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延伸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恢复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延伸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恢复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延伸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延伸护理对产褥期初产妇生理、心理层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80例产褥期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包含90例产妇,分别对其实施延伸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照护能力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产妇的SDS和SAS量表分数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评分更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分值相比于护理前均明显增加,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各维度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产褥期初产妇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可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提升母婴照护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延伸护理;产褥期初产妇;母婴照护能力

产褥期指的是产妇分娩结束后,产妇身体和心理进行调节和康复的过程,通常时长为40天左右[1]。在此过程中,产妇主要是进行休养,尽快恢复自身生殖器官等各个器官的健康。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是初次生产,在照护自身和婴儿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极易出现问题,在临床中该时期的产妇需要格外重视。为其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的延伸护理。本研究选取180例处于产褥期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延伸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现将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80例产褥期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90例产妇。在研究组中,产妇的年龄均在22岁至30岁间,平均年龄为(24.12±0.45)岁;产妇的孕周在38周至40周间,平均孕周为(39.21±0.85)周。在常规组中,产妇的年龄均在23岁~31岁间,平均年龄为(25.13±0.51)岁;产妇的孕周在39周至41周间,平均孕周为(39.36±0.93)周。对两组产妇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本研究产妇及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纳入标准:产妇年龄在20~35岁范围内;产后产妇有1~2名亲属照顾;无精神疾病,无沟通障碍;患者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良好;无其他危重并发症。

1.2方法

常规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例如监测病情、健康宣教等。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延伸护理工作,详细如下:(1)建立延伸护理小组,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建立由护理人员、营养师、康复师以及育儿专家等共同构成的延续护理小组,并实施为期42天的随访观察。小组内成员需定期接受产褥期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并在产妇出院当天为每位产妇建立母婴回访档案,详细登记每位产妇的家庭信息、文化层次、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等情况,并制定针对性延伸护理方案。(2)随访:待产妇出院后,需每星期定期进行随访,在出院后14天、28天、42天对产妇实施家庭访视。值得注意的是,实施随访时必须加强对产妇的母婴保健延伸护理,观察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恶露持续时间、康复训练情况、新生儿有无脐带脱落等情况[2]。了解产妇乳头是否有破裂、乳汁分泌是否充足以及产褥期饮食不当等情况发生。对于产后恢复效果较差的产妇必须增加电话随访频率,以便加强护理效果。(3)产褥期护理事项:心理护理。初产妇为第一次生产,缺乏照护自己和婴儿的经验,难免会产生消极心理,如焦虑、抑郁等,所以护理人员积极地与产妇进行交流,及时解答产妇存在的问题,对产妇进行安慰,缓解产妇的焦虑心理。建立产妇母乳喂养的意识。对产妇进行延伸护理,使其了解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重要性,并对喂养的方法进行指导。产妇乳房护理。由于产妇的乳房直接接触婴儿,残留乳汁若不及时进行清洁,极易滋生细菌,对产妇和婴儿健康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对产妇乳房护理进行指导,提升产妇自我护理能力。饮食指导。告诉产妇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母乳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的SDS、SAS量表的评分,分数越低,产妇的心理状态越优。观察产妇的母婴护理能力。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hortform36questionnaire,SF-36)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x±s),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表示,数据对比应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和sas量表评分的比较

分析两组产妇的SDS和SAS量表评分情况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量表评分更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1。

2.2两组产妇母婴照护能力的对比

分析两组产妇母婴照护能力的水平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母婴照护能力更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常规组与研究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活力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3。

2.4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分别为98.9%、6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4。

3讨论

相对于已有生育经验的女性而言,无论是在经验还是认知深度方面,初产妇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在照护自己和婴儿时,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消极心理,而消极心理会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如新陈代谢出现紊乱等,最终影响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形成恶性循环。延伸护理能够在产妇分娩后,对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进行加强,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产妇的康复[3]。本研究选取180例处于产褥期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延伸护理对产妇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SDS和SAS量表的评分更优,由此可知,延伸护理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两组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更强,产妇分娩结束后为其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明显提升产妇自我护理和婴儿照护的能力,使其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妇经延伸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实施延伸护理时对产妇及亲属进行疾病知识的相关健康宣教活动,使其对产科护理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进而达到加强亲属对产妇的关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产妇安全感,降低产妇的焦虑感,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变化,有利于产妇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而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后使产妇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进而影响产妇的护理积极性,因此该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该满意度结果与以上评分结果相对应。

4小结

总而言之,处于产褥期的初产妇极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而延伸护理措施的实施,能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提升产妇的母婴照护能力,同时可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席卫娟,徐艳丽,张咪.延伸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2):306-308.

[2]赵林利.体质量管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体质量控制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6):76-78.

[3]杨梦晓.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妇产褥期心境、乳腺疾病发生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7,2(18):146-148.

作者:马瑞珍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