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产科围绝经期植物神经失调诊治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产科围绝经期植物神经失调诊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产科围绝经期植物神经失调诊治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出现衰退,激素分泌大大减少,常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月经紊乱、植物神经失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骨质疏松、心血管病变等。其中植物神经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其诱发的因素主要是由于人体对内、外界环境变化或者刺激不能及时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出现一系列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植物神经失调直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本文主要是探讨围绝经期植物神经失调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03—2013-03黄石地区5家综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共210例。入选标准:年龄56~59岁,均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植物神经失调,出现月经紊乱症状≥3个月或停经3~12个月。血清学检查结果:卵泡刺激素(FSH)26.0~134.0U/L,黄体生成激素(LH)7.8~58.5U/L,雌二醇(E2)含量<200pmol/L。所有患者入组前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外乳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疾病,无子宫切除术史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的不明原因出血。入组前均未接受任何激素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105例,B组105例。2组年龄、病程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A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口服戊酸雌二醇,0.2mg/d,连续服药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1周后开始服用微粒化的黄体酮,6mg/d。B组口服谷维素20mg/d,复合维生素B片2片/次,3次/d。安定5mg/d,早晚服用,连续服用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采用皮肤交感反射(SSR)评价植物神经电生理。入选患者需要保持平静轻松卧位,记录皮肤表面电极电信号。采集电极置于患者手掌、足心,参照电极置于手掌和足背。电刺激持续时间为0.2ms,刺激强度保持20mA,扫描速度500ms/D,灵敏度0.1~2.0mV/D,带通在0.1~100Hz。对比2组SSR检查结果,患者尿液中的VMA含量和血浆中cAMP的含量变化。

1.3疗效标准

采用改良的Kupperman评分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显效:与治疗前比较Kupperman评分减少>20分;有效:Kupperman评分减少>10分;无效:Kupperman评分减少<9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SSR皮肤电位对比

A组安静时皮肤电位电压和冷刺激的皮肤电位电压均明显低于B组,上肢和下肢潜伏期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尿液

VMA,血浆cAMP和心电图R-R间期比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卵巢功能出现减退,雌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围绝经期症状。植物神经紊乱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失眠、心烦、焦虑不安、多梦、容易劳累等。本文结果显示,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植物神经紊乱。本文主要采用皮肤电位作为植物神经功能的指标,通过皮肤电位的改变反映患者机体交感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作用原理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释放冲动,从而反映患者机体节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本文结果显示,A组安静时皮肤电位电压和冷刺激的皮肤电位电压均明显较B组低,上肢和下肢潜伏期均较B组短VMA颔联和cAMP含量均较B组高,心电图R-R间期的标准差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激素治疗不直接影响或干预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但可改善患者的植物神经失调症状,调节机体激素水平,平衡内分泌稳定。治疗中需留意激素代替治疗的不良反应,如体质量增加、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增加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等。因此临床需注意激素药物剂量,一方面保证激素对于植物神经紊乱的调节以及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长期服用激素治疗对患者器官和组织等产生的不良反应。综上,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神经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更好平衡患者围绝经期体内的激素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玉婷 殷旭光 单位: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