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临床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期间收治治疗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总计8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药物、物理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两组,组间实验前基本资料对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均取得相对临床治疗效果,从两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再次缝合情况等指标比较结果来看,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直接降低再次缝合事件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药物联合物理治疗;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

引言

临床相关报道结果显示,妇产科患者是并发感染的主体,分析其原因:新生儿免疫能力相对较低、女性生殖系统自身的解剖结构等,而妇产科感染也成为了导致母婴死亡以及患者手术失败的关键性因素[1]。基于以上内容,本文就我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展开研究,目的在于得出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详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参与此次实验研究的8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患者的年龄在20岁到36岁之间,年龄均值28岁;疾病手术类型: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宫外孕。依据治疗方案,将80例实验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本组患者均行常规处理。即患者术后病情监测,对于出现了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伤口挤压,并采用生理盐水对患者伤口的表面分泌物进行冲洗处理,保证伤口敷料清洁程度。另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拆除缝线,当肉芽组织重新生长后才能进行再次缝合操作。实验组:本组患者在参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入药物、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即借助微波照射患者的伤口位置,每天进行两次即可,每次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为宜。药物治疗,即患者拆除缝合线后,用生理盐水进行伤口清洗,在发现渗液减少的情况下加入3U胰岛素后的50%葡萄糖液体进行伤口冲洗,直至伤口液化现象痊愈停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具体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再次缝合处理几率等。1.4统计学方法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实验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术后再次缝合发生情况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行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观察指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再次缝合情况对比: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组并未发生再次缝合情况,而参照组12例患者出现了再次缝合情况,再次缝合发生率为30%。对两组患者再次缝合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X2=14.1176,P,0.0001。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组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对比: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无论是伤口愈合时间还是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详细数据对比结果见下表1。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脂肪液化:术后伤口部位出现较多渗液现象,可见脂肪滴,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效果不佳,皮下组织呈游离状态,细菌培养结果为无细菌生长,切口无炎症反应等。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发生人数逐年递增,这与新生儿免疫能力相对较低、女性生殖系统自身的解剖结构等相关,直接影响母婴结局。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且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长,而药物联合物理治疗所得效果显著,并开始大范围推广应用。结合本文实验研究内容来看,我院对一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另一组患者进行了药物联合物理治疗,总体临床效果显著,且直接降低了患者的住院以及伤口愈合时间。药物治疗能够加速患者伤口的愈合,避免拆线对患者带来的再一次损害。另外,借助药物冲洗伤口部位能够清除患者的周围坏死组织,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达到止血的功效。物理治疗,选择了微波照射,可促使周围细胞均处于高渗状态,降低创面渗出,加速患者的恢复,还可以利用照射来达到杀菌、消炎、加速组织愈合的效果。综合分析药物联合物理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结语

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药物联合物理疗法效果显著,不但能够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直接缩短患者的住院以及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再次缝合的发生几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芦延峰.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8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75,77.

作者:朴吉子 单位:吉林镍业德仁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