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摘要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仅能优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还能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儿童文学素养高的小学语文教师也能帮助小学生扩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量,开阔视野,提升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 教学

“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的一种,同时也是联系儿童与文学的重要工具。周作人先生在他《儿童的文学》演讲中指出儿童的文学既是小学学校里的文学,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词。”[1]其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具备了现实性和实践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去教育广大小学生,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儿童文学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特定阶段和领域的素养和气质。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从宏观角度出发,不仅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去更好地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还能加强学生身心素质的完善,推进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为素质教育增添激情与动力,加快素质教育事业全面实现的步伐。

1儿童文学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师

1.1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是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美学需求出发,以广大少年和儿童为对象,进行创作和编写出能够适合他们读阅和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有学者评论说:“欲要真正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作用,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关键。”[2]素养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由此可推断儿童文学素养是指具有一定阅历的人们,并在儿童文学的诸多方面形成的一定修习涵养和道德情操。它可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文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情感艺术的熏陶等方面,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

1.2小学语文教师与儿童文学素养在教学中的关系

翩然若仙、娇媚可爱的蝴蝶在破茧成蝶之前,就是一只懒卷慵散、相貌丑陋的毛虫。这前后之间的鲜明对照便如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差然对比。而儿童文学恰似成人与儿童之间构建撑起的一条沟通心灵的纽带。教师可以借此去唤起自己儿时的童真,体察到学生的内心所感。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关系到教师能否顺利通过这条纽带,走进儿童的内心。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世界的引路人,小学语文教师和儿童文学素养是进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二者统一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他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缺少任何一方,小学语文教学就很难顺利有效地进行。

2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影响

教师能传授儿童文学知识,启蒙学生发展智力,开疑解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优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

袁敬有在他的文章里提到说:“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高质量的实践必须依靠理论的指导,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后,对儿童文学作品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深入学习与儿童文学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去具体分析鉴赏作品,从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去分析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3]“当儿童文学作品大量选入教材中、走进课程里时,就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相应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儿童与儿童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4]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识多彩世界、成熟心智、完善人格的重要媒介。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分门别类地选入教材,这些作品都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筛选裁改,以求适应儿童学习发展的需要。瓦韵青评价说“: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节选文章的讲授上,对于独立成篇的课文往往也需要相应的儿童文学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才能更宏观、更系统、更客观地把握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更深厚的知识内涵。”[5]这就要求教师对文学作品熟悉其具体内容、教学目的和意义,能够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不同水平、性格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它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科普性。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之内的讲授上,也体现在课堂之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上,更重在教材篇章的选材上。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阶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小学语文教材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得更流畅。2)具有趣味性。从儿童的角度发现,带着兴趣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喜欢和主动接受的容易被理解吸收的知识。例如《陶罐和铁罐》一文,该文以陶罐和铁罐作为文中主要人物,两个本没有生命的事物,经过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话去包装修饰,便赋予了其鲜活的生命力,童趣浓郁,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极其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3)具有目的性。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的高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不断涌入小学语文教辅中,促使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气质越来越浓厚,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越来越高,也有利于大量儿童文学题材的优秀作品能发挥其教育作用。4)具有美学性。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地域特点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分成许多不同的版本,因此好的新的教材,需要选用具有美学性的文美优质的素材编入小学语文教材,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必具备较高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素养去实现。在《鸟的天堂》一文中,巴金那确切的词语,巧妙精准的形容词,把情谊抒发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在刻画榕树生命力之唯美时,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叶叶生鲜,在这颤动之间奇迹般地将作者的内心情感寓情于景,含蓄隽永。当作者再次去看榕树时,看到万鸟游戏、鸣啼艳舞、满眼的鸟影、彻耳的鸟声,场面甚是广大,真是热闹。在作者心中交织着各种音乐美、图画美和意境美。“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善、美的思想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6]只有学生的情感同教师所传递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会使文章能够完全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达到学习的目的。总之,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在教材中映射出了各式各样的美,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的对美的感应。

2.2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同样具有幻想性、现实性、趣味性以及情感特征,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特定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去灵活地运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去创新更有利于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少年儿童的潜能和智力。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主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学思维儿童童真化。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大多是7—12岁左右的儿童少年,正值童心繁盛,对这个世界极其新鲜好奇的时段,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要多多换位思考,用儿童的视角和心态去感应儿童的内心世界。

2)教学手段儿童感性化。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若只一味地用成人化的言语和行为去进行说教,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用儿童情感性的体态和言语去讲述作品,更能利于儿童乐于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例如在讲《丑小鸭》一文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感讲述故事法、动画图片观察法、情景再现表演法等方法的融合。

3)教学内容儿童文学化。儿童文学作品类型丰富,涉猎了儿童身边的社会、文学、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厚的儿童文学底蕴,而且还要把自己的感情和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情达成契合,才能把握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感情基调,不能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只强调升学考试,而忽视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上,教师针对这篇课文进行作文指导,要参考这篇文章,去以“崇尚美德”为话题作文。要根据儿童现阶段所掌握的道德理论水平去启发学生的作文思路,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儿童文学化,才能创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氛围。

4)教学目的儿童智熟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儿童文学作品的媒介去帮助儿童发展智慧,成熟心智,促进儿童少年的成长。例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教师要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寓言故事来启迪学生透过故事现象去发掘和学习故事的本质。“揠苗助长”是教育我们:欲速则不达。“鹬蚌相争”启示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不能自己起了内乱,让别人渔翁得利。

3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但是在入学之后,每日里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便成了小学生最亲近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里的真善美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情感,甚至也会影响着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教师需要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儿童的天性,保持热忱、蓬勃的情感节奏去影响学生的身心,从而更加喜爱儿童、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回归本性,开阔视野,完善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要发掘人的潜力,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就要从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开始。”[7]小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区分儿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纯真善良、童真可爱,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幻想。小学生对这个精彩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催促着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感知,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毕竟还不成熟,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例如小学语文教材里的《颐和园》《开国大典》都是向学生介绍祖国秀美风景和国家昌运繁兴的经典文篇。教师要利用学生特点既去唤起学生的童心童趣和爱国情感,又去提升自己的社会感知力。

3.2广泛阅读,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促进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8]语文教师是应让自己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和理想主义情怀的人,虽然儿童文学作品是对世俗人生的反应,但成人化的世俗作品要用儿童的唯美天真去熏染。小学语文教材里,《荷花》、《秋天的雨》、《桂林山水》这几篇文章都是以大自然的绝美风景为题,特别是《桂林山水》那清雅脱俗的气质、巧夺天工的精致淡然,无不吸引着儿童那洞悉世界的童心。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内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更要注意许多优秀的课外儿童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例如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童话故事,极其受到广大少儿读者的欢迎。此外,还有许多经典优美的儿童诗歌,如《小白兔》、《拍手歌》等经典的儿歌都利于儿童的音乐美感的熏陶。

3.3发展智力,激发思维,丰富想象能力

学生们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感知力、审美力和发散思维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小学语文教材中意境佳美的文篇,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精美的语言、浓浓的情感和贴真的画面,特别是对想象力方面的发展尤为突出。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奢侈荒诞的国王每天除了频繁地更换他的衣服便无所事事,他的愚昧无知终于受骗。什么都没穿就游行在大街上,世人并没有去揭穿谎言而是多多夸赞,教师引导着学生们去自由地在这简单通俗的字里行间去欣赏、去感受,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将被充分地打开并放大,思维散溢,联想翩翩。“从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儿童文学。我们往往以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来教育和要求孩子,最近热播的一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个很经典的狼吃小羊的故事。我们在跟孩子讲狼的凶狠和羊的智慧的时候,应该多听听孩子的看法,他们同情那个经常挨打的灰太狼,在他们眼里狼是弱者。因此,教师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时候应该抛弃功利性,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影响孩子们的阅读。”[9]

3.4修身习德,健全人格,提升素质能力

小学阶段,是健全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的最佳时期。有人这样评价“:素质教育即完整意义上的树人教育,它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内在品质为根本目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重视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起正确理想和坚定信念,提高文化修养,从而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目标。”[10]在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里,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他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老师给的影响,但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身心发展不平衡,甚至是畸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将会发挥小学生特有的性格特点去利用积极方面,修炼学生的日常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品德,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个人素质,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心理走向,准确地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时期,去掌控整个教学发展的动态。在教学的内容和特殊的表现形态上它符合了小学生的特定心理、特定的情感和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是小学生理解和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成熟心智,促进高效优质学习的有利因素。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是需要正在成长的最具生命力的学生去实现和完成的。只有他们身上才能发生奇迹。有较高儿童文学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驰骋于广阔的教育事业中,去创造社会价值,提升小学语文自我教学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升华,更是时代兴盛的标志。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月华.试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8):63.

[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147-149.

[3]袁敬有“.阅”读越精彩———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素养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版,2012(8):159.

[4]谢红仙.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16):147.

[5]瓦韵青.中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提升儿童文学的素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2(3):17-19.

[6]韦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123-126.

[7]于树漫.中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提升儿童文学的素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9(1):25-27.

[8]王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35-38.

[9]孙晓平.浅议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审美素养提升策略[J].语文学刊,2011(20):126.

[10]李玉鸽.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关系摭谈[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2007,6(1):93-96.

作者:刘晓娟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