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微波照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危险因素方面来看,观察组各危险因素所占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及时给予微波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随着广大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在孕育新生儿时,选择剖宫手术的女性不断增加,同时也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不断增高[1]。这种情况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二次伤害,导致患者出现行动不便的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到切口的恢复情况,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且大部分患者都对妇产科腹部手术缺乏认知,极易导致患者在此过程中产生焦虑、不安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引发糖尿病、贫血等并发症。本文主要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患者25例,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6.51±1.56)岁,体重52~76kg,平均体重(64.41±1.63)kg;已婚19例、未婚6例。观察组施予微波疗法,患者25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7.14±1.14)岁,体重51~77kg,平均体重(65.14±1.23)kg;已婚20例、未婚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者;②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者;③熟知本研究,并签订知情书者。排除标准:①不愿意配合本次试验者;②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存在明显异常者;③术后切口严重感染者。

1.2发病原因

①患者自身过度肥胖,切口处的脂肪组织较厚,在手术受损后提高了脂肪液化的发生情况。②由于患者的伤口恢复能力以及代谢水平较低,增加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导致脂肪液化的增加。③我国的医学水平在提高的过程中还存在这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对患者进行电动手术时,极易导致切口处出现机械化损伤的情况,增加了切口处组织的坏死情况,从而增加了切口的愈合时间。④由于该病患者经常会引发糖尿病以及贫血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⑤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会出现切口缝合不良的情况,缝扎过紧会导致患者切口处的组织出现坏死的现象;缝扎过松,会出现止血效果不明显,增加了切口处脂肪液化的情况;若在缝合时留下死腔,局部炎症的反应会不断扩大;缝合组织层次对合不良容易导致切口开裂;患者一旦出现术后咳嗽,就会导致腹压增加,导致患者的切口张力不断加大,对切口愈合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若是医护人员对切口的清理不及时,容易引起切口感染,从而导致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不断增高[3]。若想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对主刀医生的培训,提升主刀医生的手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动作精细、轻柔;切开腹壁后,必须及时进行止血,并对齐切口,避免留下死腔;在对切口进行缝合时,一定要保证缝合间隙的恰当,缝线时应注意松紧度。②正确掌握电刀的使用方法,在切割组织时,一定要将电流控制到合理的范围内,电刀强度以刚好切割组织为宜;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电刀与脂肪组织之间的接触时间,避免出现反复切割的现象。③对引发并发症患者积极进行治疗,若患者为呼吸道感染,需在手术前后对该患者给予止痰止咳药;若患者为糖尿病,则需要在手术前控制患者的血糖,并进行检测[4]。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首先需要将手术切口处的纱布拆开,将切口处所渗出的液体进行清理,并将腐烂以及坏死的组织切除,随后将浸泡过大霉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液的纱布对患者进行包扎,3次/d,需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给予微波疗法,在切口清理结束后,使用微波对切口进行照射处理,30min/次,2次/d,需连续治疗2个月。1.4评价标准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②调查两组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低蛋白血症。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分析软件SPSS19.00进行处理,(_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两组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

在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中,对照组患者通过吸烟的引发率为12.00%,肥胖为20.00%,糖尿病为4.00%,高脂血症为8.00%,低蛋白血症为4.00%;观察组患者通过吸烟的引发率为32.00%,肥胖为40.00%,糖尿病为24.00%,高脂血症为32.00%,低蛋白血症为24.00%。其中观察组糖尿病、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与对照组之间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也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引起并发症的外在因素和患者本身的因素也比较多[5]。目前,我国对该现象的临床诊断标准尚未明确,且相关的预防措施也未得到完善[6]。该现象的原理可以归纳为:患者的切口处脂肪细胞受到破坏或直接坏死,从而引发并发症的发生。该疾病具有发病时间长、易感染以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外在因素和患者本身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方面来看,肥胖是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因素,其原因为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层较厚,具有较差的血运能力,将其腹部切开后将进一步影响其局部血运,抗感染能力及组织愈合能力均显著下降。此外,从治疗效果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微波照射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同时能够加快切口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分析相关原因,是因为此疗法具有杀菌能力,可有效预防细菌以脂肪油滴为培养基繁殖;能够有效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杀菌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加快伤口的愈合时间。由此可见,妇产科医生只有对切口感染的现象进行预防,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住院的时间以及切口愈合的时间,效果颇为显著。祁金金[7]研究员在类似课题中发现:微波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高于常规组的72.09%,且微波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6.37±1.70)d短于常规组的(9.45±2.64)d(P<0.05);这与本文的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及时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治疗,并使用微波法对切口处进行照射,不仅可以减少切口液化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了切口的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珊.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38-39.

[2]欧阳卓,孙晋萍,田秀兰,等.妇科腹腔镜手术脐部切口入路及缝合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1):1713-1716.

[3]马庆芬,王艳.腹腔镜手术对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1):3313-3316.

[4]牟珊,黎媛,肖芃,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微泡提高脂肪移植体积保留率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9,35(8):789-795.

[5]姚宇锋,孙红玲,许彩云,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9):1060.

[6]张国华.高压氧联合中药加压外敷对肥胖孕妇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8,25(6):382-385.

[7]祁金金.微波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3):53-54.

作者:姜翠玲 单位:徐州和平妇产医院妇产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