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体腔内壁外的部位出现而导致的疾病。而实施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假如子宫内膜自行移植到手术切口部位,就会出现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病主要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其临床症状较为顽固,具有难根治、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见月经期加重,会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痛以及性交痛等,甚至引起不孕,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选择2013年8月~201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6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间诊治的6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在26~42岁,平均为(31.5±2.6)岁;病程在0.8~5年,平均为(3.4±2.1)年;所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大小为2.5~5.4cm,平均为(2.9±0.6)cm;病灶部位:4例在腹壁切口,2例在会阴切口;6例患者均有手术史,其中3例曾行剖宫产术,1例行经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2例行会阴侧切手术,所有患者均未见代谢性疾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心血管系统化疾病。
1.2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
6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手术切口瘢痕处疼痛,局部可触及较韧包块,常于经期增大,经后缩小,且包块活动性差,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超声检查均可见肌层或者皮下内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欠规则。
1.3方法
所选患者中1例因病灶较大,于术前3个月连续服用孕三烯酮实施治疗,每周两次,每次服用2.5mg,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避孕措施,完成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见4例腹壁切口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原手术切口周围,均未累及腹膜,2例会阴切口病灶位于侧切口周围,未累及肛门括约肌及直肠壁。术中用锐性分离法切除病灶,切除范围距离病灶边缘约1cm,术后将切除组织送检。全部病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
2结果
所选的6例患者均一次性将病灶切除,术后切口I期愈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无恶变迹象。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有恶变可能,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机制涉及经血逆流,激素,免疫,遗传,环境等多方面,至今亦未完全明确,而妇产科手术过程中将子宫内膜组织带到切口上,发生直接种植,是导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原因。本文所选的患者均存在手术史,表明手术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密切的关系。本病多根据病史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实施超声检查可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之肿块,无完整的包膜结构,最终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医源性因素所致,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尽量避免其发生,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好方法。由于异位内膜有侵袭性,病程越长,病灶越大,手术范围就会越大,术后恢复就差,且更易复发,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在对病灶进行切除时,最佳的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前期,这时包块边界相对较清楚,与周围组织的反应相对较轻,更容易将病灶彻底清除。切除范围应至少距离病灶1cm,尽可能保证无残留异位病灶,不应采取姑息治疗,对于较小,表浅病灶,可直接手术;假如患者的病变范围相对较大,边界不清晰,应在术前实施药物辅助治疗,能够提升病灶的切除成功率;若病灶不能完全彻底切净时,术后应用达菲林等药物补充治疗,避免再次复发。本文所选的6例患者均一次性将病灶切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痊愈出院,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病例。对于本病的预防,首先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质量,避免出现医源性腹壁切口内膜种植的风险。术中保持术野干净,对子宫腔进行擦拭时应注意干纱布需要远离手术切口,在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时,不可将子宫内膜穿透,将子宫缝合之后,再使用的手套、缝合针线及手术器械要予以冲洗;为了防止腹壁伤口上粘有子宫内膜碎片,在关闭腹腔后,需用生理盐水仔细的清洗腹壁切口。对于子宫肌瘤需要剔除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内膜层,避免将其损伤,防止发生内膜移植。在行阴道分娩时,保护好会阴,若出现软产道裂伤或必须行侧切术时,一定注意伤口处以甲硝唑充分冲洗,再按照解剖结构依次缝合,尽可能减少异位种植的发生。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法主要是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及术后病检,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尽早诊治是治愈的关键,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该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