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规划引领下的地铁站点复建方案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规划引领下的地铁站点复建方案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规划引领下的地铁站点复建方案设计

摘要:广州市地铁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老城区正开展多个规划地铁站点的征拆和复建工作,按照“老城市新活力”对广州工作的总体部署,为实现复建方案与“老城市,新活力”的相互结合,本文对规划引领下的,意图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地铁站复建方案相融合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规划引领;老城市,新活力;地铁站复建方案;城市更新

1研究背景

1.1广州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建设推进情况

为建设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广州市积极探索“枢纽+社区+产业”的综合体建设模式,在2017年推出《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下称《实施细则》),按其要求,由广州市发改委牵头推进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工作,目前已于2018年获市政府批复共71个场站的轨道交通综合体概念方案,下一步工作是逐点开展控规修改及土地出让。但在逐点开展工作过程中,因涉及用地权属错综复杂、综合体地块所在区开发意愿不强、各类新编制的专项规划限制等种种问题,《实施细则》试行期结束的2020年3月,上述71个轨道交通综合体地块中真正完成控规修改审查、获得规划设计条件并完成土地出让的场站综合体仅有2个,更多综合体面临的复杂问题难以协调,面临需要更换选址甚至被搁置的命运。目前市发改委仍在推进《实施细则》修编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作为重大基础工程建设,须按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正常推进,因此目前工期计划较紧迫的在建站点,大多以常规的“工程征拆-建设轨道交通设施-复建或补偿原有建筑和权属人”的征拆复建思路进行。

1.2应对思路

按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的初衷,是希望结合新建场站,打造便利出行、便捷换乘、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一体化项目。常规的征拆复建方案在设计范围、理念、程序、主体和资金处置等都有别于《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综合体”方案设计。因众多现实原因,在没有条件按“综合体”推进但仍需尽快推进建设的站点,笔者认为应根据实际用地情况,在有限程度内扩大方案研究范围,以征拆复建+建筑功能形式创新+周边片区微改造的方式,在方案设计上充分展现城市高质量建设的规划意图,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综合体”建设的目标,在《实施细则》试行结束,场站综合体新政策推出的中间阶段,最大限度的把握住轨道交通建设为城市提升带来的机会。

2复建方案融入规划意图的探索

2.1项目缘起

2019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规划署前路站所在片区按征拆物业完全异地安置的方式,全部规划为产业和公共服务功能,以应对老城区产业和公服空间不足的问题。但受制于用地条件紧张,征拆补偿成本高昂,居民留在本地的愿望强烈等原因,政府的理想规划意图较难实现,仍需要按照全部原址回迁的思路进行。

2.2探索融入“老城市,新活力”规划意图的可能性

经过同广州地铁集团的多次深入沟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议本项目采取较为折中的办法,在满足复建需求,不影响工期,不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资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增加公服设施、引入更多办公空间、更新改造片区人居环境,尽可能融入“老城市,新活力”的规划意图,见图1。

3规划署前路站复建及周边片区提升方案

3.1现状概况

署前路站为10号线与既有1、6号线的换乘站。为了预留署前路站至东山口站换乘通道,同时提升东山口片区老城市新活力新发展,沿署前路东侧扩大征拆复建范围,就该范围开展复建及片区提升方案研究。方案场地面积13630㎡:包含署前路东侧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纪念馆、工商银行地块、公交总站地块与庙前直街北侧地块。

3.2复建需求

根据广州市已有相关政策和案例,初步提出复建原则和思路:越秀区图书馆、陈树人博物馆、工商银行原址重建,按建筑面积1:1原址回迁;居住及底商按套内面积1:1原址回迁。按回迁住宅总量11%配置公服设施。

3.3现状问题

(1)道路交通问题公交首末站位置不合理:占用路面资源且位于交叉口,公交进站流线与庙前直街车行流线冲突,公交进出站流线均与行人交织;交通流线冲突:主要交叉口人车冲突,交通混乱;人行道狭窄:庙前直街人行道狭窄(1米),高峰行人、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步行体验差;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因地块周边有多个中小学,目前仅有沿路临时停车位35个,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上下学高峰停车难,逆行、占道停车现象严重。(2)景观环境问题主要道路行道树不连续;人行道上的几个树池,是附近居民公共活动仅有空间;街区内的小花园,可达性很弱,成了垃圾桶的堆放地。(3)公共开敞空间问题地块内公共开敞空间严重不足,仅有署前路小学前广场及内部一处街区花园;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待提升。

3.4复建方案及片区提升策略

(1)方案理念方案以“东山花园社区”作为整体设计理念,在满足复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理交通、升公服、优布局等规划手段,通过地铁站的建设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见图2。(2)策略一:理交通,构建老城市多首层慢行街区优化道路交叉口控制:公交首末站挪进建筑首层架空空间;优化交通组织:公交车经署前路掉头到达,禁止署前路方向车流进入龟岗大马路,优化交叉口斑马线,实现最便捷的步行过街;优化道路设计断面:利用建筑退缩空间在庙前直街增设人行通道(1m→2m)和非机动车道(1.5m→2m)宽度,增设1条机动车道,高峰期作临时停车位;优化地铁换乘:打通地下通道,实现不出站三线换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配地下公共停车泊位和配建停车泊位(385个);塑造地面、连廊、屋面多层次步行尺度的首层平面,提供丰富有趣的人行体验,引入艺术内街,打造慢行微循环系统。(3)策略二:升公服,打造全景花园式公共服务空间按照复建住宅面积的11%配置公服设施;优化署前路小学入口广场位置;通过层叠退台设计手法,打造空中花园式公共服务空间系统。(4)策略三:优布局,策划新活力立体复合邻里空间充分利用与地铁建设工程同步开发的机遇,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将多重复合城市功能立体化布局,营造全天候活力街区,见图3。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城市发展理念与轨道交通复建方案相结合,城市综合提升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规划引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轨道交通场站复建方案的新思路是非常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针对目前广州市轨道综合体建设推进困难的现实问题,提出较为折中的办法,以复建方案的优化来实现规划意图,并以署前路站复建方案为例,以三大策略来提升站点周边城市片区,满足复建需求,补齐配套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将成为践行“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突破点。该项目作为首个研究案例,也将推广至广州正在建设的同类项目,为政府的项目审批及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奋进的城市出新出彩[EB/OL].(2009-04-11)[2019-12-11].

[2]刘烨,唐娟娟.基于空间存量优化的“TOD+更新”一体化统筹单元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2018(7):6-10,27.

作者:赵琳 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