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产科护理分析(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产科护理分析(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产科护理分析(7篇)

第一篇:提高产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方法

【摘要】妇产科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母婴的安全和健康。所以,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对母婴来说可以避免各种意想不到事故,能大大降低妇产科的医疗事故,为母婴的健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工作方法;母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渗透到人们对医疗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中。尤其是妇产科这种特殊的护理工作,关系到大人小孩两个人的健康,社会以及家属对其护理要求更为严格。因此,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妇产科护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深切体会到要提高产科护理工作,必须注意:

1产科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每一个科室根据病情的不同,对护士都有一定的要求。产科护理工作除了要护士和别的护士一样有耐心,对病人有如家人一样的爱心,还需要护士对妇产有一些医学护理的理论知识,熟悉掌握护理常识和技巧。比如对婴儿的护理,对产妇的护理等等,都需要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实践锻炼来作为工作能力的基础。所以,产科护理对护士的要求是:

1.1更新服务理念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讲究人性化、新理念,那么,我认为产科护士的新理念就是要首先树立新型的,更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严格根据产妇或孕妇的需要,自觉地、主动地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和护理,不要像传统的护理工作一样,等到病人按铃呼叫才懒洋洋地从护士站走到病房,为病人提供一些机械的服务,连对病人叮嘱几句,或者从心理上说几句安慰话的耐心都没有。这是不符合产科护理工作要求的。所以,做为妇产科的护士,我们要带着全新的服务理念,转变态度,从冷冰冰的医疗到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和产妇的需要出发,让产妇在轻松、安全、幸福的服务中,完成分娩过程,保证每一位产妇、孕妇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为她们提供舒服的、有质量的服务。

1.2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个好的产科护士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但要经过培训、自我修养、教育和不断的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责任心,以免工作中出现疏漏,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影响产妇、孕妇的健康,同时也影响医院的声誉。

1.3良好的沟通能力

产科护士的工作不但是对产妇、孕妇身体上的专业护理,还需要护士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从心理上减轻产妇、孕妇的心理负担,让她们轻松面对产期和备产期。当下各服务行业都在追求人性化,那么,妇产科的人性化护理就少不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有无意无地用表情、和轻松的语言、和善文雅的举止,在工作中给产妇、孕妇营造一种愉快、稳定的情绪,来调节医院这种特殊场合给产妇、孕妇造成的一种心理影响,消除产妇对分娩痛苦的惧怕,调动她们潜在的做母亲的信心。作为助产护士,更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疏导,并能及时宽容产妇的一切过激行为,用护士专业的特殊的人际沟通技巧,妥善调协产妇、医生、亲属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医患矛盾,让医患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

2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为了更好地为产妇、孕妇提高科学、合理、舒适的护理,作为产科的一名护士就要不断地通过工作实践锻炼、参加有关护理的培训课、通过自我学习等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让产妇、孕妇更加舒心地度过在医院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注意提高护士护理工作的能力:

2.1不断学习、接受培训

众所周知,提高工作能力的最好方法,除了更加努力外,就是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参加专业培训。作为产科的护士我们要在努力学习产科新型服务的模式外,还要学习产科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素养。比如,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的利弊、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等等,都是产科护士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2.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新的服务理念摆在产科护士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转变观念,放下负面的心理负担,轻松为产妇、孕妇服务。这就要求护士首先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对产科护理工作的需要,为患者提高更好地服务。其次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在工作中进行宣传,让产妇、孕妇及时了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区别,彻底了解自然分娩对大人和小孩的好处,让产妇、孕妇以及家属通过掌握自然分娩更科学、更健康的分娩方法后,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出正确选择。

2.3培养情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情商是指人们调节情绪、控制情绪的理智和能力。作为护士在平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应加强对自己情商的培养,使我们能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在有难度的临床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护士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工作能力。还可以通过举办“爱岗敬业演讲比赛”、“护理礼仪讲座”等活动,来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文化素养、能力技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们的护理人员在不断学习与锻炼中成为富有人情味、懂得理解,并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艺术的现代护理人员。

2.4提高对妇产科患者心理的护理能力

众所周知的原因,妇产科患者在就医时不免有害羞、恐惧、忧郁、紧张等心理特点,针对患者的这些特点,我们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护理:

(1)消除患者害羞、紧张的心理。从患者就诊入院后的热情接待到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再到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等等,都要态度和蔼、关怀体贴,用平易近人的交流方式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2)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要用负责、认真、积极的态度,以及温和亲切的语言和熟练的工作技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护士真诚与温暖的工作态度中,放下恐惧、焦虑的心理,从容接受治疗。

3结束语

总之,作为产科的护士,为了更好地为产妇、孕妇服务,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实践中通过探索、研究,并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培养,掌握更加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用行之有效地护理工作减轻产妇、孕妇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为她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推动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95-396.

作者:安清风 单位: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

第二篇: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法选择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24例患者,干预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26例患者,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感染率(3.8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且P<0.05。结论在妇产科围术期感染预防中行之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做出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妇产科围术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改善,而常规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感染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采取何种护理措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1][2][3]。为此,本院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展开了临床研究,主要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获得了满意的成绩,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研究探讨对象,共计50例,且排除脏器功能受损及精神障碍的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24例患者,干预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26例患者。对照组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46岁,平均为25.36±5.16岁;手术类型包括全子宫切除术(3例)、剖宫产术(1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4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干预组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45岁,平均为25.24±5.20岁;手术类型包括全子宫切除术(2例)、剖宫产术(1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3例)、卵巢囊肿切除术(8例)。对比后,两组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预防及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基础健康知识宣传等内容,干预组在其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干预。一是加强心理干预。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与其保持良好沟通,以便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同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做出耐心解答,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二是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如手术目的、注意内容、主治医生等,以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②术中护理干预。手术期间,护理人员需时刻观察手术情况,如患者意识状态情况、术中出血量情况、心率及血压变化等,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积极处理。③术后护理干预。一是科学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合理的饮食护理,应当以蛋白质丰富、易消化、低脂等食物为主,以此保证排便顺畅。二是合理用药指导。在医生嘱咐下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如使用剂量、用药时机等,以此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三是并发症护理干预。保持患者切口干燥,并随时检查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的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S15.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发生1例围术期感染,属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发生6例围术期感染,分别为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尿道感染,发生率为25.00%。可见,干预组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且P<0.05,x2=4.64。

3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妇产科手术治疗时容易出现围手术期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给予该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制定积极的干预措施,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从而全面预防感染情况发生[4][5]。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感染发生率(3.85%)与对照组(25.00%)相比显著较低,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围术期感染发生率上具有较高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改善。

参考文献

1何婧.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42):419~420

2张雅凤.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06):752~753

3陈建华,李华喜,武秀娟.循证护理在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8~29

4叶爱仙.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6):177~178

5李菊芳,马玉霞.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06):81~82

作者:叶伟 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

第三篇: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6.8±6.3)h、平均住院日(10.5±3.5)天、平均住院费用(3761.5±243.2)元、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8.6±8.0)h、平均住院日(14.6±4.2)天、平均住院费用(5738.5±356.4)元、满意度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妇科手术;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制订有工作顺序、有时间要求的护理计划[1],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积极、主动、有效的护理工作,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4.6±7.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成立研究小组选取我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小组的成员,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确保临床护理路径计划的顺利实施。

1.2.2护理人员培训由于护理人员较多,年龄、学历参差不齐,上班时间长短不等,这必然会影响到临床护理路径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聘请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意义、操作要点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设计临床路径表。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研究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1.2.3计划的实施入院时,护理人员立即热情的接诊患者,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及时询问患者的一般病情,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接诊时间,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状况、家庭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必要时做好记录,为患者营造温馨、宽松的就医环境,保持病室内环境卫生,房间内每天开窗通风,定时消毒,开水、插座等危险物品放置在高处,避免发生意外,充分的考虑患者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术前准备工作、麻醉方式等,使患者能对上述相关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麻醉前,告诉患者手术时可能出现的疼痛时间、原因及持续时间,使患者有思想准备,教会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及技巧,以缓解疼痛。由于患者对疾病了解较少,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怀疑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2-4],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疑惑,给患者耐心的解释,使患者能够放下心理包袱,全力配合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可得到显著的缓解。手术前,告诉患者饮食要合理,保证充分的营养,多休息,提高身体免疫力,术前6h禁食,2h禁水,术前1天及手术当日清洁灌肠。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敷料有无渗血,有无阴道流血,观察出血的颜色、量及性状,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手术后第一天,保持环境安静,疼痛的患者及时的给与止痛药物,术后6h使用腹带捆绑腹部,以减少伤口疼痛。术后第2~6天,患者采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疼痛,按摩腹部可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叮嘱患者术后补充水、维生素及电解质,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给患者提供充分的营养,以促进康复。术后第7~14天,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及时固定,避免松脱,指导患者及早进行术后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告诉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6.8±6.3)h、平均住院日(10.5±3.5)天、平均住院费用(3761.5±243.2)元、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8.6±8.0)h、平均住院日(14.6±4.2)天、平均住院费用(5738.5±356.4)元、满意度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制订有工作顺序、有时间要求的护理计划,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和护理,都有详细的要求[5-6],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6.8±6.3)h、平均住院日(10.5±3.5)天、平均住院费用(3761.5±243.2)元、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8.6±8.0)h、平均住院日(14.6±4.2)天、平均住院费用(5738.5±356.4)元、满意度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小玲.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190-191.

[2]袁冰.连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50-251.

[3]李思青,赵树红.心理护理对紧张性头痛患者自我效能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52-253.

[4]刘丽娟,王海燕.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54-255.

[5]李旭茹.陈伟月,孔肇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2007,7(8):116-118.

[6]张晓明.临床路径是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31.

作者:王伟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第四篇: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法:本文分别从法律方面、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利于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安全管理力度得到提高。结果: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服务理念淡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较为薄弱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漏洞。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行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消除安全隐患问题,还能够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解决对策

伴随临床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加,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已经受到格外重视[1]。护理安全主要指的是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患者并未发生与法律制度所规定内容外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生理功能结构等方面的损害、缺陷或者死亡等,其在护理过程的安全隐患较多,将会直接导致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妇产科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究,详细报道如下。

1妇产科护理安全的不安全因素

1.1法律意识淡薄。

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和安全为主,对于如何处理护理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受过严格训练,但是却忽略了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有关告知权利和知情权利的法律认识不足,这将是造成医疗纠纷以及泄露患者隐私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妇产科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量较大,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烦躁和急躁等不良情绪,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医疗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同时与护理人员的意识淡薄有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以及预见能力较差,将会造成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和不配合,若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以及沟通不足等,极其容易出现护理矛盾和纠纷。

1.2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足。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多样的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业务和素质要求较高。个别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在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医疗需求和患者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对于高危产妇和新生而言,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度不足以及对于患者和新生儿的病情掌握不够,将会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难度。此外,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许多全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进而符合变化迅速的医疗需求,若对全新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操作不熟练,以及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等。

1.3机械损伤和药物损伤。

妇产科中通常会使用较多的医疗设备,为了避免产妇发生预后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需要适当的给予药物治疗,这将会为妇产科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其中有关机械性损伤的情况较为严重和高发,如:接受手术后的产妇下床或者如厕等活动容易出现摔伤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与家属格外注意患者安全,必要时需要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对于药物性质以及不良反应的了解不足,因此,将会出现用药隐患的情况,疏漏的监督和护理将会造成产妇用药损伤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严重时将会耽误患者病情的治疗,上述均能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2]。

2结果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服务理念淡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漏洞。

2.1加强法律意识。

伴随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样需要加强。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标准》等相关法律知识的训练,可以通过真实案例以及辩论等形式向护理人员传授法律常识。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进而能够对患者入院直到出院的各个护理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处理,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操作程序,正确而又准确的书写和记录护理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降低以及预防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指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前提下,专业知识的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用药常识,以及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原则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得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完全掌握对于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对于每一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流程加以熟练和规范,对于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器械损伤以及所产生的药物反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利于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此外,还应该尊重患者隐私的基础上,以患者的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住院环境,便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3]。

3讨论

所有科室中,妇产科中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分复杂,同时也是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发生几率最高的科室,单纯的依靠医疗技术并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不安全问题,通过完善护理工作解决上述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安全问题,针对妇产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和病情的复杂性,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积极应对上述问题,才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与刘春丽[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结语总而言之,通过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行以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和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罗曼霞.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05):1086-1087

[2]曾爱平.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0):190

[3]刘学丽.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9):215-216

[4]钮戌英.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196

[5]刘娅,刘春丽,孙花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6):660-661

作者:徐凤 单位: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第五篇:妇产科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并总结对应的护理体会。方法:整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产后出现尿潴留情况的67名产妇的病历资料,研究分析发生尿潴留的原因,讨论并总结相对应的护理体会。结果: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与产妇的心理因素身体条件有很大关系,通过积极治疗和优质护理,都能得到有效的治愈。结论:妇产科要重视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在产前产后应该积极做好尿潴留的预防工作,如发生尿潴留要及时纠正,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妇产科;产后;尿潴留;发生原因;优质护理

产妇在产后6h~8h后仍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不净,临床上称之为尿潴留[1],在妇产科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产后尿潴留不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有可能造成大出血等,影响以后的生活,尿潴留还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在临床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次研究整理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产后出现尿潴留情况的67名产妇的病历资料,研究分析其发生尿潴留的原因,讨论并总结相对应的护理体会,结论如下:

1资料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的67名产妇,平均年龄28.3岁,最小21岁,最大46岁,初产妇占80%,所有产妇均为足月生产;其中顺产53例,39例有会阴侧切,23例第二产程延长15-30分钟;剖腹产14例,剖腹产后均使用自控镇痛泵止痛,3名妊娠高血压,2名心脏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个人信息均得到安全保护。

2尿潴留的发生与护理

2.1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

2.1.1腹壁松弛造成尿潴留分娩后骨盆底肌盆底肌肉放松,同时肌无力,产妇腹壁肌肉也会松弛,由于肌肉松弛所以膀胱的容量也增大,膀胱内尿液的增多引起的内增力不能敏感刺激膀胱收缩,失去排尿反射刺激,致使尿液潴留。

2.1.2产程延长导致排尿不畅分娩过程中,由于分娩需要胎先露会压迫膀胱和尿道部位,正常情况下压迫在分娩结束后能自行恢复,不影响膀胱尿道功能,但是产程延长,就会过久的压迫膀胱尿道部位,长时间压迫使该部分出现充血水肿,括约肌收缩力减弱,导致排尿液在体内潴留。本组患者中由于第二产程延长原因导致的占37,5%。

2.1.3外阴部疼痛引起排尿困难产后因为会阴侧切伤口或会阴撕裂部位疼痛,患者害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且外阴出现肿胀、疼痛感引起膀胱部位相关的神经功能紊乱,使膀胱括约肌出现反射性的痉挛导致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

2.1.4药物作用引起尿潴留在产前或产程中大剂量的使用解痉镇静药,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等药物,使膀胱张力降低,从而引起尿潴留。本组患者中,3名剖腹产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分娩过程中均使用硫酸镁,硫酸镁阻滞胆碱作用,能降低膀胱肌张力和收缩功能,引起尿潴留。另外,剖宫产患者出现尿潴留,应该与麻醉剂的使用及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有关,这些药物作用降低了膀胱肌张力收缩力,使得排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尿潴留。

2.1.5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本身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影响膀胱括约肌的正常收缩扩张,在分娩的刺激更容易发生尿潴留。

2.1.6心理因素造成的排尿困难很多本身产妇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分娩后由于外阴创伤,心理上更加排斥,这样的心理造成排尿困难。

2.2产后尿潴留的护理

2.2.1分娩过程的护理①产前医护人员应多于产妇及家属接触交流,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并使其了解相关的知识,尽可能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有条件的情况下,产前训练初产妇卧床排尿[2],解除初产妇的后顾之忧。②生产中,严密观察产程,合理范围内尽量缩短产程,减少对膀胱和尿道的压迫;尽可能避免会阴侧缩小撕裂面积,降低尿潴留的发生机率;③产后安排并帮助产妇尽早排尿,如果发生尿潴留,应尽快采取措施,并安慰产妇。

2.2.2诱导排尿措施医护人员或者家属可采取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按摩、流水声等方法帮助产妇排尿。诱导排尿措施①听流水声:利用流水声刺激人体排尿反射,使患者产生尿意,促使其排尿。②热敷法:产妇平卧,热水袋热敷产妇膀胱区部位,刺激膀胱肌的收缩,达到排尿目的③热气熏蒸法:产妇应采取蹲位,将便器置于产妇会阴部,便器内的热蒸汽刺激尿道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促使其排尿。④按摩法[4]:产妇取平卧位,护理人员在产妇右侧实施手法按摩,促进产妇排尿,有利于膀胱内残尿的排出。2.2.3其他①肌注射新斯的明;新斯的明有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物理促排尿效果不佳时,可以肌肉注射该药物,但注意控制剂量,并在注射5分钟后督促产妇排尿。②留置导尿管;对于严重尿潴留患者,可以留置导尿管,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随时观察,防止子宫收缩,产妇有尿意即可撤除。依据产妇产生的尿意和膀胱充盈的程度来决定开放时间,有助于恢复膀胱功能。③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产前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应该尽早及时的予以抗感染治疗,降低尿潴留发生的机率。

3讨论

产后尿潴留作为一种常见并发症在妇产科常有发生,本次通过对67名尿潴留产妇的病理整理研究,更加体会到该并发症对产妇的影响,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该并发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更是影响以后的工作生活,所以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就更加重要且有意义。产前产中产后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需要更多的耐心、理解和包容。当尿潴留发生,医护人员要正确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尽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所以需要医院提供给患者一个干净舒心适宜的住院康复环境,医护人员需要有较好的个人修养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帮助患者尽早尽好的恢复,是每个医护人员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桂华.灌肠对会阴侧切并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04):31.

[2]江新娣.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03.

[3]雷明,唐富琴,张琳.排尿时间和排尿体位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15(01):60-61.

[4]刘源美,周晓鹏,彭立茜等.热按摩腹部膀胱区预防产后尿潴留[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04):216-218.

[5]王春艳,董礼枫,蓝海霞.产后尿潴留10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09,49(19):22.

作者:吴玉宇 单位: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第六篇:“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的105年患者作为A组,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入住本院的105例患者作为B组。给予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给予B组患者实施“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可行性,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妇产科;应用;效果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具有患者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特点,其护理质量对于病情改善和医患关系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不仅影响到护士本身身心健康,而且也给护理质量带来一定影响[1]。由于医护人力资源的紧张情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解决,因此我们拟从管理层面进行加强和改进,实施“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并且与常规的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巴中市巴州区人民医院的105年患者作为A组,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入住巴中市巴州区人民医院的105例患者作为B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35.4±6.2)岁,平均病程(4.3±0.8)个月;入院原因:顺产分娩30例,剖宫产分娩26例,生殖系统疾病35例,乳腺疾病14例。B组患者平均年龄(35.2±6.1)岁,平均病程(4.2±0.9)个月;入院原因:顺产分娩28例,剖宫产分娩29例,生殖系统疾病33例,乳腺疾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护士38例,均参与两组的护理实施和评估。平均年龄(30.8±4.3)岁,平均工龄(5.1±1.2)年;文化程度:中专21例,专科11例,本科6例;职称:主管护师4例,护师8例,护士26例。

1.2护理方法

A组为常规护理模式。B组为“包床到护”护理模式:(1)资料评估。包括2个层面4个方面的评估。患者评估:①护理特征总结。将对患者的护理操作条理化,具体化,使每一个护理项目的具体操作有明确的规范可依。②具体情况总结。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将相关护理操作进一步个体化和优化,使得护理方案能够密切贴合于患者。护士评估:①业务素质。根据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其业务不足和长处。②人力配置。以2~3名护士为1个包干小组,组内成员尽量注意互补配置,使其在整体上能够基本胜任绝大部分护理工作[4]。(2)护理实施。①组织结构。将护士分配为13个包干小组,每个小组包括至少1名业务骨干,起负责作用,每个小组负责6~8张病床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同时抽调7名业务骨干,组成核心小组,一方面加强巡视,对包干小组的护理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在包干小组遇到护理难题时,提供技术支援。②运行情况。包干小组形成一个基本的护理单元,承担起绝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巡视小组对于明显错误的护理操作进行纠正,对于包干小组的创新护理措施,经过评估如果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后果,并不施加干涉。各包干小组定期总结,根据结果进行评估,对于不足的予以改进,对于优秀的给予推广。持续总结和改进,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4评价标准

[2,3]采用我们自制的护理效果评估量表,包括评估护士护理落实情况的2项:护理文书(21个条目,每个条目3分)和护理落实(17个条目,每个条目5分),总分越高,执行情况越好,前者定期检查,后者不定期巡视抽查。评估患者满意度的4项: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安全管理和健康指导,每项1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若对同一处理对象治疗前后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采用配对t检验;若对不同处理对象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B组的护理文书和护理执行的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安全管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好于A组(均P<0.01)。

2.2两组护理投诉、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结论

“包床到护”的护理措施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全面性,“包床到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照护;(2)病情观察;(3)康复指导;(4)健康指导等[6,7]。目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医院要不断地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8]。“包床到护”护理模式让患者在入院就感受到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另外护理人员细心的照顾,一方面有助于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另外有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因此有助于提高护理的满意度[9]。另外“包床到护”的护理措施,还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自主性,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因此能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提高护理满意度[10]。从本次结果来看,B组的护理文书和护理执行的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安全管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好于A组,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B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我们认为,“包床到护”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杨亚兰,韩惠玲,张艳红.妇产科护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5):61-62.

[2]涂志芳.责任护理模式在产科病区的临床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149.

[3]李秀娟,王明俊.“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11-112.

[4]黄行芝,刘庆,徐霞.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25-527.

[5]徐晓君.分层责任制护理在妇产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13(7):183,184.

[6]高明霞.优质护理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68-269.

[7]刘罗英.”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113-114.

[8]刘沛珍,林秀甜,张瑞英.床边包干护理工作制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3):1626-1627.

[9]侯凌.基于人性化护理的妇产科术后优质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6):268-269.

[10]黄继平,董惠翔,姜朝霞,等.主动服务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74-376

作者:王芳 罗小红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第七篇: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

摘要选取我院收治的312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疼痛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率和中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疼痛率和未感到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149/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103/1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手术患者

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是妇产科医护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12例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12例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且确定要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45.14±10.62)岁,其中阴道手术15例,异位妊娠13例,剖宫产57例,子宫切除术47例,附件切除术7例,其他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47.25±10.03)岁,其中阴道手术17例,异位妊娠14例,剖宫产54例,子宫切除术51例,附件切除术9例,其他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医护人员在术前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和原因,让患者对术后疼痛的出现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焦虑情绪的出现。②术后患者出现疼痛时,医护人员需及时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安抚患者,消除其恐惧和不安情绪,同时,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患者疼痛,必要时使用镇静药剂。③及时清理手术创口和更换药物,重视创口的抗感染治疗。④叮嘱患者健康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合理搭配营养,促进创口愈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4)疼痛评价标准[2]:重度疼痛:不能忍受的持续性的剧烈疼痛,需要使用镇静药物缓解;中度疼痛:难以忍受的疼痛,影响患者睡眠;轻度疼痛:可忍受的疼痛感,不影响患者睡眠和正常生活;未感到疼痛:无疼痛感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例数(%)]”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设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对照组出现重度疼痛10例,中度疼痛72例,轻度疼痛54例,未感到疼痛20例;观察组出现重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2例,轻度疼痛102例,未感到疼痛41例。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率和中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疼痛率和未感到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149/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103/1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女性患者因为妇科疾病或异常分娩等常需要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术后易出现疼痛、焦躁等,对患者的舒适度、术后康复和正常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疼痛是人体面对伤害性刺激时的重要生理反应,是一种独特的主观感受,其受心理、生活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3]。研究表明,尽可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方式,被证实在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4]。在常规疼痛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及安慰,可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减轻不良心理状态引起的术后疼痛的加剧,提高遵医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均匀的深呼吸,放松全身,降低对痛觉的敏感性,并依据术后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饮食和用药指导,显著减轻了术后疼痛,明显改善预后,有效提升了优质护理理念[5]。同叶丽萍[6]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取合理的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和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合理的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术后康复,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红.谈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317-318.

2.罗丽嫦.心理护理在急诊剖官产手术中的应用与观察.临床医学工程2011;18(2):279-280.

3.王莲.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36-37.

4.张丽芳,邓宁.舒适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评价.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59.

5.谢明秀.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97-198.

6.叶丽萍,魏超容.舒适护理影响妇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8.

作者:景德镇 余秀艳 单位: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