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浅谈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进行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淇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应用下腹部切口分层撕开法,对照组患者手术应用下腹部纵切口常规分层开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疼痛情况、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9%(31/32),对照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7.5%(28/32),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13%(1/32)]低于对照组[12.5%(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疗效显著,可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妇产科

手术治疗是妇产科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临床上同一疾病采用不同术式治疗,预后会有一定差别。传统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多采用下腹部纵切口,但其有引起患者发生切口疝的风险[1],尤其对于多胎经产妇,因为其两侧腹直肌大部分是分开的,且腹壁肌肉较为薄弱,手术时选择下腹部纵切口会增加患者筋膜裂开的概率,甚至引起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2]。本研究旨在探讨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淇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纳入标准:具有手术适应证;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者。观察组患者年龄21~58岁,平均(34.6±12.2)岁,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28.5±0.8)kg/m2,宫外孕手术2例、附件手术4例、子宫手术6例、剖宫产术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35.3±13.4)岁,BMI为(29.8±0.7)kg/m2,宫外孕手术3例、附件手术5例、子宫手术5例、剖宫产术19例。两组年龄、BMI、手术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淇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腰麻。①观察组:采用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在下腹耻骨上缘3cm处做标记,沿标记做横切口,脂肪层选择切口中位处向下切开,脂肪层向两侧撕开,然后再撕开筋膜,分离腹直肌,暴露并刺破腹膜,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术毕,关腹。②对照组:采用下腹部纵切口常规分层开腹法,将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暴露并刺破腹膜,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术毕,关腹。

1.3观察指标

①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②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总分10分,分数和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记录疼痛时间。③愈合情况,术后3~7d评估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无红肿、无渗出为甲级愈合。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和脂肪液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手术期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9%(31/32),对照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75%(28/32),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术后切口的愈合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创伤情况、感染情况、患者营养情况以及开腹方式等。临床上传统妇产科手术常采用下腹部纵切口,但切口长度难以把握,切口过小影响手术操作,切口过长有引起切口疝的风险,近年来由于女性对美观的追求,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逐渐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应用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因为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解剖层级较为清晰,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患者出血量较少,对机体影响较小,故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以及快速康复[4]。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提示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较常规下腹部纵切口痛苦小。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更符合机体解剖学特征,可减小切口张力,故患者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与文爱珍[5]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观察组患者切口位置较低,且解剖层次清晰,利于术者手术操作和观察术野,操作中对神经血管影响较小,且术后疼痛较为轻微,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所以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另外,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术毕运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要拆线,降低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故安全性较高[6]。综上所述,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疗效显著,可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吕春凤.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切口愈合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66.

[2]胡叶敏.腹部横切口两种缝合法临床比较分析[J].医药前沿,2014,8(24):148-149.

[3]何健.探讨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5):62-63.

[4]袁孝禹,杨开琼,龚正梅.皮下脂肪不缝合在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121-122.

[5]文爱珍.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切口愈合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1):73-75.

[6]叶华珍.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15(1):80.

作者:申全枝 单位:淇县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