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探析

摘要:目的:对妇科手术患者中开展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施护,统计并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3.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Lysholm[(85.5±12.8)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71.5±12.2)分],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手术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妇科手术;中医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未合并严重心脑肾疾病,且认知功能正常[3]。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56.45±6.43)岁;体质量指数(BMI)22.6~25.8kg/cm2,平均BMI(23.93±1.01)kg/cm2;行子宫切除术27例,宫颈癌根治术17例,卵巢恶性肿瘤切除术16例;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2例。常规组患者年龄44~74岁,平均(56.87±6.22)岁;体质量指数22.4~25.9kg/cm2,平均BMI(23.87±1.02)kg/cm2;行子宫切除术26例,宫颈癌根治术18例,卵巢恶性肿瘤切除术16例;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d,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患肢宜高于心脏平画20~30cm,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瘀血;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观察患肢脉搏和皮肤温度的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画的周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护理:①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坚持低脂、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饮食原则,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例如洋葱、番茄、芹菜、蘑菇等。这些食物的吡嗪含量丰富,二吡嗪具有提升血流速度、稀释血液、减少血黏稠度的作用。若患者存在热壅络脉症状,不可使用燥热辛辣食品,可多食用凉性食物,例如玉米、绿豆、荞麦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造成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加重病情或造成病情反复;针对气滞血瘀患者,可告知其用山楂、三七泡水饮用。告知患者多饮用温水,以增加电解质[4]。②情志护理:患者常因患肢肿胀、疼痛、不能下床活动、治疗时间长而担心预后,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中医名家认为“善医者,先医心后医身”,可见情志因素在中医护理中的地位。妇科手术患者因疾病、手术会存在较大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用简短的语言对疾病相关知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进行介绍,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治疗过程中充分配合[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血管病的病程长、痛苦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所以要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要有乐观精神,心情要舒畅,生活要有规律,解除思想负担。③穴位按摩:术后选择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和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通过穴位按摩仪开展按摩,将胃、脾二经的经气激发出来,进而实现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疏通经络的目的,最终避免出现血液瘀滞的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形成褥疮。患者要多翻身,患肢要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膝及踝关节,易压部位可用滑石粉按摩或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可预防褥疮的发生。若出现站立后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双下肢进行检查,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以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深下肢静脉血栓。统计两组深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应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3.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Lysholm评分[(85.5±12.8)分]显著优于常规组[(71.5±12.2)分],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异常凝结造成的,患者会因此而发生静脉管腔阻塞,最终出现静脉血流回流障碍[7]。深静脉血栓以下肢为主要发生部位,主要因长期卧床、手术等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后,患侧肢体血液回流受阻[6]。在急性期,血液无法通过静脉主干回流,使静脉内压力迅速增高,血液中的水分通过毛细血管渗入组织中,造成组织肿胀。而同时,静脉压增高,迫使侧支静脉扩张、开放,淤积的血液通过侧支静脉回流,使肿胀逐渐消退[8]。妇科手术通常手术范围较大,并且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患者具有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而一旦出现深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就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9]。在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当中,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是很关键的,护理得当,可以有效帮助静脉血栓恢复,避免病情的复发。所以临床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深下肢静脉血栓,进而保证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9]。中医学中深下肢静脉血栓属“脉痹”“肿胀”“血瘀证”范畴,患者术后因长期卧床、创伤、肢体活动减少而血气运行不畅,进而造成脉络滞塞不通、瘀血阻于脉中,营血回流受阻,聚而为湿发为本病[10]。中医学认为针对深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利湿消肿、活血通络[11]。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按摩护理,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度、避免血液瘀滞,最终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开展情志护理,通过情志护理干预以患者以往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为重点,丰富和改正患者错误的理解和知识结构,同时逐步的矫正其病态的行为思想,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2]。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并和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终提升护理满意度[13]。本研究中,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3.34%(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P<0.05)。综上,针对妇科手术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付瑞昕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