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图解书籍封面中书名字创意设计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图解书籍封面中书名字创意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图解书籍封面中书名字创意设计探析

名字是书籍封面中最重要的文字,其设计基调决定了一本书的气质。笔者回顾古籍中书名字设计和制作的历史,再从创意思路和设计制作的角度具体列举了16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图书封面书名字的视觉化手法,对流行的书名字设计的方法进行图解和总结。

一、书名字设计的手法趋势分析

古代的简策就有赘简,“赘简的背面上端常常书写书籍中的篇名,下端书写典籍的书名”。这大约是书名字最早的设计了。包背装和线装出现了题签形式,《藏书纪要》中说:“书签用宋签藏经纸,古色为上,用深谷色裱一层”,这一形式相当注重整体美感。五四运动时期,对书名字的设计不仅在题字、题签的颜色和纸张材质方面颇具构思,还出现了美术字。鲁迅先生对书名字很注重,他曾要许钦文问陶元庆“书名之字,是否宜用与画同一之颜色为宜,抑用黑字?”到了20世纪90年代,除了传统的印刷体,出现了许多演变字体,如综艺体、舒同体、琥珀体等,书名字设计积极地从功能性的信息传达往视觉装饰性转变。经过了21世纪20年的发展,书名字设计手法十分丰富。笔者统计了2003—2018年这16年间“中国最美的书”的346本获奖作品,根据书名字视觉化的手法做了一个分类统计。样本中艺术与设计类图书共有69本,文学类图书有51本,科技类图书有8本。将视觉化方法的类型分类为:书法题字、经典集字、手写体、混合装饰、拼贴、排列、笔触肌理、字体组合和创意设计这9种手法。现对视觉化手法的名称做一下必要的说明和解释。直接选用印刷字体、各大字库字体的做法不是视觉化手法。书法题字是请名人名家、作者或设计者本人题写的书名。经典集字是从古代的碑刻书帖中抽取出来的书法字,五四运动之后就有这种用法,与专门请人书法题字有所不同。手写体是指除了传统毛笔书法以外,用硬笔(主要是钢笔、铅笔)或软笔写、刻出来的随意自由的字体。混合装饰类似于民间的装饰字,将附加的花纹、纹样等添加到文字中或替代某些笔画。拼贴法是文字笔画和照片相互组合,主要是照片替代某些笔画。排列是指文字的字体相同,在粗细、大小、位置、间距、方向等方面变化后的组合。笔触肌理是指另外为文字添加墨渍、木纹、布纹等一些斑驳的肌理。字体组合是指书名字中的字词选用不同的字体进行组合。创意设计是五四运动之后美术字的发展,就是根据书籍内容或主题对书名字进行特定的笔画或外观造型等进行的整体设计。本研究统计各届使用视觉化手法的数量,并计算其在当年总量中的比例,再统计“创意设计”手法在当年度视觉化设计中的所占比例。

(一)书名字视觉化设计渐成共识

书名字作为封面设计中的视觉重点,既具有视觉吸引的独特亮点作用,又具有广告宣传的效果。在16届获奖图书中,书名字的视觉化设计已经成为书籍设计师的共识。书名字经过视觉化设计的图书有11届占到了35%及以上的比例,其中最高的达到了60%。

(二)书名字视觉化设计手法更新

书名字的设计手法从“拼贴”和“混合装饰”两类20世纪末最流行的手法开始转向诸如“排列”“字体组合”“笔触肌理”以及“创意设计”等更为时尚的设计手法。“创意设计”从2007年开始出现,余后12年每届都有出现,2016年占到了视觉化手法的37.5%,2018年书名字视觉化手法数量较少,总数只有6本,但创意设计手法有3本,占到了视觉化设计的50%。书名字的“创意设计”手法包括笔画上的修改和装饰、印刷体和书法体的同构和字型设计。

二、书名字“创意设计”手法图解

书名字创意设计,是关于书籍的内容、主题、情感或某个典型场景具象化的字体表达,也是文字自身精神意涵的形象外现。2007—2018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使用书名字“创意设计”手法的共有28本,具体又可细分为笔画创意、字型设计,笔画创意有8本,字型设计有20本。

(一)笔画创意图解

笔画创意有替换(《上海罗曼史》)、变形(《豪宅的故事》)、共用(《关系》)、聚集(《美男美女———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状态》)、几何化(《漫游诗歌花园》)等组合方法。《关系》《上海罗曼史》《政协风格》和《寻绣记》的笔画创意手法比较相近,都选择了一款传统的印刷字体作为文字的骨架,然后对其中的一些笔画进行拆解。如《上海罗曼史》里对“罗”“海”“史”三个汉字的某些部首和笔画进行了拉长和曲线处理,增加了浪漫柔美的感觉;《政协风格》从宋体的“政协风格”中取出“正大人文”四个部首,用豪放的书法字体同构,视觉对比出“政协风格”的内涵就是“正大人文”;《寻绣记》是将宋体字中的某些笔画有意缺失,并用针线缝上缺失的笔画,既精巧又指向书籍内容;《关系》是选择纤细修长的仿宋体作为原型,竖排后将“关”的左撇和“系”的起始撇共用,不仅契合字意,让“关系”两字具有了更紧密的联系,组合后的两个字的外形还有了别具一格的符号感,(如图1)。图12011年获奖图书《关系》书名字设计

(二)笔画重设

《设计进行时》《我们》《文心飞渡》《红楼玉语》《介入》《思在》《鼻屎说》《坐观》《伪造夜行》等书名字设计手法类似。笔画纤细化,重新拼接文字,精致简练的同时强化了书籍的文艺气质。《鼻屎说》比较特别,在纤细化的字体上加了具象化的点缀。“田”字中加了像两个鼻孔的两点,增加不少谐趣;《坐观》纤细化的笔画为了增加视觉形象感,扁长的“坐观”两字展现了书籍内容即明式家具的大气质朴,圆头笔画关联了家具构件的圆润感(如图2);《伪造夜行》笔画简洁,字形修长,短撇和长撇角度一致,很有动感,增加粗细对比之后让人过目难忘。(如图3)。图22012年获奖图书《坐观》书名字设计图32016年获奖图书《伪造夜行》书名字设计

(三)字型设计

《一点儿北京》《原创:评价与创新微评论》《数字·影像———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上海书籍设计师作品集》《2013—2015中国最美的书》《敦煌》《京都历史事件薄》《意思意思》等都采用了字型设计方法,每一个书名字都根据其文字的特点、文字含义以及书籍内容的关联等进行了特定形象设计。《一点儿北京》里用许多小菱形拼凑成的文字,精彩地把“丁点儿”的感觉视觉化;《上海书籍设计师作品集》用细横线和粗矩形框来对比,细横线形似书籍的书口,粗矩形框突出了书籍的厚度,理性又形象;《2013—2015中国最美的书》用多条细横线组成的笔画单元拼搭数字和汉字,线条优美有力,使读者能够轻松地从字形上感受到“最美”的意涵;《京都历史事件薄》中的“京都”创意精巧,用几何化的线条,极简地框架出文字的外形,现代纯粹(如图4);《意思意思》采用趣味化的卡通体,对两个“日”、两个“田”和四个“心”设计了完全不同的造型,很好地表达了“意思”这两个字的好玩儿与游戏化(如图5)。

三、封面上其他文字设计

封面上除了书名字以外,还有作者名、出版社名、名人推荐、内容提要等文字内容。一些书籍的文字创意没有选取书名字,而是选择了以上的文字内容来做视觉设计,其中有些创意手法很引人注目。

(一)内容提要的创意编排

书籍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封面同样承载着广告的作用,因此,将书籍的部分内容摘取出来放在封面上的做法就不失为一种好的展示和吸引。《走了一万一千里路》将顾城的诗选择了一首排列在封面上;《赵萝蕤汉译〈荒原〉手稿》使《荒原》的原版手写稿件展示出来;《给你写信》用十分普通平常的钢笔字写了完整的一首诗列在封面中间部分;《2003—2005中国最美的书》封面一个大大的“美”字,底层装饰着书籍里摘取出来的竖排的文本内容。印刷文本通过排列,直接用作者手写原稿等做法十分直观而艺术地展示了书籍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促销效果。

(二)提取相关文字符号化

将书名字中的个别字或相关的文字特别设计,做成图形或符号放在封面上作为独特的视觉元素。《再见邮筒》中的“邮”字视觉化就十分形象,繁体的“邮”字完全用直线和折线构成,两边各对称排列着五条相同粗细的曲线,仿佛是通信时代邮票上的印章的印记;《邮票上的毛泽东》选择拼音“MAO”作为封面的视觉重点。“MAO”的笔画是极细窄高的无衬线体,十分优雅精致;《雕塑的诗性》的书名字是普通的宋体字烫金,但在封面上有一个将宋体的“雕”字大的框架和草书的“诗”字合二为一的独特的“雕”字视觉符号,增加了封面的视觉度和耐看性。

(三)文字块的图像化

一个个的文字编排成行,一行行的文字编排成文字块,字行和字块之间不同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等会形成不同质感的文字肌理。读者不仅仅会获取文字的信息,还会同时获取字行和文字块的视觉图像。《我的开卷》比较独特,除了书名字以外,再将书名字用不同书法字体在画面上编排成一幅边缘参差的文字块,这种文字块是一幅散发文化感的疏松形状,具有图的视觉观感。

四、结语

“中国最美的书”在16年间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其书名字的创意设计手法不断丰富和创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书籍设计独有的时代内涵。然而,书名字的视觉化设计在凸显文化精英感的“书卷气”的束缚下仍然相对保守,个性化、游戏化、娱乐化的书名字常常在正式平常、中规中矩的封面中跳脱出来就可见一斑。同时,中国文化重视意境美的“留白”倾向使封面上文字排版缺少更多的尝试和挑战,这些都使得中国封面雅柔的形象越来越固化。

参考文献:

[1]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2]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师静.1949—1999年中国书籍封面的字体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7.

[4]刘菡.中国最美的书———十五年回溯研究———基于321种获奖图书的统计分析[J].编辑之友,2019(8):12-15.

[5]中国最美的书[EB/OL].

作者:方静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