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招标行业发展趋势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招标采购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招标采购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在制度建设、采购模式、信息技术、信用建设等领域进行升级,更好地满足社会进行、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需求。
【关键词】招标采购;制度建设;信息技术、信用建设
党的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特别突出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招标投标制度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一项重要制度,以科学择优的原则体现了其竞争的本性,将在基本经济制度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果是明显的,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招标采购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诚信氛围尚未充分形成,信用机制的制约力未达到预期效果;二是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行政监督不能全部落实到位;三是现行的采购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四是信息化建设依旧滞后。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做好项目、服务好国家和社会是永恒不变的,新的竞争环境下,招标采购领域需保持持续发展,完善制度,接受并学习新技术,加快转型升级。
一、招标采购领域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招投标改革已被提上了重要议程。政府主管部门持续规范和引导,发动业界各方力量,正视问题,共商对策,推进招标投标改革和制度的完善。2019年全国招标中心系统工作座谈会深入研究讨论了当下招标行业的热点问题,明确了招标业务转型升级的7大重点,即《招标投标法》的修订、业务及交易平台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转型等。具体来说,实现招标采购的改革主要有三个突破口:体制层面,建立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和招标主体责任制;机制层面,建立信用机制和评估机制;技术层面,推进网络电子智能化招标。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招标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加快推进招标采购业务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招标行业发展趋势
(一)持续做好制度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制度建设要接地气,需要从采购需求出发,以解决问题矛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预防腐败为导向,以规范操作为目标,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着手做好《招标投标法》的修订,本次修订应重新定义招标范围,除了《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6号令)明确的项目外,建议将生产材料采购、物业服务采购、设备维修采购、运维服务采购等纳入必须招标的范围,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国有资本支出的监督需要。其次,制度建设必须促进技术发展,在平台技术成熟的前提下,要用制度建设突破地域和行业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发挥技术的最大效能,让各主体都能享受制度红利。最后,制度建设需要采购模式的创新,开标时间距离公告发出时间不得少于20天等规定需要予以调整。
(二)持续创新采购模式,匹配市场发展新需求
传统的分散式招标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采取集中式招标不但能节约招标成本,同时对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标准也有重要的作用。招标规模不断扩大,招标项目数形成一定规模,技术规范要求标准化,价格相对稳定的设备物资采购频次较高,该类物资采用框架协议采购对提高效率至关重要。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框架协议采购或将成为主推的采购模式之一,有利于规范和提升设备物资采购水平,降低采购成本。集中采购的定义可概况为:以集团公司为招标人,通过ERP等采购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子分公司同类设备、服务、工程项目信息,对同类标的物进行打捆招标,合理设置标段,实行统招分签。集中采购的本质是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采购策略。集中采购模式有3种,一种是集中定价分开采购模式,第二种是集中订货分开收货模式,第三种是集中采购统一调拨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采购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央企意识到规模化集中采购的重要性,逐步整合分散采购项目,持续推进集中采购。对于央企来说,集中采购一般指在企业总部、子分公司采购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聚合采购内容,实现采购的集中统一,增加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集中采购的优势主要在于:规模化采购,增加与供应商的博弈筹码,扩大采购优势,获取更大的优惠,降低采购成本。其次,避免重复采购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提高采购效率。面临的挑战是采购周期长,操作较复杂。集中采购数量规模较大,执行统一的采购标准,按批次定期组织,所以采购需求的汇总分类比较繁琐,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通过构建ERP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协议执行时间较长的,需要在合同中约定好价格浮动方式,降低供应商违约的风险。中国石化加强集体化采购,集中了原先分散在各企业的采购需求,大幅降低了采购价格,强化了物资供应过程的控制。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的发展,传统的集中采购周期长、效率不高的特点已经制约企业的发展。为了发挥规模效应,框架协议采购的模式被很多企业采用。框架协议采购是指采购方一次性与供应商签订工程、物资或服务的协议,协议一般只约定单价而不约定总价和数量,在协议期内,供应商不定期、不定量按协议条件多次分批按采购人要求提供工程、货物或服务。合同包括两部分,即框架采购协议和实时采购明细。在充分发挥集中采购优势的前提下,框架协议采购是一种理想模式。框架协议采购方式应按照“统购、统谈、分签、分付”的原则实施采购。统购是指集团采购管理部门汇集采购需求,统一招标采购;统谈是指采购管理部门组织采购需求方共同参与框架协议采购的开标、评标、定标和谈判过程;分签是指需求方根据需求与中标或入选供应商签订采购订单;分付是指采购需求方自行支付采购费用。关于协议的供应配额分配的原则,有根据主、辅、备供应商排序提前约定供货量或比例;也可以制定供应商选择方法,比如入围三家中再次就价格和交货期进行谈判,协议需要设置供应商淘汰、进位和补充的原则。采购模式实现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框架协议采购的逐步升级。集中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可以有效解决“一单一采”的弊端。利用集团公司集约化管理,形成规模优势,增加博弈筹码,提高采购管理水平。选取合适的采购模式是企业首要任务,实现框架协议采购成为衡量企业采购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关于框架协议采购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标准,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虽然框架协议采购优点很多,但缺乏有关法律制度依据,造成企业不敢轻易实施框架协议采购。
(三)持续发展平台经济,融合各种社会资源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平台经济(PlatformEconomics)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是依托实体交易场所或虚拟交易空间,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因素参加,并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之间进行交易或信息交换为目的的一种创新型商业模式。在平台经济中,央企具备集中采购的优势,能够实现规模效应,同时解决集中采购数据归拢时间长、合同分签慢的问题。电子招标平台对接企业ERP平台、供应商管理平台、专家库管理平台,使招标行业的业务划分更细致,为招投标提供数据服务,同时跨界为其他行业提供数据支持。此外,业务采购平台还可以与造价业务平台对接,提供价格数据,为造价业务平台提供支撑。平台经济对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高的专业性,并依赖于信息的聚集、精准匹配、互联互通。将双方市场或多方市场连接起来,是平台经济的基础。平台经济顺利进行需要激活网络外部性。平台的网络外部性可以分为两种。平台的成员外部性又称简介网络外部性,是指平台一类用户的数量影响该平台对于另一类用户的价值。平台的用途外部性又称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平台价值与使用该平台的消费者的交易相关性,尤其是与用户对该产品的使用数量相关性。因此,平台具有扩大自身规模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也包括质量。招标行业是平台经济特色的产业之一。招标企业不能局限于做单一的内容生产,而是要向多平台化方向发展,提升交易量和活跃度。招标平台要充分满足用户的价值主张,将平台的赢利模式建立在项目整体价值提升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招标人和投标人这两个关键资源,按照规范流程完成具体业务。从用户的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过程等方面入手,才能看清楚基于招标平台商业模式的逻辑关系及创新之处和发展趋势。
(四)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净化招标采购环境
加强招标行业信用建设,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招标行业健康发展。建立供应商信用信息归集、查询机制,完善信用基础数据库。加快互联互通,持续推动信用建设。社会各界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误解,主要原因是市场主体诚信一定程度上缺失造成的。由于诚信缺失,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往往被简化成最低投标价法,加剧了市场的恶意竞争,同时,合同主体履约管理简单粗暴,导致履约质量下降。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招标采购领域平稳发展,维护经济秩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是打破信息孤岛,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信用体系,完善信用档案,形成不良行为信息公开机制,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对诚信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
三、招标企业发展趋势
(一)持续做好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服务企业向数据企业转型
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建设是招标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招标企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工具。平台采用CA、文件加密、安全传输和时间标记等技术,为投标人创造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便利服务,包括项目智能推荐、投标文件编制指导,资格响应预评估,商务技术得分预评估,投标文件优化建议等。平台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评估,对投标人的企业资质信息、财务信息、业绩材料、产品及价格信息、投标频率、中标情况以及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数据采集,不断优化分析工具考核办法,逐步形成完整的投标人评估参数体系,实现供应商评估的实时性、动态性与可靠性。平台建设的意义不仅仅是实现了招标流程从线下升级到线上,更重要的是提升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的效果,并为数据的深度挖掘、开发定制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存储的信息资料通过大数据预处理模块,实现信息化向数据化的转变,完成招标资料的拆分、筛选、分类、汇总,形成具备大数据分析价值的大数据资源库,持续开发数据挖掘工具,实现数据驱动业务,为使用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招标文件标准化数字化程度不高,造成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编制繁琐,制约投标效率和评标效率;二是平台相对割裂,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信用数据、履约数据、业绩数据缺乏整合的制度支持,利用率低下,等等。
(二)持续拓展业务,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
招标采购领域推行全过程咨询服务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推行全过程咨询是投资人的需求。投资人整合咨询服务合同,期望委托给业务覆盖面广、业务能力强的企业,减少协调成本、投资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和管控质量。项目管理可以分为目标制定、合同编制和合同执行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内容相互关联,彼此影响,鼓励咨询企业向业务上下游拓展。招标资质取消后,设计单位、造价公司、监理公司已逐步开展招标业务。推行全过程管理是招标企业的发展方向,更是生存的需求。招标企业主要在合同编制阶段提供咨询服务,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具备业务拓展的基础。招标市场受到其他咨询机构的挤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招标企业必须转型,拓展其他咨询业务。目前,大多数招标企业已经开展了其他业务,比如造价业务、监理业务、工程咨询业务等等;大多数从事咨询服务的企业也开始开展招标业务。所以,扩大业务范围,实现咨询业务全覆盖是所有咨询企业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以招标业务为核心,孵化其他业务市场,不能一拥而上,应先明确市场定位,依据市场需求,逐步开展。同时,根据业务特点,做好组织结构设计和建设,按照全过程咨询企业的特点,完善管理机制和企业组织结构。最后,重视平台建设,招标业务平台、造价业务平台、工程咨询平台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持。造价平台为招标平台提供工程量清单编制、控制价编制、清标业务,招标平台为造价平台提供报价数据、工程信息,不断完善造价信息库。工程咨询和造价业务人员可以参与到招标文件的审查中,提前开展技术文件管理、图纸管理和造价控制,一定程度上提升招标质量。全过程工程咨询或项目管理的业务类型主要有PM、PMC、IPMT以及其他组合模式。项目管理服务(PM)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招标服务、设计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施工管理服务、试运行和竣工验收服务。项目管理承包(PMC)是除完成PM的全部工作外,还可以承担合同约定的其他专业咨询服务。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是指投资方与咨询公司共同组建一体化项目管理部,咨询公司按照投资方的委托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咨询服务。招标企业调整企业战略,结合现有业务范围服务内容确定未来服务产品定位,组合已有的业务板块,孵化新的业务板块,完善和拓宽业务链,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抓住商机,持续发展。
作者:胡耀宇 单位:中国神华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