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封面设计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1国内术期刊的封面调研
为了突出期刊品牌特性,许多学术期刊在封面的个性化方面做足了工作。许多国内外期刊已逐步摆脱了过去固有的、单调而刻板的封面设计,而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风格特征。这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封面为期刊品牌营销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为探究目前学术期刊的封面营销模式,笔者就国内的影响力较大的学术期刊做了简单的调研分析,针对10种国内主流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做了比较分析。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以传统固定色彩或背景为封面的营销方式,固有封面的延续性比较好,给受众以严肃和严谨的印象植入,但受众从视觉感受的角度来看,信息量、震撼力和传播力都要显得更为薄弱一些。而诸如《自动化学报》这种以目录的形式作为封面主要内容传递当期信息的期刊,在学术期刊界也不乏少数,这种封面的优势就是一目了然当期的所有主要文章信息,对于读者来说,信息量足够大。但缺点在于缺乏视觉冲击力,封面导读信息通常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封面美学表达。因此,内容营销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视觉冲击和直观感受并不良好,受众的注意力和吸引力并不容易获取,因此营销效果未必能达到预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机械工程学报》的期刊封面为例,为了凸显期刊的学科定位和当期的主题特点,封面设计多以封面文章的内容以及专题的内容为背景进行创意设计,封面元素借用作者课题组提供的图片元素进行延展设计,这种营销模式对于对于进一步提升文章的传播力以及期刊的科学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封面主题的学术性与美学的双重需求,这种营销方式可以有效吸引读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阅读和传播。
2封面设计对期刊品牌营销的促进作用
封面设计是体现学术期刊新闻属性和学术内涵的重要环节。例如,国际知名的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它们的封面也历经变革,而成为如今具有相当视觉冲击力的大气美图。学术期刊的封面不仅可以蕴含科技创新与领域背景,最重要的对于期刊品牌的营销作用也居功至伟。因此,基于视觉体验的前提下,学术期刊封面的读图时代已然到来。根据调研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凡有图片的期刊封面,大多以与专业和营销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科定位以及主题特点,对于期刊品牌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若将期刊封面比作一张“脸”的话,那么期刊图片则好比它的“眼睛”。合理而具有美感的封面图片对于营销品牌,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专刊的主题“大国重器:复兴之路上的轨道交通技术专辑”为大背景进行了思维延展。封面的高铁图片来自于高校科研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辅以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整个封面以蓝橙色调搭配为主,给人以自然、清新、现代、大气的视觉感受。该期刊每期封面会将重点栏目、精品专辑或高质量热点文章题名以及作者或客座专家姓名放置在封面醒目位置。读者对于主题内容以及专家姓名一目了然。这样充分提前了服务意识,又精准锁定了受众的注意力。与此同时,该编辑部的微信公众号在做重点文章推送时,每篇推送都会将当期封面植入进去,这样给受众与持续的视觉冲击,这样还可以引起微信粉丝的持续关注,提升黏性。同时,编辑部会从每期文章中遴选出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科技贡献的论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这种做法对于吸引优质稿源和提升优秀团队认可度也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推广课题组的科研成果以及深化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都有促进作用。再例如,《中国中药杂志》的封面图片多以手汇图为主,图片内容以中草药为主要表现元素,彰显传统文化和期刊的特色,同时也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封面营销的理念,不仅有利于期刊的宣传推广和品牌形象的植入,还有利于受众对于中药领域以及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期期封面均以这样的风格不断延续,受众会对刊物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期刊的影响力自然而然随之显著提升。众所周知,视觉传播倾向于一种注意力的争夺,呈现出一种以受众需求为主导的态势。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封面设计以受众需求来进行设计和传播,对于期刊品牌营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由封面带来的视觉心理作用于受众的阅读感受,进而影响受众对于期刊品牌的认知和信任。各种领域的学术期刊都在图文并茂地营销品牌上下足功夫。
3结语
期刊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而封面设计是期刊向受众进行品牌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与其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笔者认为,采用封面重点文章的封面设计形式比较符合学术期刊的定位,封面营销更容易体现内在统一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反映诠释论文课题的科学价值,又在视觉上突出新意,既不抛弃品牌的延续性,又要杜绝拘泥于一成不变。通过封面设计营销品牌,不仅可以创造与众不同的视觉亮点,吸引目标读者,还能够吸引优质稿源和扩大读者群有着重要作用,对科学发展史也有特殊的记录意义,因此封面论文应当作为我国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充分展示各学术期刊特色、学术内涵、领域定位与审美感染力的同时,同时可以促进期刊品牌营销,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为鲜活记载传承我国科学发展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读者的阅读水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图书封面设计和图书内容必须达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以适应纸媒和互联网的双重要求。封面设计者在展现医学类图书严谨和特殊性创意时,既要深化医学图书的意境美感,也要拓展意象空间。封面设计者应主动赋予封面主题现代化表达,达到瞬间抓住读者视线,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读者切实感受到知识获得感。
【关键词】医学图书封面;主题创意;实现方法
封面是书籍装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字、图形、色彩三元素的创意、组合和构建,也是设计之美与文采之美的融合。医学图书封面设计可利用几何视觉等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拉近读者与图书的距离,使图书拥有除文字价值之外的审美价值,以凸显严肃性和优雅的书卷气息。作为医学知识载体的医学类图书的“颜值”担当——封面,其设计创意同样需要推陈出新。将医学类图书封面的严肃性和严谨的特点进行深度设计,用精美的创意展现深邃内涵,才能表达现代医学图书鲜活的精气神。本文着重对医学专业类图书封面设计中的主题创意和实现方法进行分析。
一、封面创意的概念
创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别具一格、打破常规习惯的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或创立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思维和意识活动。这种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是饱含设计者丰富感悟与情感色彩的。因此,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1]。
二、医学图书封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1.创意不足医学类图书专业性强,书名有时晦涩难懂,如《颅颌面骨内固定原则——创伤与正颌外科》等。目前,医学类图书封面不是单调,就是过于凌乱。设计者对医学专业术语难有精深理解,影响了创意的发挥。在封面设计构图中,设计者要善于以简约的方式展现无声胜有声的意向,表达景愈藏、境愈深的境界,让读者打开想象空间,在欣赏封面的过程中进入封面构图的意境里。设计者在设计时,要跳出“心脏房颤、导管消融、放射肿瘤”等专业术语,将朴素的特质、平和的镜像融于医学科技之中,借鉴多种表现手法,化解专业术语的晦涩,把读者的心界导入医学封面构图里,进而形成充满韵味的医学图书装帧风格。2.设计误区在信息化时代,设计的手段、载体和理念思维都在迅速发生变化。如果设计者单一地依赖电脑设计软件,“完形填空”式地拼凑图形、色彩和文字,就会落入平庸俗套的误区中,导致缺乏主题应有的内涵和韵律,少了创意设计的意境。就医学图书来说,目前的设计有以下几个误区。(1)脱离主题的无序创意。任何设计、构图布局都要围绕主题,要表达核心的宗旨或服务对象。医学专业类图书是体现严谨性与科学性的读物,其封面的创意设计更应遵循这一原则。(2)味同嚼蜡的重复创意。平淡或单一的构图,因为缺乏设计的意境感,使得图书封面沦为平庸无味的“鸡肋”,升华的创意必然会呈现设计者的艺术意境。(3)简单或烦琐的无趣创意。图书的封面布局虽然受制于图书开本的尺寸,但是在有限之地精巧地利用主题创意设计出意境深邃的医学封面,以简约之风展现医学图书的清秀柔美,才是优秀的主题创意。无章法的简单或烦琐的封面构图与晦涩的医学图书术语结合,必然无法摆脱平庸。为避免误区,恰当合理地在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新思维下,让图形、符号、图片、色彩、文字等多元素相结合,运用多种创意技法,才能提升医学图书封面创意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仍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将书法字体与书籍封面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有助于在现代社会中更深层次地继承与弘扬书法文化。基于此,通过分析书法字体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情感表达,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书法字体的有机结合提供可靠理论依据,通过不同艺术设计元素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而在提高书籍封面美观性的同时赋予其更深刻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书法字体;书籍封面设计;情感表达
一、引言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封面艺术设计进行有机融合具有积极意义,不但有助于拓展书籍、报刊的多元化封面设计形式,还能通过将书法字体进行抽象处理与艺术处理的方式提升书籍封面的美观感,在描述书籍艺术特征的同时传达作者对作品赋予的情感,书籍封面设计师通过规划书体书法字体表现形式丰富设计内涵,为读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有助于吸引社会公众对书籍方面的关注度,充分发挥书法字体中蕴含的情感表达要素。
二、借助书法字体凸显封面设计的情感艺术
将书法字体与书籍封面设计相结合时,应有意识地融入情感要素,基于整体角度合理规划字体框架图,充分发挥封面的艺术美感特性,凸显出封面设计的情感艺术要素。对封面进行艺术设计时,应深入探究与分析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书籍投入的情感要素,通过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书籍封面与实际内容的贴合度。书籍封面普遍围绕着书名展开设计,描述书籍内容时可将书名设置为楷书的字体形式进行表达,并以居中垂直的布局方式合理规划书籍封面,同时适当融入情感表达要素增添艺术色彩,实现楷体书法艺术性与书面设计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设置书法字体时,应尽可能选择分布均匀、重心突出的字体形式,并明确区分不同字体间的差异性。通过书法字体框图的方式进行表述可以直接凸显出作者大气沉稳的精神品质,并且这种字体形式通常在大型出版社或学术杂志的封面中较为常见。另一方面,选择布局相对规整的字体框架图还能提升封面设计的艺术性,有助于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充分利用了用户喜爱大气封面布局的心理,进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书籍销量。此外,部分设计师设计书籍封面时,通常采用将书法字体框架图垂直居左或垂直居右的方式增添书籍封面构图的美观性,整体呈现出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在书籍封面设计字体框图时,可选择居左、居右以及水平的表现形式,从视觉上为用户提供大气沉稳的直观感受,因此在社会公众中广受喜爱和好评。另外,对于儿童书籍读物或青少年读物的封面设计,可结合书籍实际内容适当添加趣味性动画设计元素,有效激发儿童或青少年对动画设计元素的兴趣。例如,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可选择书法草书字体的形式,利用其不规则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封面设计内容,充分迎合青少年想象力旺盛、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全面调动青少年自主阅读书籍的积极性。
三、合理设置书法字体布局呼应封面情感主题
摘要:图书的封面恰如书的脸面,好的封面设计可以为图书增光添彩。运用恰当的视觉元素是提高图书封面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内涵和分类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将少数民族视觉要素运用到图书封面设计中去,指出民族类图书封面设计中目前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民族类图书整体的质量,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关键词:少数民族;图书封面设计;视觉元素;应用
一、封面设计之于图书的意义
关于图书,古今中外的名言数不胜数。北宋刘彝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汉刘向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南宋朱熹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由是观之,书籍作为精神食粮,是承载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知识宝库。图书的封面设计在图书的整体设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图书的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图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根据全球最大在线读书社区goodreads.com于2008年做的一次调查“书籍封面多大程度影响了你的购买决定”,有近60%的人说购买图书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封面设计。[1]图书的封面一方面提供书名、作者等文字方面的要素,方便读者了解图书的大概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图形、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丰富图书的形式,吸引读者眼球,促使他们去阅读图书,从而达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目的。在民族类图书的封面设计当中运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既是必然,也是应然。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在民族类图书的封面设计加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尤其是视觉元素,不仅可以彰显民族类图书所蕴含的本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质、民族特点,而且可以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文化交流、文化繁荣,有利于代表着本民族文化的民族类图书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二、民族视觉元素概述
“民族视觉元素主要是指在进行民族性艺术设计时所应用的重要元素素材……具有民族性和独特性,不同的民族视觉元素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是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可视部分。”[2]民族视觉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正如我们一见到十相自在图就想到藏族,西兰卡普的“四十八勾”就想到土家族,民族图案是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特点的视觉符号;其次是文字类元素,以人民币为例,背面印有汉字、藏文、维吾尔文、蒙古文和壮文,与布达拉宫、泰山、桂林等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一道,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具我国民族特色的美丽画卷;再次是由具象中抽象出来的民族视觉元素,如某种颜色(蒙古族喜爱白色、鄂伦春族偏爱红色等等),某个抽象的纹样(藏族的吉祥结、苗绣的纹样等等),某个图腾崇拜(汉族以龙为尊、壮族的蛙崇拜等等)。以上各类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民族在不同地域,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演变、形成和丰富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展现了民族的文化,蕴含着民族的情感。
三、民族类图书封面设计中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
摘要: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是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以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逐渐发展为背景,运用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书籍封面设计中国画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民国时期书籍封面中国画的应用方式与作用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探讨这一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国画应用的意义与内涵。
关键词:民国时期;书籍设计应用;国画
1912至1949年的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社会急剧转型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随着西方的文化思潮冲入国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与革新。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启发了民族民主思想的觉醒,从陈独秀、、鲁迅等受过西方教育的文人发起“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中可以看到,“反文言”对当今社会阅读形式和习惯的影响是颇大的,加上“西学东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书籍文字由文言文变成白话文,书籍装帧由右翻为左翻,书籍版式由传统的竖排版变更为横排版的阅读方式,所有这些造成了传统书籍封面设计风格也随之改变,新形式风格的书籍封面随之出现。民国时期,书籍封面的设计以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西方绘画元素相混合风格居多,但也有以传统绘画为主的设计风格和偏西方设计风格,风格多样,独具创新,都别有一番风味。但即便如此,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国画仍然是民国书籍封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不但没有因为西方文化思潮入侵而巨变,反而更加映衬出传统绘画在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1国画在民国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1.1激宕淋漓之意
水墨画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为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水墨”以墨为主,水为辅,相互交融,互相渗透,行于纸上浓淡干湿的变化,有着气韵生动、绵延不绝之势,以一当十、虚实相生之感。作为书画载体,其本身就极具书卷气和形式美,写意更是情感最直接的体现。书籍封面以写意元素设计,给读者传达出酣畅淋漓、随性而发的感情基调。封面设计讲究“艺术含蓄的魅力”,艺术含蓄也可以理解为“言有意而意无穷”。一幅经典的、令人叫绝的封面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总是“表”得“少”而“现”得“多”,也就是所谓的“窥一斑而知全貌”[1]。闻一多先生为徐志摩先生设计的《猛虎集》(图1)书籍封面正是这“窥一斑而知全貌”的表现,闻一多先生为其设计的整个封面有着写意之风,毛笔与水墨所构成寥寥几笔的画风尽可显现其主题——“虎”的形象;封面底色为棕褐色,加以十几笔潇洒肆意、粗细不同的水墨横线,整幅画面所描绘的就是虎皮的局部显现。设计者抓住书意,肆意描绘,凸显主题,以墨写纹,贯穿整个书籍封面,也表现了一种古为今用的艺术思想和特色。又如民国35年(1936年)司徒乔为高尔基《争自由的波浪》(图2)(英译本转译)设计的封面,整个封面的中间以墨色点题,绘有因水面冲击而形成高高耸立的浪花,激荡昂扬,像是那奋力追求自由的力量一样;浪花笔墨苍劲有力,空白处给予人一种力量感,有着绵延不绝之势,浪花远处为黑色背景,与前者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整幅画面空间有上下留白,是为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描绘之体现;司徒乔以善用的水墨技法书写了画面的点线面,墨之变化,水之渗化,不但提升书籍封面的审美,而且拉近读者对国外译本书籍的观感,拉近读者与书籍的距离,可谓为一经典之作。鲁迅为聂维洛夫《不走正路的安德伦》(图3)设计的封面,以干枯的笔墨勾勒人物,笔墨流畅,古朴稚拙,那种人物间拉扯联动的气势,整体造型感十足;画面中线条以水墨勾勒,富有流畅性与动感,生动形象地勾画了当时人们即使遭受巨大痛苦和牺牲,仍然对旧式农民生活的反抗。这些书籍封面的设计,设计者将自身主观思想与书意相结合,融会贯通,将写意的狂野、肆意和一气呵成的气势用中国软笔形式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民国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典范之作。
1.2精谨细腻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