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儿童音乐发展下钢琴启蒙教学顺序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儿童音乐发展下钢琴启蒙教学顺序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儿童音乐发展下钢琴启蒙教学顺序性

摘要: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顺序性是指以遵循儿童音乐能力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培养音乐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倡导音乐生活化,立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注重阶段性发展的一种钢琴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顺序性,以期打破以传统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钢琴课程教学在聆听、感受、律动、歌唱、弹奏、创作、表达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从而稳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与音乐核心素养,改善社会教育钢琴教学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顺序性;音乐能力发展

聚焦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在社会钢琴教育改革历程中积累了诸多经验,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以演奏技能培训为中心,忽视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强调机械性的技能训练,缺乏对儿童音乐感知、欣赏、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二,钢琴音乐文献繁多且复杂,对教材的选择缺乏统一标准,教学过程设计单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第三,以考级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导致儿童审美教育的缺失;忽视审美育人,与培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音乐教育根本目的有所背离。第四,教师知识结构偏重对音乐学科的纵向深入,缺少对儿童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了解。从事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教师大多来自专业的音乐院校或综合大学的音乐专业,对儿童教育相关学科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综上所述,基于儿童音乐能力发展,探讨儿童钢琴启蒙的顺序性教学,以期改善社会钢琴教育教学生态环境。

1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

音乐能力是学习音乐与进行音乐审美构建的基础,它包括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感知与理解以及对音乐作品整体的审美水平。舒特•戴森于1981年提出儿童音乐能力发展顺序,指出3~10岁儿童音乐能力发展依次为:感知旋律轮廓→区别音域与音量→重复节奏并感知节奏型的异同→稳定音准,理解调性→和声感建立;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其音乐欣赏能力、认知能力及情感体验不断提升。皮亚杰指出个体发展不同,认知发展有快慢之分。认知发展的感觉动作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1岁)及形式运算期(11岁以后),四个阶段的儿童音乐能力发展可依次概括为:本能性的音乐反射与模仿→辨别音高音色、掌握简单节奏型、感受旋律方向→逐渐掌握节拍曲调、感受调性转换、理解运用音乐符号→理解抽象的概念、具备全面的识谱能力与音乐概念认知。布鲁纳认知发展论将儿童个体认知的发展分为动作表征期、形象表征期、符号表征期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儿童音乐能力表现可依次概括为:能运用动态肢体来表现音乐、借由模仿表演音乐→能运用形象符号或语言描述所听到的音乐→能借由乐器演奏把抽象符号转为声音表达出来,能运用音乐记号来组织、记录音乐意念。吴世玲(2002)指出儿童音乐概念认知发展顺序依次为音色→力度→节奏→曲式和声。节奏概念的发展表现为:4~8岁能分辨快、慢、长、短,能唱出较快或较慢的歌曲,能唱、读、写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8~10岁能唱、读、写附点音符及切分音节奏,能分辨并指挥单、复拍子的音乐。10~12岁能分辨并指挥不对称拍子;曲调概念的发展表现为:4~8岁具备音高的高、低音概念及曲调的上、下行概念,能感受音程的不同。9~12岁能区别音程的方向,建立音阶及调式概念。和声概念的发展表现为:4~7岁能感受曲调与和声之间的关系,少数的儿童将开始注意到纵向的发展,能将两个同时发出的音高结合在一起。8~10岁能同时注意多个纵向发展,能感受密集、开放和弦配置与终止式。10~12岁能确认同时发生的纵向音乐发展,能感受终止与不完全终止,能依靠听觉为旋律编配和声。综上可知,聆听音乐是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基础,身体律动是儿童感知音乐的最初表现,儿童音乐感知与音乐形象的表达先于对音乐符号、音乐元素、音乐概念的理解。音乐创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遵循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此作为依据来探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顺序性的基本思路与实施路径。

2构建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顺序性的基本思路

2.1以遵循儿童音乐能力发展规律为前提

顺序性音乐教学,强调对序、结构、规律的尊重,对原本、培元、传道的遵循[1]。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论,钢琴启蒙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前运算期。儿童钢琴启蒙的学习表现为直观操作性和指导模仿性的思维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音乐能力发展方面表现为:喜欢聆听音乐,对音高与音色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喜爱模仿并能随着音乐旋律走向进行身体律动。对音乐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能辨别快、慢、长、短。音乐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形成。对音乐概念的认知表现为三个阶段,且呈阶梯式、有层次的发展。第一阶段是辨别强弱与音色的能力;第二阶段是音高旋律的认知与节拍节奏的感知;第三阶段是辨识和声的能力。以遵循儿童音乐能力发展规律为前提,更能体现钢琴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更注重引导钢琴教学回归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经验的价值导向。

2.2以培养音乐综合能力为目标

儿童钢琴启蒙课程应强调对音乐的全面认知与体验,以培养儿童音乐综合能力为目标,不着眼于机械枯燥的手指技术技能训练。强调从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热情和想象力入手,使儿童逐渐深入学习,培养其音乐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钢琴作为键盘乐器,具有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与丰富的和声色彩,钢琴的学习包含了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基本表现手段及基本特征。相比弦乐、管乐、打击乐等乐器,钢琴对培养儿童音乐的综合能力有着天然的优势。钢琴教育教学应把握、运用好这一优势,打破传统以演奏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通过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将聆听与感知、知识与技能、想象与创作、情感与文化等内容综合起来,促进儿童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3以审美育人为核心

“音乐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2]。”钢琴、钢琴音乐、钢琴课程三者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特征与美育价值,有助于儿童夯实审美基础、丰富审美经验、提升审美表现。但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儿童钢琴启蒙课程存在重技轻文的偏向,枯燥的手指训练磨灭了儿童对美好音乐的热爱与期待。探讨启蒙教学以审美育人为核心,加强审美认知教育、审美情感教育、审美实践教育,是儿童形成良好审美情趣、审美观念以及个性培养的现实需求。

3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顺序性实施路径

综上所述,以遵循儿童音乐能力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培养音乐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倡导音乐生活化,立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注重阶段性发展,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可打破“上琴就弹、识谱就弹”的传统模式,采用“聆听→律动→念唱→弹奏→认知→创造”的教学顺序。聆听,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音乐是声音与听觉的艺术,单纯的钢琴手指技巧训练并不能有效促进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唯有多倾听多感受音乐才能帮助儿童开阔音乐视野,加深音乐理解。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坚持“听觉先于符号,感知先于表达”的顺序。这不仅是顺应儿童能力发展规律,也是遵循音乐学习基本规律的体现。具体来说,儿童在学习弹奏钢琴乐曲之前,第一步是先聆听。聆听的内容可以是教师的示范弹奏,也可以选择教材自带的伴奏音乐(如菲伯尔系列教程配备的伴奏音乐)。在聆听中让儿童潜移默化地感知音乐的风格、旋律、节奏、音响等。律动,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或之后,借助身体运动感受和表现音乐。这不仅有助于儿童更加熟悉将要学习的钢琴乐曲的旋律与节奏,还能发展儿童的肢体动作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活动能力,更能在律动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联想、思维、情感的创造性。皮亚杰和布鲁纳也分别强调了感觉运动模式和动作运动表征,如果儿童在早期音乐学习中能够通过身体运动来体验节奏、旋律和曲式,他们到了使用较复杂的符号的音乐学习阶段,学习就会更加顺利。身体节奏帮助儿童对音乐由粗浅的反应进入体会音乐的内涵[3]。律动的基本动作可以是儿童最自然的表现日常生活的动作,如走路、跳跃、抬头、点头、拍手、举臂、弯腰等。也可以是模仿动作,如根据所学钢琴乐曲不同的风格特点产生联想,对生活场景、大自然现象进行模仿,如刷牙、梳头、踢球、小鸟飞、鱼儿游等。教改教法念唱,是识谱、读谱、音高、节奏、念白、歌唱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形式。如图1所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可跟随音乐节奏对歌词、指法进行念诵,加深对钢琴乐曲的内在理解。也可伴着音高,念唱音名,潜移默化地提升音准和学习音乐知识。也可跟随琴声,熟识五线谱,加强旋律感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培养儿童的综合音乐能力,为钢琴的弹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儿童音乐的创造能力积累宝贵的前期经验。弹奏,儿童钢琴启蒙阶段须重视钢琴基本弹奏方法的科学训练与科学顺序。基本弹奏方法的教学遵循“非连奏→连奏→跳奏”的顺序。非连奏的弹奏方法是各类触键技巧的基础,是训练指尖、指关节支撑力和感受手臂落、手腕松、肢体协调自如的重要练习。根据发力部位的不同,可先后训练学生上臂、前臂、手腕不同部位发力的弹奏方法。非连音的学习从每一个单音落指开始,应根据儿童五指不同的特点,按照“3指→2指→1指→4指→5指”的顺序训练;连奏是钢琴中歌唱性的弹奏方法,在非连奏的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手指手掌支撑力与控制力后,可开始连奏的学习。为使儿童更好地体会手指的力量转移,可采取二音连奏→三音连奏→四音连奏等逐个递增的顺序学习;跳奏因与非连奏有相似之处,学习时可采取“手臂跳奏→手指跳奏→手腕跳奏”的教学顺序。认知,指对音乐概念、音乐元素的认知和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儿童音乐概念发展的顺序为:音强→音色→速度→节奏→音高→和声。音乐是各个要素相结合的完整现象。在如前所述聆听、律动、念唱、弹奏的音乐经验积累之上,再具体学习音高关系、音区关系、时间关系、强弱关系、音色和演奏法关系。在儿童音乐发展能力较高的情况下,可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方法讲授和声关系、声部关系、层次关系等。总之,儿童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并不依赖于单纯的钢琴手指技术技巧的训练。应通过聆听与欣赏、知识概念的理解、音乐与文化的渗透来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从而提高音乐的综合能力。创造,儿童钢琴启蒙阶段的创造力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也不等同于传统认知上的钢琴即兴创编能力或音乐创作能力。儿童钢琴启蒙阶段创造力的启发与教学,可以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运用钢琴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对一小段节奏的改编或创编,运用线条、图形等记录钢琴音乐,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标题、曲名进行改编和创造,对简单旋律片段进行移调,对旋律片段做音区的移动并感知高低,依据儿童现有经验改编乐曲的伴奏音型等,其目标是让儿童有意识地表达他们听到的、感受到的、理解了的音乐元素与材料,自由地发挥属于儿童的音乐创造力。

4结语

强调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顺序性梳理与设计,是为了让儿童真正地“学音乐”,而不仅仅是“学钢琴”;真正地“理解音乐”,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能”;是巧妙地用儿童易接受的方式方法将音乐中抽象的音乐符号、音乐概念,用形象化的肢体动作和具象化的手指弹奏表现出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在钢琴学习中促进儿童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做到钢琴教学的游戏化、综合化、多元化,让儿童通过学习钢琴来感知音乐、表达音乐、创造音乐,并提高音乐基础能力、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洪帅.顺序性音乐教学的理论缘起与实践反思[J].人民音乐,2021(4):34-38.

[2]郭峥,周奕含.高效美育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113.

[3]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刘雨檬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