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文学视域下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突出表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方面。对小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其形式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只有学好语言文字,才能深入理解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思想、文化、科学等内容。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重要承载体,这是其人文性的突出表现之一。两种特性集中于文学表达形式上,针对小学生而言,则以儿童文学的形式一以贯之。因此,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实现,要建立在对儿童文学教学的深入探究基础上。
一、从提高审美情趣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文学作品是以美的表达为前提的,在审美要求上,强调符合美学探究的人对一切事物的感受和反映。以美学视域观察,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儿童心理结构和美学旨趣。儿童文学作品要求形式美,即语言文字之美、反映或描绘的事物之美、表达的生活情趣之美、艺术追求之美等等的完美统一。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以儿童的视角为前提,从儿童的心理构成和认知能力出发,力求囊括上述之美,并引发儿童去发现这些美,感受这些美,追求这些美。
(1)体会汉语言的文字美。文字美适应的是人们心中对语言韵律和节奏美感的追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韵律上、形象描画上、色彩渲染上,都极具美境,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这是儿童文学的文字美的表现。在儿童文学中,除古典诗歌外,还有儿歌、散文,这些体裁在文字美方面也表现出音乐性的美感特质。汉字是极具美感的,以这种文字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搭配组合出的儿童文学作品,美不胜收。
(2)体会自然之美。儿童文学作品是优美的,通过这些作品反映客观事物的美感,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体验,无疑让儿童对大自然更加热爱、亲近、有所感受。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对大自然事物所蕴含的美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绘了荷叶之美、荷塘之美。在诵读时,荷叶、荷塘之美跃然脑海。《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了柳树之美、春之美。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柳树的美姿、春天的美好。
(3)体会生活之美。生活之美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极力被作者所呈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生活之美,让儿童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学会以美的形式生活。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一种美的感知被小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所接纳。《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美的哲学。“妈妈笑着说:‘其实,他们说的是一个道理,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就会觉得最快乐。’”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能启发学生经营生活要以快乐和幸福作为一种美的哲学。
二、从实现教育职能上提高有效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语言文字本身的知识、客观自然的知识和人文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深入到小学生不断建构的知识体系中。汉字的内涵与外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充分显露。字或词语应在语境中来感悟它的具体含义和所指,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客观自然的知识,如《小动物过冬》中蕴含了客观自然的知识。儿童文学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如《狐假虎威》体现了为人处世的哲理。思想是人的一种先天的能力,但需要后天的教育以丰富其内容。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小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思想的飞跃。好的文学作品具有相当强大的张力,这种张力能很好地荡涤心中的郁结情绪,将人带入另一美境,通过美的洗涤,完成身心的愉悦。这种洗涤,形成了儿童健康的心理结构,孕育了完美的人格模型。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与思绪天马行空的儿童思维模式相呼应,让儿童在阅读体验中,获得强烈的快感,享受着属于他们的世界。所有来自于外界的烦恼,那一刻都被淹没,甚至化为乌有。自信心再次回归,快乐与幸福再次回归。儿童在幸福而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回到了和谐的港湾。
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儿童文学功能与作用的呈现能力表现为教学能力的高低。换言之,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在于教师在儿童文学体裁的把握和呈现的能力上。把握、呈现得好,就能够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儿童心灵、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儿歌、儿童散文诗、儿童诗带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归纳为韵文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技散文带有散文性质,属于散文类。儿童文学从大的角度分,可分为这两大体裁。韵文类儿童文学作品的教授,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朗诵的形式,将韵文的音乐性表现出来,同时,能够在朗诵中体现韵文的情感内质。绘声绘色地朗读,是教师的基本功,更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走进韵文类儿童文学作品的指向标。散文类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更着重情景的创设、角色的融合,以及学生参与热情的实现。
作者:刘丽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昌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