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

一、儿童文学的多元文化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不断交流、冲突及渗透,越来越需要学生具备多元文化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而儿童文学内容蕴涵多层次多元文化知识,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多元文化价值观具深远义理

全球一体化随之而来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价值观给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带来了许多影响。中西方文学都有所表现的道德观念中,西方儿童文学的人伦价值观更为原始,表现的是自然的亲情,而非中国儒家的孝悌礼义。《大拇指》中父亲听取儿子的意见,把他卖了换一笔钱,儿子自己想办法回来,作家赞颂的是小主人公大拇指的独立精神和智慧,淡化了父子人伦关系。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宣扬了长幼有序的人伦价值观,故事人物的品行都是符合孝悌伦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儒家精神体现在儿童文学中,传统的人伦价值观更为神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相互碰撞,形成了儿童文学文化价值观多元化格局,对儿童的价值观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二)反映多样化的信仰宗教文化

宗教作为精神意识已经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积淀下来,成为不同文化的一部分,而每一种宗教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必然带有本土文化的印记,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在本土文化中孕育必然带有本土宗教文化色彩。美国儿童小说《安乐家》通过利斯第的成长经历和卓飞的身世遭遇,借助韦牧师之口,将宗教寓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来,卓飞得以进安乐家之门,获得救赎的方法无疑就是通过宗教,上帝的救赎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与儿童文学的融合,在儿童神话传说作品中直接体现了道教文化,神话《神笔马良》中就体现了惩恶扬善的道教教义,一得到神笔马良就为老百姓做好事,体现道教精神注重对人生现世的物质关怀,马良惩治贪官后成仙离开也是道教教义的体现。

(三)多元化审美风貌

中西方文化差异反映在儿童文学上呈现出审美风貌的多元化。西方儿童文学表现为肯定个性,崇尚自然,富于幻想和情感奔放的审美风貌,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情趣体现为主张共性与个性、教育与娱乐之间平衡化的审美特点。瑞典作家林格伦笔下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如背上装螺旋桨、能飞来飞去、爱管闲事的“小飞人卡尔松”,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在她的童话故事里小主人公大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他们都在快乐地成长和生活。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通过王葆的形象实现对儿童品德教育,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群体的认同感。

(四)差异性别文化

多元文化包含了对他人及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不同国家民族的性别意识差异观念。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通常体现男性为主导的文化意识,郑渊洁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冒险主人公还是哥哥皮皮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妈妈形象更多是作为家庭的附庸形式出现,职业和社会地位远不及爸爸,男孩角色多于女孩角色。西方儿童文学作品中人鱼公主、长袜子皮皮等形象将女孩和男孩放在同等地位,区别于中国的性别文化“男强女弱”的传统意识,多元文化有助于完善中小学生性别意识,正确认识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

二、培育多元文化意识的策略

多元文化的核心肯定和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只有让儿童逐渐接触不同的文化思想,感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理解每种文化意识的特点,才能与本民族文化融合。

(一)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我国中小学教育要想达到本国传统文化于西方文化的平衡,就必须兼收并蓄包容吸收西方文化,而非舍本逐末或者故步自封,文化的包容和平衡是建立在广阔的阅读基础之上。广泛阅读各个层级、不同体裁、不同类别的中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在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层面的文化思想,一方面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培养中小学生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另外一方面,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适应性,树立多元文化意识。以开阔的儿童文学阅读视野为基础,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精神,丰富本国本民族的文化。

(二)体验多元文化,感受异域风情

多元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现在各国家地区的不同方面,而这些文化又融合在儿童文学中。因此,以儿童文学为载体的体验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认识和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体验式儿童文学阅读可以通过营造的文化情境、学生参与扮演任务、讨论阅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以儿童文学为内容的阅读体验引导,使学生学会欣赏多元化国家民族文化,审视认识本国文化,既树立世界多元文化意识,又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三)加强教师引导,培育文化评判力

多元化文化教育不仅局限在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世界多民族文化精神,教师还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学生逐步接受多元民族文化,然而仅仅是文化的认同感是不够的,需要教师通过中国和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文化的差异性,在儿童文学的文化浸染下,掌握各国文化精神,从而判断本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的差异性比较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明辨是非,取长补短,使中国儿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背景的需要,真正实现儿童文学与文化精神教育的融会贯通。

(四)树立平等意识,尊重文化差异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男性主导文化多于女性,不利于儿童成长和树立平等意识,培养学生平等的性别文化意识,需要通过多层面的中西方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和意识去引导,促成健康的人格。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通过作品分析鼓励儿童欣赏他国的文化精神,尊重他国文化,实现多元文化的互通交流。从社会角度分析和关照与女性有关的儿童文学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平等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以多层次的中西方性别文化形成差异性互补,促进男女生之间的平衡交流、理解、合作。儿童文学的内生性超越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是课堂教育之外重要的多元文化教育载体,是培养中小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资源库,通过探索多元化教育开发实现中小学生文化适应性教育,培养独立性、判断性、包容性兼具的中小学生。

作者:余敏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