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2/50),相较于对照组的18%(9/50)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妇科盆腔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3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择期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3.78±6.73)岁,共5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4.05±6.02)岁,共50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术前检查、常规术前健康宣教、术后对其病情进行仔细观察,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详细评估,了解其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指导患者接受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与凝血功能检查;嘱咐患者术前12小时禁水、禁食,进行胃管留置与灌肠操作时,应对血容量及时补充,避免其血液处于高浓度状态,将各种不利因素及时纠正,最大程度上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降低;责任护士与患者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告知患者手术方式、主治医生等,使其做好充分心理准备。②术中护理:最大程度上将手术时间缩短,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防止下肢在较长时间内受到压迫;手术过程中注意各项操作的轻柔度,避免刺激盆腔血管与损伤组织;及时控制术中出血,将不必要的外源性出血减少,以此来将免疫性反应降低。③术后护理:将患者推入病房后,帮助其取去枕平卧位,时间控制在6小时;术后1~2小时指导患者在尽早做下肢运动,包括足内翻活动、趾屈、背屈活动、足底伸屈活动等预防DVT保健操;术后6小时对患者腓肠肌、比目鱼肌进行按摩,以此来促进血液循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对局部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帮助患者补充水电解质,避免体液过多丢失,血液高凝,进而出现静脉血栓。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0.05时说明差异明显。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2/50),相较于对照组的18%(9/50)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则可能会促使患者出现肺栓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不良症状,对其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3]。常规护理干预通常是在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之后才为其提供护理服务,虽然能够促使各种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难以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降低,会给患者预后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为此,本研究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了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2/50),相较于对照组的18%(9/50)更低,P<0.05,可见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能促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该护理模式是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各种预防性的护理服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术前通过必要的健康宣教,能促使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术中体位合理摆放有利于避免患者下肢受压或者下垂,术后做好补液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护,指导其及早运动,有利于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综上所述,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范玲,向江霞.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9):8~9
2张维凤.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1551~1552
3林晓玲,王德芬,于冬春,等.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6):250
作者:刘智情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