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公共建筑,顾名思义即指的是“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比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旅游建筑等,均属于公共建筑。而对于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来说,则是面对建筑业发展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作出的有效举措,即通过设计方案“绿色”的体现,在保证公共建筑具有价值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本文则以公共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评价的概念及内容为切入点,进一步对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系统,希望以此为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工作提供有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原则;系统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迅速。虽然建筑业与经济呈现了协调发展的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因此,便有必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绿色改造,尤其是公共建筑,通常体系庞大,涉及的专业、学科内容繁多,所以需设计合理科学的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并重视其设计方案可行性、科学性的有效评价,保证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绿色”、“节能”、“环节”等优势[1]。由此可见,本文围绕“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公共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评价的概念及内容分析
1.1基本概念
对于公共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来说,指的是基于公共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原则范围内,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同时利用数理化、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对设计方案对项目主体带来的满意度进行综合性评价,进一步使设计方案体现出优化、可行,且科学的特点。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和普通的建筑设计方案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需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绿色理念考虑进去。并且,基于设计期间,需综合考量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要素以及地理形态等,然后结合收集的建筑信息资料,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优化、环境污染最低化、建筑成本控制最优化的设计目标。由此可见,公共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评价充分侧重“绿色”理念的体现。如下图1所示,为基于雨水系统的公共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流程图。
1.2具体内容
从现状来看,国内外在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方法当中,均无通过某一个绿色建筑项目为视角,分析主体获取收益的内容;但是,在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统筹分析得出了四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①经济成本。即在公共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评价当中,需将经济成本内容考虑其中,从而保证方案的可行性[2]。②资源效益。在公共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评价过程中,需考虑资源效益要素,明确设计方案的实施示范能够获取所需资源效益,进而保证设计方案执行的合理性及科学性。③环境效益。此效益又包括了自然环境的需求、建设项目带来的消极环境影响等,在方案设计评价过程中,需综合考量环境效益要素。④社会影响。即在公共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评价过程中,考量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权衡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人文效益影响等等。
2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要点分析
如前所述,对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的概念及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从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效益的保障角度考虑,在评价改造开展之前,把控公共建筑绿色建筑改造方案设计要点非常关键。总结起来,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2.1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需把握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材料选用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使用可循环使用及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与此同时,在建筑设备选择方面,也需考虑到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比如:科研选择使用太阳能设备,择优选择对环境污染低的设备等,以此降低环境污染,进一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2融入能源节约及自然环境合理利用理念
一方面,在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融入能源节约理念,重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合理科学应用,并尽最大限度将可再生能源当作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运作能量。基于设计期间,需对自然采光及通风合理利用,使建筑照明形成的能量消耗有效降低。基于建筑工程运作期间,需合理利用空间,使建筑的实用价值提升。并且,需对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严格控制,避免材料滥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需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综合考量建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等,然后合理选材,既考虑到材料的美观性,又要保证材料的实用价值,避免浪费问题的发生[3]。并且,基于选材期间,需对气候环境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进行充分考虑,使后期由于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充分考虑建筑主体的喜爱偏好,合理选材,将建筑物的本质意义展现出来,体现建筑物所在地的人文特色,使公共建筑体与环境融为一体,进而实现与人和谐共生。如下图2所示,为基于人文景观的绿色建筑示意图。
2.3重视设计方案的安全性
基于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需将安全性作为一大前提条件。比如:基于室内公共建筑绿色改造设计期间,需尽可能选取天然材料,对于油漆涂料等相关材料,需选用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使业主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4]。通常而言,建筑材料的污染性比较高,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并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公共建筑的活动主体进行充分考虑。此外,基于室外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需对场地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考虑,纳入:室外景观、停车场、道路等要素,然后进行合理科学设计、改造,保证室外公共建筑的安全性。
3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系统分析
掌握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要点,是保证获得优良评价结果的前提。而构建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体系,则是保证评价工作科学性及规范性的有效保障。所以,需充分了解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系统。具体如下:
3.1构建原则
在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体系构建期间,需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设计结果进行合理描述,对改造方案提供有效建议,确保方案执行过程中能够充分贯彻“绿色”建设目标。2.系统性原则。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需对原评价当中的重点影响内容加以考量,侧重评价的层次性,使评价分析过程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以此为基础,使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层次性更加清晰,保证各层次之间的关联性更加紧密,进一步将整体评价体系的完整性有效体现出来。3.整合性原则。基于评价体系构建期间,需对原有评价当中的重点容易加以了解,然后进行实质性评价,进一步以定量指标及定性设计方式,使评价体系的整合性得到有效实现。此外,在定量评价过程中,需使用权重值,进一步对被评价对象的项目比加以明确[5]。4.开放性原则。基于评价体系应用期间,需秉承开发性的原则,保证使用者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对相关方案进行评价。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对评价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存储,进一步把用户对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的评价内容向系统平台保存,使改造人员在评价重点总结期间能够顺利、有序进行,使评价的实践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3.2构建系统
在评价系统构建过程中,需重视评价指标与子系统的构建,并合理制定评价等级与决策变量。具体构建系统内容如下:(1)评价指标与子系统的构建。对评价原则及模型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则需进一步对子系统及评价指标进行构建。此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要因素对方案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让评价等级设置体现出科学性的特征优势。从评价方案的设计及特征层面分析,其目的是使相关评价指标的构建得到有效实现。基于整体评价体系当中,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场地、建筑、物理环境的改造设计标准等。此外,各子系统需确保纳入进节能系统改造设计方案当中,最终使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2)评价等级与决策变量的合理制定。基于公共建筑绿色改造设计方案评价体系构建期间,需确保与评价的决策指标保持统一性,让一致的技术指标与具体的项目有效结合起来,让此项技术在不同实践过程产生的结果,能够为系统评价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6]。此外,基于决策变量存在差异的条件下,权重值需将决策变量当作基础,将满分评价当作重点内容,基于专家调查与评价过程中,将最终的基础评价指标确定下来,以此代替权重值,最终保证评价等级与决策变量能够合理制定。
4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绿色改造设计方案设计评价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经济成本、资源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四大方面的评价。为了获取优良的评价结果,需在设计环境对建筑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并融入能源节约及自然环境合理利用理念,重视设计方案的安全性等。此外,还需要充分把控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系统,以此使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得到有效保证,进一步全面提升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为公共建筑绿色改造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提升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忍.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研究[J].居舍,2020(09):83.
[2]杨敏.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03):106-107.
[3]王志刚.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公共建筑改造方案设计绿色评价体系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4):9-12.
[4]梅早康.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评价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26-27.
[5]陈平,蔡洪彬,王月涛.数字技术与绿色更新: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更新方案设计研究框架建构[J].城市建筑,2017(04):34-37.
[6]尚贝.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方案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65.
作者:于海清 单位:开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