am;夜班安排2人,值班时间段为夜里1∶00pm~次日8∶00am。此排班模式要求护士每天交接班次数>5次,每次交接班耗时约0.5h,平均每天交接班总耗时约2h。观察组患儿施行“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4-5]。首先收集整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依据各自的疾病特征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严格依据所制定的护理方案施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护理方案施行的同时,带动患儿的家庭成员参与到护理施行过程中来,使其参与到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制定和施行中,于护理施行中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庭成员对于患儿有关情况对应性的讨论研究。依据层级管理和相关方面较平均的准则将医护人员进行分组,主要分为6个较稳定有效的医护小组,各小组的工作情况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进行管理和协调;患儿由小组进行分管,同时让患儿家属参与其中。同时将儿科病房中的60例患儿分为两个大组,将各大组再次分为三个小组,使各小组患儿人数为10例,对于各小组的患儿而言,从入院至出院期间的全程医护过程由各个医护小组进行护理,医护小组内部成员需要轮流参加值夜班。每个医护小组每天抽出至少1名护士进行该小组患儿的查房、病情诊疗方案的施行和诊治情况的研究讨论,确保按时有效地完成该小组当日所要求的护理工作。由1名主管护师或临床工作时间超过3年的护师出任当日责任护理小组的组长,要求小组长组织安排本组患儿的每日护理工作以及为要参加护理二线班的护士排班,以便使该小组可以根据之前的安排情况进行休整、上岗或者加班;单个小组进行护理时,其余医护小组都要积极进行协调帮忙,医护之间、护士和患儿家庭成员以及护士相互之间需加强联系,相互协助,确保每天的工作有效完成。根据APN排班模式,确保每个小组每次在班的护士人数大于2人[6]。一共15名护士,将护士长除外的14名护士分为两个大组,2个大组再细分为6个小组,每天均分为3班,每天两人负责主班,值班时间段为8∶00am~12∶00pm、2∶30pm~5∶30pm;A班有6人,值班时间段为8∶00am~4∶00pm;P班有4人,值班时间段为4∶00pm~0∶00am;N班有4人,值班时间段为0∶00am~8∶00am。每班之间的工作为不间断进行,护士交接班3次。A班护士为责任护士,主要工作内容为和N班分组在床边进行交接班;了解患儿的基本病况以及新入院患儿的情况和危重患儿所需的安全护理情况;填写患儿的完整病情记录情况等。于A班护士中挑出大家公认工作能力较强的护士作为责任组长,协助护士长进行病区管理。
1.3评价指标
记录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性差错、接近性差错以及警戒性事件的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7]。计算两年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于住院总人次数中多占比例;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情况评分,主要评分内容包括病区管理情况、常规护理是否合格、护理文书记录情况以及消毒是否规范,根据省厅制定的医院护理工作标准和评价准则进行评分[8]。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数据,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对比
该研究中,两组患儿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1),见表1。
2.2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该研究中,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推新,“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其护理理念较传统性“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患为中心”[9]。“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在各大医院相继施行,使医护人员对于病患的关注点从单一的疾病症状转向患者的身心状况,从仅关注患儿转向关注患儿的家庭成员,从单纯的护理行为转向人性化沟通和交流[10]。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施行该种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综上所述,儿科病房“以患儿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施行,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丹清,曹平.儿科住院患儿存在的健康教育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97-99.
[2]何晓霞,林少霞,莫少芳,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89-90.
[3]张苏兰.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83-184.
[4]王琳,翟晓楠,马新影.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289-290.
[5]施建文.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70-172.
[6]易利纯,尹忠元,段伯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9(11):99-100.
[7]陈建军,张大华,马秀芝,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97-98.
[8]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10):234-235.
[9]邓业芹,柳玉红,许业梅,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产科及儿科应用的现状和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7(22):78-80.
[10]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8(5):112-113.
作者:谭小雪 单位:恩施州民族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