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方案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方案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根据国内相关学术研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方面总体上属于轻度抑郁群体。来华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从学术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三个维度设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方案。

关键词:来华留学;跨文化适应;学术适应;文化适应;心理适应

在跨文化适应研究领域,研究者们主要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心理适应与文化适应两个维度,但是国际学生与其他跨文化旅居者不同的是,他们拥有学生的身份,因此对于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应该放在学术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三个维度上来研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属于插班式的培养模式(语言生培养除外),本方案是以来华留学生新生为培训对象,在学分制课程体系下以必修课程的形式,每周1次,为期一学年的跨文化适应培训课程。

一、来华留学生的学术适应培训

(一)来华留学生学术适应培训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大多数是学分制课程体系下,学科领域大类招生,大类交叉培养,学生们先通过通识教育对所学学科有了全局认识,在入学一年或半年后再根据对自身的学术兴趣,职业规划选择专业。这样的培养模式更为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为其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发展平台和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大致上采取趋同培养模式,而留学生适应起这种模式便比较困难。首先,面对复杂的课程体系,留学生由于对选课系统和培养方案的不了解,选起课来比较盲目。其次,留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尤其在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知识的欠缺,在课堂上跟不上中国学生的进度,使得厌学情绪滋生,逃课行为严重。再次,对于中文授课的留学生来讲,语言更是其学习途中的拦路虎。虽然进入专业学习,中文授课的留学生都过了hsk4级,但是这对于能听懂专业性极强的大学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之授课老师的普通话发音等原因,这极大地影响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如果留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课堂教学方式,考试制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等,极易导致他们学术的失败。总之,对于留学生学术适应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使其能够在中国的学术体制内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二)学术适应培训方案设计

首先,学校应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如:在对外汉语课程中加开专业汉语课程;对于留学生集中进行基础学科的补课;制定系统完善的、双语版本的培养方案与选课手册。再次,在对留学生的学术适应培训方案设计方面,应使留学生了解以下内容:中国教育制度,本校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与选课方式、校内外学习资源利用、与教师沟通方式、学习策略与考试技巧等。同时,不能将培训内容一味地集中于中国的情况,而应该充分地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中国教育模式与自己国家教育模式的差异,了解差异是接受差异和适应差异的第一步。在培训方法方面可利用专题演讲、个案研究、跨文化分析、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来华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培训

留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一是:适应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从中学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转变;二是:面临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问题。大多数留学生都是17-25岁,根据八阶段理论,青春期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成年早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亲密与孤立,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支持。根据相关研究,国际学生的心理适应是指国际学生在跨文化转变中在生活变化这个压力源刺激下,对旅居经历进行评价、使用策略缓解压力的过程。对于国际学生的心理适应,笔者倾向于采取kim提出的“压力—适应—发展”的动态适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流中,一个文化个体或群体向另一个文化学习和调整发展涵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表现为“压力—调整—前进”这样一个动态的形式。在这一理论中,压力被认为是正常的心理,而不是失败的表现。因此,跨文化心理适应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留学生利用好自身的压力,将其转变为发展的契机与动力。首先,学校应该完成对留学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及时筛查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好干预工作,同时使得整个心理适应方案设计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有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是经过多名心理学专家和学生工作一线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其一部分可以完全用于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培训中。同时,由于国际学生的特殊性,在培训方案中还应该重点介绍跨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如:u型曲线理论、w型曲线理论、文化休克理论、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双维度文化适应策略理论等。让留学生充分地关注并了解自身的心理感受,减少焦虑感和挫折感,由对压力源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解决方案的关注,增强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还应引导留学生有一定的生涯发展意识,树立以终为始的观念。同时利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让留学生们利用团体的资源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释放压力。

三、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培训

国际学生的文化适应是指国际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和运用东道国的文化,并在自身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中寻找到平衡,获得多元文化者的身份。根据笔者了解,大多数招收留学生的高校都为留学生们开设了中国概况、中国文化等课程以帮助留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融于中国文化。而这些课程更多地集中于介绍中国的各种文化符号。如:京剧等。而根据文化冰山理论,浮于水面上的各种显性的文化符号(如:建筑、音乐、语言等)不过是该文化的一小部分,而潜藏在水面下的隐性部分(如:思维模式、时空观念、意识形态等)则反映着该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很多信息不需要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传达,人们更多的是靠早已内化于心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人情、默契等进行沟通。因此对于国际学生的文化适应培训因重点地关注一系列非言语因素,如:中国的国民性、思维模式、社会规则、人际交往特点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应让留学生关注自身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各方面的差异。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文字材料、电影、纪录片、跨文化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使得留学生在充分地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后,能够善于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及跨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这除了通过自我评估、个案研究、危机事件法、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以外,学校还应该为积极为留学生搭建各类社交平台,如:汉语角、留学生进社区等各类活动,让留学生能够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中国人,更深入地接触中国社会,使得留学生们除了本国同胞和留学生朋友之外,能够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如今,出国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学生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因无法完成跨文化适应而导致学业失败,这不仅是个人和家庭投资的失败,甚至也两国之间投资的失败,因此开展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是高校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戴晓东,顾力行.跨文化适应(一)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3]吴为善,严慧仙著.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省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雨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