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呈现方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区别于纸质阅读,有声读物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从受众年龄、阅读水平、阅读场景等方面而言,有声阅读比较适用于对儿童的阅读推广。儿童文学有声读物的呈现方式关乎儿童的教育效果,随着儿童的成长,其呈现方式也会从内容选编、表现形式、载体开发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文章以江苏省儿童文学有声读物为调研基础,分析了目前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呈现方式,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应用建议。
关键词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呈现方式
1内容呈现方式及其利弊
综合“喜马拉雅FM”“蜻蜓FM”“懒人听书”三大有声阅读平台中“儿童”分类下的文学有声读物和部分育儿APP的内容,可以把目前的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在新媒体时代,儿童有声读物可以不再局限于人声的表达,还可以通过增加音乐背景、影视还原等视听表达方式来实现有声读物的多元化表达,使有声读物实现了再创造。[2]为了更适合儿童理解记忆,许多作者还对文本进行了改编,探索出声音呈现的更多创新。例如,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难记忆的知识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听觉记忆。老师和家长可以在课间、饭点、睡前等闲暇时间播放,加强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凯叔讲故事”创造了一种“睡前诗”的模式,在为孩子讲完故事之后,用轻柔缓慢的声音重复朗诵一首古诗15遍左右,声音慢慢变小直到最后消失,自然地平复孩子因为听故事而亢奋的情绪,让他们自然入睡。事后家长反馈,这种“睡前诗”不仅达到了“哄睡”的效果,重复几天后,孩子也记住了诗的内容。经过几年的反复实验,儿童有声读物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例如,一集时长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超时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容易涣散,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这些规律为儿童文学有声读物的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制作水平大大提升的同时,我国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还存在很大续表问题,很多有声读物的题材重复。同样是国学经典的辅助学习,一些有声读物采用跟读、重复等方式让孩子死记硬背,容易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而另一些有声读物则以讲座对谈的形式,由主播朗诵原文、抛出问题,请文学专家解读,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有些内容筛选不够严谨,第三方平台上重复率最高的童蒙读物是《三字经》和《弟子规》,其中传达的一些价值观属于封建糟粕;有的儿童有声读物中竟然还有《孝经》,其内容监管有待加强。总的来说,现存的儿童文学有声读物整体偏低龄化,重视学前的启蒙教育,能配合课堂教育的文学有声读物很少,适合高小和初中孩子的几乎没有。为中小学生制作的有声读物中比比皆是的是课文朗读、答题技巧、作文课等主题,相较于启蒙读物的制作,显得十分功利化,多是为满足家长的需求,并不能培养孩子对文学的兴趣。一部分客观原因是,单一的有声阅读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6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独立进行文本的分级阅读,并具备一定的内容理解能力,随着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有声读物制作者的水平和呈现方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2载体呈现方式及其利弊
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时代,有声读物的视听技术将会继续朝向智能化的领域和方向发展。有声读物的科技元素应该是其质量提升的一个主要途径。[3]可以从选择载体呈现方式入手,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不同的载体呈现方式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教育效果各有千秋,需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性地进行选择。
2.1纯声音有声读物
常见的有磁带、光盘、广播、随手听、故事机等类型。相比文本而言,丰富的声音已经是一种更生动的阅读形式。幼儿天生对声音比较敏感,有声读物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培养语感。“凯叔讲故事”针对幼儿开发的“随手听”,外形是一个小玩偶,孩子可以像玩具一样拿在手里,全圆角设计,防水防摔,内置音频内容,操作简单,符合幼儿的使用情境,也不需要连接父母的手机进行操作。这样的“随手听”是专为有“听故事”需求的幼儿设计的。但是对开始独立阅读文学作品的儿童而言,将声音和文字割离对培养阅读能力是有害的。
2.2智能终端类有声读物
对于年龄稍长的学生而言,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有更高深的意境内涵和更复杂的人物背景,而通过多样化的演绎方式和交流互动,可辅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思考。有声阅读可以灵活运用图片、文本、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介,只有兼具网络和互动功能的智能终端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2.2.1以智能手机为载体
其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第三方平台和自建平台。第三方平台指“喜马拉雅FM”这类大型有声读物聚合平台,采用“UGC+PGC”的生产模式,作者多,可选资源也多,但难免鱼目混珠。自建平台采用OGC模式生产的有声读物质量会高得多,市场对平台本身的选择也会更严苛,其背后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和完整的创作、演绎、制作、包装、服务及运维团队,才能保证内容的持续产出和平台的正常使用。以智能手机作为教学载体,不能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成人电子产品,沉溺于电子娱乐,他们还会长时间占用父母的手机。现在的智能终端技术已经成熟,应该开发出针对儿童教育的智能终端,既能辅助老师教学又能配合孩子自主学习。
2.2.2以点读类智能产品为载体
点读机最早出现在美国,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将信息技术与最新教学需求结合的有声互动学习产品,美国很多小学用它辅助课堂教学。点读机支持电脑的所有媒介形式,但是只保留了教学功能,也就是说,只能辅导功课,不能辅助孩子进行文学性的阅读和知识扩展。还有最新研发的外形酷似平板电脑的“家教机”,虽然结合了平板电脑便携、互动性强和媒介融合的优点,但是顾名思义,其目的更加功利,已经从辅导功课变成了辅导作业。其实点读机和家教机的软硬件条件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辅助阅读和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现在只欠相应的功能设计。
3对策与建议
第三方有声阅读平台上的儿童文学读物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同一本书对应多个版本的有声读物,类型高度重复的读物也有很多,大部分有声读物都没有标明适合儿童阅读的年龄,还有部分为了增加阅读量,将年龄范围写得很宽泛。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完善内容筛选和分级
部分家长在自己都不了解书本内容的情况下,为小孩盲目选择有声读物。一些专业性强的节目,如英语类、国学类,其主播或是节目制作方是否有教育资质,讲授是否正确,也是需要考察的问题。如果家长对这方面并不了解的话,等于是把孩子的启蒙教育完全交到了主播的手中。倘若在儿童接触阅读之初,没有得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很可能会给小孩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第三方有声阅读平台应该加强对儿童读物的内容筛选,甚至采取“先审后播”的方式;对主播或制作方的资质进行严格认定;并根据儿童成长规律和心理状况,建立起清晰、科学的儿童分级“听书”模式。
3.2丰富文学读物类型
目前的儿童文学有声读物整体偏低龄化,选题严重不平衡,对某些类型有明显偏好。英语、国学启蒙以及幼儿儿歌和睡前故事最受家长欢迎,于是制作方就投其所好,大量生产类型单一的有声读物。制作方花工夫揣摩家长的心理,却忽视了儿童本身的个性化需求。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重视启蒙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更不只是为了服务于应试教育。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有声读物基本可以概括为:学龄前着力阅读启蒙,学龄后注重提升成绩。但文学的熏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胸有诗书气自华”,要祛除儿童有声读物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缺少长篇的、文学性强的有声读物。或者因制作成本高,制作需要的资金、时间、渠道和专业资质将一大批UGC和PGC的制作者拒之门外,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能寄希望于一些职业制作音频节目的机构。因此,创作更好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引进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并对儿童文学作品、绘本、影视动画进行改编再创作,也能极大地丰富我国的儿童文学有声读物的内容和品类。
3.3科学选择呈现方式
不注重使用场景和交互体验的内容注定千篇一律。有声阅读平台上的部分儿童文学读物,明明有很好的资源,却因为制作者的粗放式制作,没有做出恰当的改编或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最后削弱了教育效果。《小猪佩奇》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亲子动画IP之一,“喜马拉雅FM”引进之后却把它打造成了一个亲子育儿课,所有课程都是呈现给家长听的,给孩子听的内容就是动画原音。原本一部精心制作的儿童动画,活生生地将声音和图画拆解开,这样的有声读物失去了原版动画大部分的教育功效,蜕化为一个普通跟风的市场化产品。另外部分国学、英语读物都没有给出原文对照,从这点来看,有些第三方有声阅读平台明显做得不如专注儿童有声阅读的自建平台。除了UGC和PGC制作者不专业的原因以外,第三方平台在设计架构之初就更多的只是考虑到成年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没有顾及少儿教育的特殊需求。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因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应该与一般的成人娱乐性有声读物区别开来,以符合孩子年龄的语言引导他们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帮助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应该开发有针对性的平台和载体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娟,吴燕.出版业形态的有益补充:中国有声书发展研究[J].中国编辑,2017(10):26-31.
[2]燕楠.新媒体时代儿童有声读物的价值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17):174-175.
[3]田甜.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前景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158-159.
作者:金鑫荣 杨沁雯 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