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科手术全麻间低体温发生率调查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科手术全麻间低体温发生率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科手术全麻间低体温发生率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12月进行妇科手术的8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严密监测鼓膜温度、鼻咽温度,记录低体温发生率、年龄、手术时间等情况,术后比较低体温患者与非低体温患者情况,探究导致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890例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生低体温200例,发生率22.47%;低体温者与非低体温者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清洁度、术前主动保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年龄>50岁、手术时间≥2h、麻醉时间(95~155min)、污染手术、术前未主动保暖为导致妇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概率较高,临床应积极预防危险因素,以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关键词】妇科手术;全身麻醉;低体温;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3—12月进行妇科手术的890例患者开展调查,纳入标准:手术时间>1.5h;无手术、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近期体温曾>38.5℃;感染性发热;无法应用鼓膜、鼻咽测温;术中主动降温;存在体温调节异常。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45.67±3.29)岁。体质量49~73kg,平均(56.28±4.37)kg。开腹手术178例,腹腔镜手术712例。术中接受输血者血液均经预热。其中有200例全麻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患者作为低体温组;另选取200例在全麻期间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作为非低体温组。患者均明确本项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伦理委员审查通过。

1.2方法

保持手术室温度22~25℃,湿度40%~60%,鼓膜温度测量采用红外线耳温检测仪,全麻完成后,将鼻咽温探头正确置入,检测鼻咽温度。全麻期间持续体温监测,记录鼓膜、鼻咽温度。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麻醉时间、术前主动保暖、手术清洁度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出现低体温的比例,就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展开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情况

890例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生低体温200例,发生率22.47%。

2.2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比发现,两组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清洁度、术前主动保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变量赋值表.

2.4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50岁、手术时间≥2h、麻醉时间(95~155min)、污染手术、术前未主动保暖为导致妇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妇科手术通常为经下腹部、外阴、阴道操作,因生殖器所处位置为盆腔深处,手术视野较窄,且若患者子宫或卵巢增大,手术难度增加,为确保手术视野正常,需实现较优的肌肉松弛效果,保障正确体位,同时,部分妇科手术复杂性较强,术中牵拉反应较严重,对麻醉的要求较高[3-5]。全身麻醉是妇科手术常用麻醉方式,可降低应激反应,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但在麻醉期间易发生低体温,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6]。导致麻醉出现低体温的原因通常包括环境、患者自身因素、输液、消毒等。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系统,为保障消毒效果,采取空气快速对流,患者裸露皮肤后环境温度较低,体温下降明显[7];若患者体质较差、情绪波动较大,机体对冷刺激的感应更明显,术中体温降低显著[8];输液液体未加温,使用挥发消毒液,热量随挥发反应流失,导致体温降低。在参与调查的890例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生低体温200例,发生率22.47%,表明我院妇科手术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应当重视并予以解决。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0岁、手术时间≥2h、麻醉时间(95~155min)、污染手术、术前未主动保暖为导致妇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50岁易发生低体温,分析原因:中老年女性患者存在较多原发病,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体质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无法耐受较冷环境,故易发生低体温。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出入量增加,创伤性更强,导致患者机体热量丧失加重,遂发生低体温。麻醉时间较长者,产热阻碍时间延长,热量持续丢失,将导致体温降低。污染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风险更高,原因可能在于细菌对体内的炎性因子产生刺激,炎性因子干扰体温的调定点,导致体温降低,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术前未进行主动保暖亦为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保暖措施不到位,术中将发生低体温。为进一步减少妇科手术发生低体温,术中应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监测,及时探知体温变化情况,保障患者体温稳定在36℃或以上,若发现体温持续降低,应及时采取措施[9-11];控制环境温度,保障手术室温度、湿度正常;做好保暖措施,术前主动保暖,术中及时覆盖毛毯,尽量减少裸露面积,防止热量散失;采用加温仪器对术中输液、输血加温,保障液体温度处于35~42℃,药物、血液处于这一温度时,性质所受影响较小,且有助于维护机体温度,减少机体热量丧失,避免低体温,降低术后出现寒战的概率[12-13];严格控制手术操作时间,完善术前准备,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时间浪费,避免长时间低体温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14-15]。综上所述,术中低体温为妇科手术全身麻醉高发并发症,临床应当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防范措施,重视术中保暖,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野,徐铭军,车向明,等.妇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5):94-96.

[2]陈红,张淼,李锐.综合保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复苏期并发症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8,39(1):45-47.

[3]马鹏涛,牛文超,巩燕,等.术中低体温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4):56-59.

作者:檀旭红 刘艳嫦 佘宝钻 单位: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