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青睐荒诞儿童文学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青睐荒诞儿童文学的原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童青睐荒诞儿童文学的原因

英美文学中有影响的荒诞作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尤奈库斯的《塔拉纳教授》等,它们多反映成人的生活。而反映儿童精神世界的荒诞文学作品也有不少:维多利亚时期孩童最崇拜并尽享荒诞不羁的故事带来欢乐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充满欢乐、神秘、美妙的海底世界的《海的女儿》,反映贫富悬殊的荒诞世界生活的《大林和小林》,死去活来的善良可爱的《小红帽》,历遭劫数、死而复生、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的《白雪公主》,贪婪永无满足最终只能与破木盆为伴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诚实小男孩点破昏庸皇帝一丝不挂的《皇帝的新装》,如梦似幻的《绿野仙踪》,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柯洛迪的《木偶奇遇记》,角野荣子的《魔女的宅急便》,罗大里的《一分钟也不坐的本韦努托》,E.B.怀特的《夏洛的网》,还有迪斯尼动画片的《猫和老鼠》,中国儿童热捧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等等。这些儿童文学采用荒诞的艺术手法,竭尽变化腾挪,营造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艺术境界,弥漫着离奇的幻想、活泼的情调、无邪的童趣,勾起儿童乃至成人的遐想,让读者在获得审美愉悦之时,更好开发富于想象力的天性。儿童文学中一个个活泼可爱、是非分明和正义感强的形象深深印在儿童读者的脑海。本文试图探讨荒诞儿童文学荒诞美的体现、儿童青睐荒诞儿童文学原因

荒诞儿童文学荒诞美的体现

儿童文学是成人为儿童撰写的寄寓着成人对未来一代的关怀、爱护与帮助,因而儿童文学通过“荒诞”的情节、“疯狂”的人物、“巧妙”的语言等体现荒诞世界里的友谊、爱、诚信、勇敢等主题,展现真实、离奇、幽默、新鲜的荒诞美。

(一)“荒诞”的情节

荒诞的情节常令儿童读者久久难以忘怀,展现离奇的荒诞美。这些作品中最典型有《白雪公主的故事》、《小红帽》、《皇帝的新装》、《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漂亮善良的白雪公主遭到新来的皇后多次陷害,但最终死而复生与白马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它包含儿童文学所有构成元素:跨越门槛、遭遇女巫、打败女巫直至最后的快乐结局。魔镜的威力能照出好人与坏人的形象,但故事不仅仅要告诉人们善良战胜邪恶,它还告诉儿童要控制自己的虚荣倾向。小红帽善良可爱,多次死亡都活过来,大灰狼邪恶丑陋,无论手段多么高明、狡诈,都逃脱不了猎人的猎枪。昏庸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得晕头转向,一丝不挂地在大街上游行,诚实的小男孩善意的提醒使他恍然大悟,最终不再沉溺奇装异服。小猪威伯与蜘蛛夏洛同住农场仓房的地窖,聪明勇敢的夏洛在自己的网上编织“好猪”、“杰出”、“谦虚”等字样,使威伯在猪的比赛中获得大奖,免于被屠宰的命运。威伯怀着感恩之情,保护夏洛的孩子顺利诞生。E.B.怀特为儿童唱出了一首关于友情的荒诞赞歌。最值得一提的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追赶一只白兔掉进一个大树洞,进入一个荒诞不羁的童话世界。这里有情态各异、童心未泯的动物,爱丽丝发现居然可以同它们亲密交谈。爱丽丝遇到的动物或人,行为举止都十分荒谬与疯狂,似乎只有爱丽丝一人是清醒的。她不断地探险,同时又不断地追问自己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实现身份认同,最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时,猛然惊醒,发现原来是一个梦。情节荒诞不羁,跌宕起伏。时而荒诞幽默,时而紧张刺激,牢牢地拴引读者的心,让读者置身于爱丽丝探险的疯狂世界。

(二)“疯狂”的人物

疯狂的人物展现荒诞世界真实、幽默的荒诞美。戴着圆形眼镜,骑着飞天扫帚的英俊少年哈利•波特与魔法学校的同学在空中飞来飞去,魔法学校有会说话的院帽,三个头的大狗,带翅膀的钥匙,照片中的人像活人一样眨着眼睛,使人起死回生的药水,还有巨龙、金蛋、魔眼、咒语、魔杖等等,这一切在成人看来疯狂的人物都是滑稽不真实的,但在儿童看来却是令人向往的奇境。迪斯尼的猫傻乎乎的,没有一点本事,不堪一击,而老鼠机智灵敏,常将猫玩弄于股掌之间。疯狂错位的人物形象极富幽默的荒诞美,使观众无法不随着情节的推进而捧腹大笑。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的《愚蠢王子》中的愚蠢王子有一次带兵打仗,统帅命令他和他的士兵拿下一座桥,他率兵赶跑守桥的敌兵后,不是派重兵守桥,而是让士兵将桥的石块拆除,并命令他们将石块背回到统帅跟前。愚蠢王子确实拿下了那座桥,可是他真的愚蠢得可爱。其愚蠢的背后,可算是疯狂、荒诞。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里的主人公桑桑为了吸引大家的目光,总做出一些荒诞可笑、匪夷所思的事:为了能喂养心爱的鸽子,他砸掉家里的锅卖钱买鸽子,将家里的碗柜做成鸽子的“高级别墅”,看到冰棒在棉絮包裹中不会融化,他居然大热天穿上棉衣棉裤在校园里跑来跑去,当秃鹤抢了他的风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时,他便与同学一道抢走秃鹤的帽子,戏弄秃鹤。

(三)“巧妙”的语言

荒诞的儿童文学中“巧妙”的语言展现离奇、幽默、新鲜的荒诞美。荒诞的儿童文学不同于荒诞的成人文学,不仅在于对现实的反映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也是不同的。荒诞的成人文学要反映成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往往借助于生僻艰涩的词句,错综复杂的结构,无逻辑的对白等来展现艺术深度,尤其通过重叠意象,颠倒时空,设置一些叙事陷阱,创设真假难辨的效果。而荒诞的儿童文学具有质朴的荒诞美。这种美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所特有的质朴品格和儿童文学作者的质朴人格。啼笑皆非的双关使荒诞的世界更荒诞,违背常理的颠倒诗产生诙谐的效果,妙笔成趣的戏仿营造喜剧性荒诞氛围,极度悖反的夸张使人产生离奇、震惊的心理感受。儿童文学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双关展现了离奇的荒诞美。爱丽丝缠着老鼠给她讲故事,老鼠对爱丽丝说:“唉,说来话长,真叫我委屈!”爱丽丝听了,瞧着老鼠那光滑的尾巴说:“你的尾巴明明是长的,为什么叫它曲呢?”[4]这里老鼠讲的tale和爱丽丝理解的tail是同音,但理解出现了偏差,产生妙趣横生的笑话。当老鼠给爱丽丝讲述它不公正审判时,爱丽丝渐渐想象成了一个老鼠尾巴的形象。当老鼠问爱丽丝她在想什么,爱丽丝回过神来说:“我想你是讲到第五个弯了,不是吗?”老鼠很凶很怒地说:“我没有到!”爱丽丝道:“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把吧!”[5]第七章中疯帽匠断言爱丽丝从未跟“时间”交谈过,爱丽丝说,“也许没有,可是我上音乐课时要打时间”(beattime——打拍子),帽匠说,“这就对了,怪不得你和时间交不上朋友,因为你老是打它。”谐音和一词多义的现象使对话产生双关,由于对话双方理解的偏差,产生啼笑皆非的效果。

儿童青睐荒诞儿童文学的原因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相比,荒诞性的比重更大,换句话说,儿童更加青睐荒诞的儿童文学。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求同: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思维特性;(二)觅异:荒诞儿童文学带给儿童新奇感;(三)叛逆: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叛逆心理;(四)挑战:荒诞儿童文学赋予儿童反抗动力。

(一)求同: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思维特性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除了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伙伴之外,还有儿童文学。儿童大都听过或读过自己特别喜欢的儿童文学,而且总会一而再地被某个故事感动。那些曾经感动或者现在仍然感动儿童的故事,诉说的真是儿童心底的欲望、梦想、儿童认同的人类行为以及儿童所想要成为的人。细看这些故事,我们不能发现伴随儿童成长一生的大都是荒诞性强的儿童文学。荒诞性儿童文学伴随儿童一生。有时儿童会觉得荒诞性的故事比所谓的真实人生更加真实。荒诞性儿童文学也是故事,儿童大都自幼耳熟能详,但荒诞性儿童文学是很特别的一类故事,里面多的是荒诞的情节,疯狂的人物,巧妙的语言,这些情节、人物、语言在成人看来其实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成人会形容某些事物“如童话般荒诞”虽说有点贬义,但暗地里成人和儿童一样都陶醉于荒诞性的儿童文学中,借此可以暂时躲避真实生活的压力,而且分享荒诞性儿童文学的信念:难关总会获得解决,而且解决的办法都很有创造性。由于儿童对于荒诞性儿童文学主角的认同,主角的信念也会感染儿童: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荒诞性儿童文学赋予儿童面对未来的勇气,使儿童不至于固执着过去。

(二)觅异:荒诞儿童文学带给儿童新奇感

荒诞作品因极度惊奇可能给儿童带来新奇感,这种新奇感有时是滑稽幽默感,有时是恐怖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在两个月就开始参与、创造和保持能引起微笑的刺激环境,使他们感到高兴的不仅有动作和声音,而且有某种预期和知觉之间的对比。一个熟悉的人来一个被歪曲或变形的动作会引起儿童微笑或大笑,学动物走路或戴上面具的母亲会引起儿童大笑不止。而荒诞的事物就如同母亲戴上面具学动物走路一样会引起儿童产生幻想,这实质就是给儿童带来了新奇感。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最早吸引儿童的是伊索寓言、希腊罗马神话、《格列佛游记》、《格林兄弟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阿凡提的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因为奇妙的荒诞,才对儿童产生诱惑力。在文化的传播中,由东方传入西方的《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伯的故事,被欧洲儿童传读。西方传入东方的最早自然是伊索寓言,其次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也是因为荒诞的魅力。荒诞有一种魅力。从古至今占据着儿童书包的主要是荒诞儿童文学。一代又一代作家被吸引去研究或撰写荒诞文学作品。像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和阿•托尔斯泰都曾被荒诞文学吸引,尤其是后者的努力使俄罗斯儿童得以读到最好的荒诞儿童文学。卡洛尔、罗大里、E.B.怀特、张天翼、曹文轩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为中外儿童奉献了不少荒诞儿童文学。尤其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被誉为荒诞的儿童文学巅峰。

(三)叛逆:荒诞儿童文学符合儿童叛逆心理

儿童天性喜爱自由、幻想、无拘无束、为所欲为,然而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管制、约束给他们带来叛逆心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一位儿童读者喜欢的叛逆英雄,他藐视天庭,大闹天宫,勾销生死簿,见了玉皇大帝仍自称“老孙”,不朝礼不谢恩;对于只靠几句紧箍咒约束他的师傅唐僧,孙悟空也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反而常常看不过师傅的弱弱、无能、昏庸而忍不住鄙夷和斥骂。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孙悟空无法无天的叛逆心理,儿童看了后觉得为自己解了气解了恨。虽然儿童在生活中不能像孙悟空那样大骂出口、大打出手,但压抑心头的对待父母、老师严厉管教的怨气甚至怨恨都通过孙悟空轰轰烈烈的反叛畅快地宣泄出来。《哈利•波特》中的哈利•波特虽然具有比孙悟空更现实更有针对性的叛逆行为,但其行为一样具有荒诞的叛逆因素。对于自己在表哥家受到的怨气,他用魔法使表哥的屁股上长出一条猪尾巴。在魔法学校,他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去逞能、探险,在受到学校老师的贬抑后,他利用各种魔法争得公正和自由。儿童读者读《哈利•波特》常会有与他相似的处境,哈利•波特的荒诞的反叛给儿童带来了发泄怨恨的快感,使他们看到了翻身的希望。《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爱丽丝也是这样一位荒诞的叛逆者。她追赶兔子,误入兔子洞,喝瓶子里的水越变越小,吃小蛋糕越变越大。艾米莉•迪金森说过“太多的理性就是赤裸的疯狂”[6]。在爱丽丝的心灵里要发现有理性的教训成为具有讽刺意味的难题。正如NatalieBabbitt指出“《爱丽丝》中成年人为儿童创造的世界是缺乏理智的、疯狂的,书中唯一保持理智的只有爱丽丝一人”[7]。虽然周围有神经质的兔子先生,暴虐的红心皇后、滑稽可笑的蜥蜴比尔,还有周围的人将爱丽丝呼来唤去,但爱丽丝却不为所动,荒诞不羁的行为消除了他们的权威。“爱丽丝是儿童幻想文学中第一个不屑于接受无论什么教训的儿童,除非那是关于变换身体大小的‘教训’”[8]。这些疯狂的幻想和行为其实就是她叛逆心理的缩影。无论是吴承恩,还是罗琳,还是卡洛尔,他们撰写的荒诞儿童文学抓住了儿童的叛逆心理,赢得了读者的心。

(四)挑战:荒诞儿童文学赋予儿童反抗动力

荒诞儿童文学同时也是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方法或法律的强烈挑战,荒诞儿童文学赋予儿童反抗动力。上文提到的哈利•波特明显的是反抗压抑儿童成偿的教育制度。爱丽丝故事中反抗现象就更多了。故事开篇就有关爱丽丝对于姐姐所看的书的评论:“书要是没了图画与对话,那有什么意思呢?”[9]这也是对当时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的一个有力抨击。史蒂芬斯认为:“在图画书或民间故事里,拟人化的动物常被描述成具有像人类一样的能力与社会行为。因为人类与动物行为的差异,这类故事轻易掩盖了作者利用动物来影射人类行为及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意图”[10]。爱丽丝漫游的那片“奇境”影射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表面辉煌、理性、克制的英国,其背后却是混乱的上层社会人士被抑制的情感的爆发,中产阶级虚伪作风的体现。《爱丽丝》小说中,红眼白兔影射矫揉造作的绅士,对仆人指手画脚,对国王却谄媚附势;一心想炫耀自己知识的老鼠,也只会错误地背诵教科书里的某些段落,让人听不懂,还粗暴地不允许他人质疑,影射那些自以为是的小人;性情暴躁的红心皇后,动辄要砍人脑袋,而可笑的是自己只不过一副扑克牌之首罢了的红心皇后影射那些富有极权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凭空出现或消失的能力,不受任何人牵制的柴郡猫隐射作者本人不受当时教育制度的限制。作者还对英国法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既没有法官,又没有陪审团也能定罪实在是荒诞至极。通过故事人物的行为、言语、动作,通过幻想蕴含现实的手法影射出作者意欲颠覆那个时代墨守成规、古板迂腐、靠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儿童读者读完这样的故事,心中反抗意识明显增强。

结语

在儿童的世界里,幻想与现实并不截然分开。现实中的东西容易进入儿童的想象,想象中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理应发生。富于幻想、惊险刺激、神秘莫测的情节可以使一部儿童文学魅力大增。儿童文学作家正是从儿童的审美视角去观察、体验、构思,以幽默而富含哲理的语言、生动的图片、看似矛盾的对话创造了一个个荒诞的儿童世界。荒诞性不仅给儿童展示了活泼自由的现代美学心态,而且充分满足了儿童自由幻想、求新求变、追求怪诞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荒诞儿童文学彰显的荒诞性,是儿童文学作家用自己的根基和源泉萌发的荒诞,是为挑战当时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方法或法律等所激发的荒诞。荒诞儿童文学备受儿童青睐,个中原因主要有求同、觅异、叛逆、挑战四个方面。荒诞的儿童文学影响着后世的无数读者与文学创造者。我国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还不多,文学界对儿童文学创作还不够重视,对荒诞的儿童文学研究不够。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今天我们研究荒诞的儿童文学,对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将促使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更多关注儿童独特的思维特性和阅读接受心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荒诞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智慧。(本文作者:赵明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公共外语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