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州市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方案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医院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体现了一个城市对居民的关怀,人性化的医院设计在此体现得至关重要。本项目功能分区,建筑室内外环境等均落足于人性化,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关键词:医院;设计构思;人性化设计
1项目背景
根据《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天河区《关于加快推进天河区东北部地区三级医院规划建设的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天河智慧城”天河“一号工程”建设、完善天河区东北部地区配套整体规划,建设一间以重点专科为主导的“大专科、强综合”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前期分析
广州市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以重点专科为主导的“大专科、强综合”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定位为一间集医疗、急救、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公立非营利三级综合医院。本项目规划病床数980床,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8154m2(87.23亩),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9159m2(73.74亩)。总建筑面积22385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1170m2,地下建筑面积92685m2)。广州市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主要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内容为三级综合医院,二期建设内容为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选址位于天河区东北部柯木塱龟岗的肉联厂地段,地块北邻广汕二路公路,东面是坳头南街,西门为塘石南街,北门为公坑规划道路,南面为火炉山山脚。设计北面为东西走向的广汕路,西北角有规划路穿过用地。其余为现状小路。
3设计构思
项目难点:作为高容积率下集中式的综合性医院,在满足流畅功能需求的同时,怎样利用山体资源给予医生良好的办公环境,住院病人有良好的休憩空间是本设计的难点。解决问题策略:设计通过方正的建筑布局,合理的柱网模数满足门诊、医技、住院的需求。并在面向山体景观方向打开景观面,引入生态绿轴,把住院融进山体景观里面,住院相对独立,对内联系门诊和医技部分可以有内部的景观绿轴,成为患者康复休憩场所,住院对外面向上体景观打开,最大限度利用山体景观,给予住院病人有良好的住院康复环境。
3.1方案推导及形体空间演变
(1)建筑体型从整体性出发,在平面紧凑集中,柱网规整的基础上适当切割体型,满足各面整体形象需求,绿谷部分采用错层平台与通透条形窗给予医患休憩康复长多,利于医患生理与心理需求。住院部通过角度旋转,照顾山体景观的同时,南北通透,结构统一,外形美观。(2)引入生态绿轴,作为康复绿谷,保证门诊医技四面的通风采光需求,也满足住院部分的通风采光需求。并最大限度利用东南两个面的景观资源。
3.2总平面规划分析
本方案根据医院功能,把建筑组成一个一个的建筑组团,合理地分布在用地内,能充分契合用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条件,使得建筑布局与不规则地形相协调。在一期建设用地内,门诊、医技、住院组团呈“品”字型的布局,在“品”字之间组织各组团的流线,形成独特的室外空间,引入生态绿轴,作为康复绿谷。二期建设用地内,转化中心以及部分的院内生活设一建筑组团,与医院其它组团相对独立。用地只有两边接壤城市道路,设置两个主要出入口,3个紧急出入口。主要入口设于用地西侧,车流在城市支路进入。主要出口设于用地北侧,车流驶出广汕公路。3个紧急出入口设于用地西北侧与东侧,供救护车与后勤车辆紧急使用车流流线可分为三种,患者一方车流、医院工作人员车流以及后勤供应车流。患者一方车流、医院工作人员车流以及后勤供应车流由西侧主要入口进入,通过临近车库入口到达地下室“交通核心”或各自的停车区域。患者一方车流、医院工作人员车流从东北侧车库出口驶出到达主要出口,后勤供应车流东侧车南库出口驶出通过院区道路到达主要出口。一期人员从北门广场进入,二期人员从西门广场进入,然后到达各功能入口,人车分流。
3.3景观资源的利用
设计通过引入山体景观,打造生态绿谷,通过折线形把多种铺地与绿植整合起来,从南面引进,东西面引出,结合建筑挑台与平台,打造多样性建筑景观。并结合多种绿植,形成多层次绿化景观。对于各种环境空间,采用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系统,包括建筑小品、绿化庭院、广场绿化、建筑周边绿地水体、架空花园走廊、道路绿化和屋顶花园等多种多样的绿化形式,形成立体交叉式的绿化景观,活跃空间气氛,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
3.4造型设计
作为天河区重要的医疗建筑,建筑整体形象需具有新颖与标识性。设计通过采用就诊常用医盒药品作为建筑体型叠合的形象,提取生命之DNA条状线条作为缠绕在建筑周边,并采用DNA横向连枝作为建筑大小条窗与表皮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利用让医疗建筑标志性明显,建筑形式清晰、精致,体型简洁,视觉效果良好。现代建筑的外观与周边建筑整体和谐,局部还采用横向遮阳,立体遮阳的手法,局部木百叶点缀等给予岭南建筑良好的呼应。
3.5功能分析
3.5.1功能布局
医疗功能体系模块化的平面布置,各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分而不散。宏观上以环形功能流线空间联系门诊、医技和住院,形成高效合理的医疗流程;微观上强化门诊科室与其关系密切的医技科室之间的对应度,减少不必要的穿插。根据功能块之间的关联度确定布局,如:产科靠近使用频率高的超声检查布置;手术室和血库同层设置,方便向手术室供血;中心供应设置在手术室下一层,利用洁净电梯可直接向手术室供给洁净物品等。同时,门诊模块式的布局和结构体系,医技则采用大开间、大跨度、弹性灵活的结构体系,为功能的调整提供方便。
3.5.2医疗空间设计
医疗空间设计充分考虑科学引导患者的流向与分布。东西贯穿的医疗主街是医院功能的中枢,通过医疗街联系各诊疗单元,路线安全快捷,形成高效易于识别的内部空间。设计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各个诊疗单元通过庭院、交通等空间自然分隔形成尽端,功能模块独立,候诊空间环境良好,便于患者使用和医护人员管理。内庭的设置使门诊90%以上的医疗用房享有自然通风和采光,患者和医护人员可以在宽敞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候诊、检查、治疗、休息全过程。
3.5.3地下空间的利用
地下空间按高功效原则布置。由于用地紧张,地下交通中心设在地下一层的门诊、医技、住院三大功能之间的位置,机动车均停靠于此,患者下车后经过大厅的自动扶梯或各医疗区的电梯可直达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住院楼利用用地高差,设置半地下室的地下夹层作为住院药房、营养厨房和餐厅,负一层为中心库房,负二层为后勤保障污染区,包括停尸间、垃圾房等,并通过地下单向车道的交通组织形成内部物流运输通道,以保证各种物品的运输。
3.6主要流线分析详解
3.6.1高效秩序的交通体系
在建筑外部交通方面,根据不同内部功能、不同流量等要求进行人流、物流等流线的组织和管理,为各种流线提供安全、便捷的出入口和通道,提高公共卫生防疫安全。本方案设计的儿科、急诊科、体检中心、感染科、医护人员、行政人员等均在首层设置独立对外的出入口,减少交叉感染和方便救治急诊病患。在建筑内部交通方面,病患的主要交通流线采用以“一环多核”的有机交通整体,以水平环形流线把多个公共交通核心筒连贯起来,流线清晰合理,并配备足够数量和宽度的走廊、楼电梯。针对不同性质的患者、不同洁净净化和污染程度的物流,科学地进行流程设计和处理,设置相互独立的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同时各个垂直交通体对应连接各个独立对外出入口,以防止相互干扰和交叉感染。
3.6.2安全的地下分流
由于用地紧张,地面无法设置大量机动车停车位,本工程将机动车停车全部设置于地下。充分利用用地周边市政道路,机动车从用地西面机动车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用地北面机动车出口离开用地,单向车流组织有序、快速地疏导车流,避免给城市交通增加压力。搭乘机动车的患者可通过位于负一层的地下交通中心下车,各诊疗区的自动扶梯和电梯把患者迅速送至目的科室。
3.7无障碍分析
各出入口均考虑了无障碍设计,有残疾人专用通道、扶手、卫生间,无障碍得到达建筑首层电梯间或楼梯间,建筑入口和地下车库均设置了残疾人停车位。使建筑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九学.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参考图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1).
[2]张慧.谈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15,27.
作者:刘楚惠 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