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科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科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科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永康市妇科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择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永康市妇科门诊就诊的907例患者,以血清学检查方法,对弓形虫进行检查,分析其不同年龄、季节、职业及卫生状况下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本次研究调查的907例研究对象中,弓形虫感染率为5.40%,弓形虫感染率最高的是>50岁年龄段,达17.7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弓形虫发病最高月份是9月份,占6.76%,但其各组间季节性发病比较(P>0.05)。弓形虫感染中主要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11.81%和9.02%,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5);49例弓形虫感染患者中,合并生吃肉类、蔬菜及蛋类不良习惯者31例,占63.27%(31/49),明显高于无不良饮食习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4,P<0.05)。同时49例患者中存在熟生食砧板混切、经常性下田农作、园艺接触泥土及密切与猫狗等动物接触后不注意洗手等不良习惯者37例,占75.51%,明显高于无不良卫生习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82,P<0.05)。结论通过对永康市妇科就诊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发现,其弓形虫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均仍需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强化医疗服务和加强宣传教育等进行干预。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分析;预防

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细胞内寄生虫,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对机体的大脑、心脏、眼底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其主要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可侵害机体的呼吸系统、心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引起流产、胎儿畸形、甚至死胎等等[2,3]。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其感染后多为无症状带虫状态,为对于免疫功能受损和先天感染者来说,其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防治弓形虫病具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次研究为了了解本市当地医院妇科就诊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对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永康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07例患者进行了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为当地指定相关防治对策上可以提高一定的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永康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07例患者,患者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5.9±4.7)岁。患者均自愿接受检查,并签订相关知情通告书。

1.2检查方法

患者晨起后采集静脉续血5ml,利用离心机离心5min,3000r/min,取其血,-20℃保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其中在检测LgG抗体中,A值阳性对照≥0.5,A值阴性对照≤0.1,A值临界对照值在0.12~0.35之间,证实本次实验成立,否则实验无效。

1.3实验室结果判定

对于结果的判定主要依据实验测试的样品中的A值,其中样品A值≥临界对照A值平均值,则判为弓形虫IgG抗体阳性,提示弓形虫感染。本次实验的操作和结果的判定均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差异,计量资料采用(x±s)检验,若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IgG抗体阳性共49例,弓形虫感染率为5.40%,通过对907例患者进行年龄段的划分,发现弓形虫感染率最高的是>50岁年龄段,达17.7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发病季节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907例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病季节分布情况的调查来看,弓形虫发病最高月份是9月份,占6.76%,但各月份、季度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职业分布情况

从职业分布情况来看,弓形虫感染中主要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11.81%和9.02%,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饮食及卫生习惯

49例弓形虫感染患者中,合并生吃肉类、蔬菜及蛋类不良习惯者31例,占63.27%(31/49),明显高于无不良饮食习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4,P<0.05)。同时49例患者中存在熟生食砧板混切、经常性下田农作、园艺接触泥土及密切与猫狗等动物接触后不注意洗手等不良习惯者37例,占75.51%,明显高于无不良卫生习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82,P<0.05)。

3讨论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唯一确认的最终宿主是猫科动物。弓形虫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摄取被猫科和犬科动物的体液或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弓形虫的感染最终都是通过食物摄入。特别是对于妊娠期的妇女,感染弓形虫后,极易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4-6]。文献报道[7],对于猪场饲养员、屠宰、农村猫狗宠物饲养人员来说,其弓形虫的发病率要明显增加,其主要是猫、狗、猪等动物作为弓形虫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猫其感染率高达66.7%以上。因此必须加强这些高危人群的防护,对于预防弓形虫的感染也有着重要意义。文献报道[8],每年全世界约有200多万的妇女发生弓形虫感染,本次研究调查的907例研究对象中,弓形虫的感染率为5.40%,其发病率要低于相关文献报道7.88%的发生率,这可能与今年对弓形虫易感人群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文献报道[9],影响机体发生弓形虫感染的影响相对较多,往往和个人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文化背景、职业素养等密切相关,其中也包括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弓形虫的发生率在我国各地区呈现不同的水平。本次研究发现,弓形虫的感染在年龄分布上未见明显差异,但相关文献报道[11,12],不同年龄段上,80岁以上感染率最高,年龄越小,其发病率越低,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与高年龄组接触动物的年限及自身免疫力有关。尽管本次研究在年龄上未见明显差异性,但其发现弓形虫感染率最高的是>50岁年龄段这个趋势是存在的。从职业情况来看,弓形虫感染较高的主要在农民和工人,分析其可能与其工作生活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宠物饲养不规范及自我防范的意识相对较薄相关。

参考文献

[1]康娜玲,林苏,张浩洋,等.弓形虫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5):267-270.

[2]杨娜,丁莹莹,李佳祺,等.辽宁地区猪弓形虫感染现况调查及感染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50(4):476-480.

[3]李海龙,夏彬彬,李倩,等.云南省边境地区人群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2):216-217,221.

[4]沈继龙,余莉.我国弓形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治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1):71-76.

[5]彭国华,胡主花,葛军,等.2014年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5):545-549.

[8]陈素华,闻良珍,邢玮,等.孕前干预预防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和风疹病毒宫内感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2):197-199.

[9]张越,王华琳,丁莹莹,等.我国人群和某些动物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8,39(10):96-101.

[10]任丽霞,薛亚奎.弓形虫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8,39(6):511-517.

[11]辛克盛,潘敏,刘慧,等.青岛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3):320-322.

[12]杨振波,莫钻兰,黄慧聪,等.东莞2010~2016年猪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44-45.

作者:马陈美 阙锦芳 单位:永康市中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