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后出血妇产科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院分娩产妇3182例,其中产后大出血42例,发生率1.32%。年龄20~41岁,平均27.4岁;孕周27~41年周,平均38.1周。
1.2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在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者为产后出血;出血在1500mL以上即为大出血。
1.3方法
处理原则为: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产妇采取头低足高位并注意保暖。如果是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应该通过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法,结扎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治疗。休克的产妇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2结果
2.1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27例(64.29%),胎盘因素6例(14.29%),软产道损伤4例(9.52%),凝血机制障碍3例(7.14%),宫腔感染2例(4.76%)。
2.2预后
41例治愈,1例因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3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3.1子宫收缩乏力
①全身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②产科因素,如产程延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③子宫因素,如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子宫肌壁损伤、子宫病变④药物因素如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
3.2胎盘因素
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和胎盘嵌顿。3.3软产道裂伤:产钳助产、臀牵引术等阴道手术助产;巨大儿分娩、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而产力过强;接生保护会阴不当。
3.4凝血功能障碍
①血液系统合并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②产科并发症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导致子宫大量出血。本组产后大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27例(64.29%),胎盘因素6例(14.29%),软产道损伤4例(9.52%),凝血机制障碍3例(7.14%),宫腔感染2例(4.76%)。
4护理
4.1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
注意监测产妇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皮肤粘膜颜色,发现有器官功能损害的应予积极有效处理。部分产妇对生产存在恐惧心理,尤其在发生出血时,所以护士应该耐心讲解有关生产知识,多积极开导关心产妇,予以心理安抚。
4.2患者体位
患者多采取头低足高位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保暖并予吸氧3~6L/min,并注意观察氧饱和度及氧分压的变化。
4.3控制并预防感染
产后出血患者易发生感染,所以应保持空气流通,阴道内或宫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并预防感染。
4.4产后出血的预防
应做好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监测工作,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因之首。在临床上要作好产前检查,产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相关处理,加强产后护理,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