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排涝闸工程设计方案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排涝闸工程设计方案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排涝闸工程设计方案浅析

摘要: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丰富,对排涝要求和排涝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利用排涝闸排水是有效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提升防(洪)潮保障水平的重要措施。文章以绍兴上虞区虞北平原崧北河综合整治工程为实例,针对工程中的新建排涝闸设计方案,展开多维度的论证比选,包括排涝闸设计的闸址、规模、消能措施物模验证、启闭机型式、防渗措施等方面,以期为河网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平原河网;排涝闸;设计方案;多维度;比选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河荡湖塘众多,河流密布,平原河网的防洪排涝压力较大,完善区域的排涝体系,提高区域与防洪排涝水平,对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使整个河网联合排涝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优,平原河网排涝闸设计时,需考虑地形、地质、施工条件、排涝能力、水文、运管、投资等因素[1-2]。绍兴市上虞区虞北平原崧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虞北平原“四横三纵”中的一条纵向排水骨干河道,对排涝要求和排涝标准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可满足当地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的需要,对完善钱塘江上虞区防洪潮能力,增加可利用土地、确保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重要基础设施等方便都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钱塘江南岸,属于中下游强潮河口区,潮位变化很大。工程挡潮排涝的核心是闸门和启闭机[3-4]。本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流和泥沙条件复杂,设计需要合理选择排水闸闸址,尽量将水闸轴线与江堤垂直布置。在设计阶段,为给平原河网水闸工程设计提供充足依据,有必要对闸址、规模、消能措施物模验证、启闭机型式、防渗措施等进行多方案比选[5],以保证排涝闸设计的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综合最优。重点是复核水闸排涝规模,选择合理的启闭机型式,优化闸下消能设施布置。

2自然条件

本工程地址位于绍兴上虞区,属钱塘江中下游南岸,区域地貌属钱塘江三角洲相堆积,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从上到下分别为钱塘江相新近冲淤物,全新世河海相沉积和晚更新世海陆相沉积及中更新世陆相沉积。地下水主要为浅部粉土粉砂层的孔隙性潜水,以HCO3.Cl—Na.Ca为主要成分,对水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弱侵蚀性。区域大地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钱江台裙带,余杭-嘉兴台陷的东南部。区域工程地质第①-0层塘身填土,为新近修堤堆筑;第①-1层冲填土,局部为塘身填土,为新近冲积土;第②-1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第②-2层粉土夹粉砂;第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③-2层粉质粘土夹粉砂;第③-3a层为粉质粘土;第④-1层为粉质粘土,可考虑作为水闸桩基持力层[7]。本段地层对地下混凝土结构及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3水闸设计方案比选

3.1闸址选择

本工程同时具有排水和挡潮功能。根据拟建三号闸与堤防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选择并比较水闸位置。方案1:布置在堤内。拟新建水闸布置于堤内侧,闸与堤轴线距离约110m,为此,闸两侧堤线内凹,单侧堤长增加182m。主体工程在现有1级堤防内施工,为确保大堤安全,待主体工程完工验收并达到设计防洪(潮)标准后,再进行本工程水闸施工。方案2:布置在堤上。拟新建水闸轴线在平面上与堤轴线重合,堤顶交通道路与闸室交通道路基本呈直线贯通。外江侧新建两个空箱式盘头与现状堤防相接,作为水闸外江侧翼墙,。闸址比较在其他布置结构型式不变下,对水闸总体布置变化作经济技术比较见表1。经综合比较,虽然方案2在枢纽布置方面具有交通顺直、美观,且不占用护塘河,不影响现有水系的优势;但方案1水流流态更加顺直、闸下冲刷深度更小;非汛期临时围堰的施工难度小;相应度汛风险小;且工程投资较低,经济优势明显;运行管理较为方便。因此,推荐方案1,新建水闸闸址在堤内布置。

3.2规模比选

平原产水量计算根据设计暴雨和不同下垫面情况下得出,平原总面积480km2,其水域面积61km2,水田面积284km2,城建区面积130km2,山区丘陵面积5km2。设计20年一遇暴雨下总产水量约为1.44亿m3。本次拟定新建排涝闸比较方案见表2。经过计算各方案,河道各代表点20年一遇的水位见表3,各水闸20年一遇总排水量的统计表见表4。由表3和表4可知,在推荐河道规模下,增加水闸口门规模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原河网最高水位,并增加总排水量。方案2比方案1增加一孔,新建闸门规模为4孔×6m增加到5孔×6m,平原河网各代表站水位下降0.01~0.04m,平原河网总排水量增加到185万m3;方案3比方案2增加一孔,新建闸门规模为6孔×6m,平原河网各代表站水位下降0.00~0.03m,平原河网总排水量在设计工况下增加约100万m3;方案4优于方案3,新建闸门规模为7孔×6m,平原河网代表站水位下降0.00~0.02M,平原总排水量只增加7万m3;新水闸增加了出口闸门的宽度,增加了平原的总排水量,但也会减少其他周围出口闸门的排水效益。综合分析平原河网上游河段高水位变化及平原总排水量,新建水闸规模选择总净宽36m(6孔×6m),闸门底板顶高程-0.5m方案,即推荐方案3。

3.3物模比选

模型上游取闸上300m,闸下至钱塘江堤线以外250m附近,闸下河道与钱塘江汇合口横向宽度约400m。局部动床范围为闸下板桩末端至钱塘江合口外侧,冲刷坑基本呈矩形布置,模型尺寸约为3.0m×9.0m,合原型约120m×360m。模型布置如图1所示。模型上方区域设置为压力边界(P);上游为水位边界(H),并设置一定的初始水位;下游为压力出口并设置相应的水位(P);底面及两岸由于受到闸底板、河道底高程及岸坡等地形限制,也采用了对称边界(S),或采用壁面边界,表示无通量且无剪切;壁面采用无滑移边界。根据排涝流量和系数,试验测定了新建闸六孔全开闸下自由出流时的的排涝能力,成果见表5。闸下排涝能力在特征工况水位作用下,计算相应结果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内河正常水位为2.80m的自由出流条件下,过闸流量为343m3/s;在起排水位为3.10m的自由出流条件下,闸门流量为412m3/s;在3.47m(P=5%设计水位)自由出流条件下,闸门流量为476m3/s,比设计流量400m3/s多19%,因此,三号闸的规模对应的排水能力能够满足要求。

3.4启闭机机型比选

水闸启闭机常规有螺杆式、卷扬式和液压式启闭机3种型式[8],各自的优缺点如下:(1)螺旋提升机: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维护简单的特点,但存在传动效率低、运行速度慢的缺点。(2)卷扬启闭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启闭速度快的优点,双吊点卷扬机采用机械轴同步,可靠度高,是最普遍的启闭机应用类型。卷扬式启闭机的日常维护也相对简单,管理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操作和操作维护技能。(3)液压启闭机:优点是技术先进,液压操作的启闭速度是可调的,设备外形美观(外观无油脂)、布置紧凑等优点;但是液压系统具有各种功能的阀组,运行围护保养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运行操作相对比较复杂。综上所述,从本工程的运行要求、结构特点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考虑,水闸的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推荐采用卷扬机型式。

3.5闸下防渗墙结构方案比选

根据工程场地的自然条件,排水闸室的基础是粉土层,采用C30灌注桩φ800作为闸室的基础。为了满足水闸地基的渗流稳定[9],在闸室下方和两侧的空箱岸壁设置上下游、左、右封闭防渗墙。闸室上下游铺盖和防渗墙未在闸下增加防渗轮廓。防渗墙拟采用的结构方案如下:方案1钢板桩防渗墙:在闸室的上下游两侧的防渗墙采用钢板桩,钢板桩埋入与地基土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根据JTS153—3—2007《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技术规范》[10],取耐腐蚀值,每年两侧腐蚀速速度为0.05mm。当50年的使用年限后,两侧总腐蚀量约5mm,腐蚀厚度在钢板桩的设计中加以考虑。方案2高压喷射防渗墙:利用灌浆机的灌浆管提前钻至预定深度,设备喷射高压水和高压气体切割土层。当喷射的动水压力超过土体强度时,土体将逐渐脱落,一些土壤小颗粒将从地面冒出来。在冲击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其他土颗粒将与泥浆混合、凝固,成型后就是连续的防渗墙。由于造价等原因,未考虑其他防渗方案如地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等。两个方案的综合比较后,推荐设计方案1,见表7。

4结语

上虞区虞北平原崧北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三号闸参与将虞北平原涝水排入钱塘江,将有效提高虞北平原的排涝能力,结合闸址、规模、消能措施物模验证、启闭机型式、防渗措施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比选方案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平原河网排涝闸规模论证需结合周边水系运行调度,不但要确保单闸设计的安全性、先进性,在有效提高虞北平原的排涝能力时,还要考虑河网联合排涝的整体效益,。(2)粉砂土地基的水闸渗流设计极其重要,闸下采用钢板桩围封防渗效果较为可靠。

作者:徐剑 郭宪艳 徐进刚 单位: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