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摘要:微生态制剂作为口服的一种非致病活性菌抑制剂,可以使肠道细菌平衡得到改善,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在儿童湿疹、新生儿黄疸、小儿功能性便秘以及婴幼儿腹泻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从作用机制、种类以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儿科

微生态制剂主要指的是将微生态学原理作为基本依据,运用有益于宿主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成物质制备而成,具有调节或者维持微生态平衡,增进宿主健康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活性菌抑制剂[1]。微生态平衡通常指的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理性动态平衡状态,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再加上肠道菌群功能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所以微生态制剂被广泛运用在儿科[2~3]。本文对儿科运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现状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通常情况下,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①使内毒素的来源减少;②将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激活,使人体免疫力提高;③对致病菌的繁殖和侵入进行阻止,对糖类进行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醋酸,对肠蠕动起到促进作用,合成多种生物酶和维生素;④对肠道有害菌生长进行抑制,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整;⑤对肠道有益菌进行补充,在肠黏膜形成一层“膜菌群”,使体内屏障功能增强[4]。同时,相比单一菌种,复合菌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人体微生态环境中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缓冲能力较强,可以对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行有效调节[5]。

2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在微生态制剂中,益生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将菌株的作用机制和来源作为基本依据,可以将微生态制剂分为三种,分别为真菌制剂、共生菌制剂以及原籍菌制剂,真菌制剂主要为布拉酵母菌,作用机制比较独特;共生菌制剂中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外,与人体原籍菌具有共生作用,可以对原籍菌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包括枯草杆菌、酪酸梭菌以及芽孢杆菌等;原籍菌中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能对原籍菌进行补充,比如粪链球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等[6]。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是复合菌制剂和益生菌药物,具体见表1。

3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3.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NEC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消化道疾病,在早产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降低早产儿生存质量和危及生命安全的一种重要疾病[7]。有报道显示,运用酪酸梭菌对100例早产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住院时间,NEC的发生率降低明显,缩短了NEC病程,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说明酪酸杆菌可以对肠道建立正常菌群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8]。

3.2乳糖不耐受:通常情况下,食物中的乳糖无法被分解,容易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痛、产气增多、肠鸣以及渗透性腹泻等。有研究发现,嗜热链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中含有大量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对乳制品中的乳糖进行分解,使乳糖不耐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9]。

3.3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腹泻患者往往合并肠道菌群紊乱,在各种腹泻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益生菌制剂,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10]。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益生剂(博拉德酵母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罗伊乳杆菌以及鼠李糖乳杆菌)治疗急性腹泻的效果较好,可以使病程缩短,使腹泻的严重程度降低[11]。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童急性腹泻病因,发病机制主要为肠道中的正常厌氧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减少明显,临床症状轻重与数量减少程度呈正比关系,运用益生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对轮状病毒诱发的水样泻进行有效治疗,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12]。同时,细菌性腹泻患者往往合并菌群紊乱如肠杆菌增加、厌氧菌减少等,运用益生菌辅助治疗细菌性痢疾,能够使病程缩短,提高治疗效果[13]。

3.4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儿童功能性腹泻、婴儿肠绞痛、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益生菌制剂可以对肠道生理菌进行补充,对蛋白质、脂肪以及糖进行发酵,代谢产生醋酸和乳酸,对胃肠蠕动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14]。同时,有文献报道,运用枯草杆菌、双歧杆菌等对小儿功能性腹痛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15]。

3.5肝脏疾病:有研究发现,肝病患者往往合并肠道菌群紊乱,尤其是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重症肝炎等严重肝脏疾病,大多数合并内毒素血症,经研究证实,运用益生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辅助治疗成人严重肝病,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改善[16]。在肝胆疾病中,皮肤黄疸是比较常见的一个表现,有报道显示,益生菌制剂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母乳性黄疸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①增强肝酶活性,增加结合胆红素;②产生大量有机酸,使肠道pH值降低,对肠蠕动起到促进作用,使胆红素从粪便中的排泄增加;③使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降低,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④益生剂口服可以迅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积极参与胆汁代谢的生理功能,有助于胆红素排泄[17]。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能够对体内微生态失调进行调节,使体内菌群保持平衡,被广泛运用在儿科治疗中,在炎症性肠病、肝脏疾病、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功能性肠病以及腹泻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是还存在局限性,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从而提高临床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杰,王彦荣.我院儿科门诊微生态制剂临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1):2269-2270.

[2]王文建.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19(7):557-559.

[3]JWalter,CHertel,GWTannock,CMLis,KMunro.DetectionofLactobacillus,Pediococcus,Leuconostoc,andWeissellaSpeciesinHumanFecesbyUsingGroup-SpecificPCRPrimersand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J].Applie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1,67(6):2578-2585.

[4]梁秀安.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19(5):69-71.

[5]郑跃杰,黄志华,刘作义,等.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0年10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12(1):20-23.

[6]高月乔,郑红云,刘燕.肠道菌群及其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7):23.

[7]黎巧明,梁小丽.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10(19):181-182.

[8]董传莉,谢怀珍,马兰.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14,19(5):447-448.

[9]卢嘉丽.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住院部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广州医药,2014,22(1):35-37.

[10]喻甫权.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合理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4,17(5):867-868.

[11]王茂贵.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7(3):252-255.

[12]黄晨,诸林俏.微生态制剂儿科临床使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2(20):1579-1580.

[13]QLiang,WQin,MWang,SZeng,LGuo.Comparativeanalysisofclinicalcurativeeffectofbifidtripleviablebacterialtabletscombinedwithmontmorillonitepowderintreatmentofinfantiledi-arrhea[J].ChinaMedicine&Pharmacy,2016,20(9):1245-1246.

[14]周丽玉,郭新华.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4,16(3):78-79.

[15]罗佳,孙智达,徐志宏,等.微生态制剂在临床营养品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16(8):247-250.

[16]YSanz,ESánchez,MMarzotto,MCalabuig,STorriani.Sanz,Y.etal.DifferencesinfaecalbacterialcommunitiesincoeliacandhealthychildrenasdetectedbyPCRand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FEMSImmunol.[J]FemsImmunology&MedicalMicrobiology,2015,51(3):562-568.

[17]张功武,李宇清,钱惠.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4,23(8):1777-1778.

作者:谢依伶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