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妇科症瘕的病因病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妇科症瘕的病因病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妇科症瘕的病因病机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中见太阳”,少阴经上的生理之气是“热气”,少阴涉及一经两脏,水火并存。两脏系指心与肾,心主血脉而为火,温煦推动血气运行,如环无端,周流无度;肾系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发育、纳气及主水,四脏六腑全靠肾脏的濡养。肾阴肾精系元阴,是机体脏腑最基本的物质;肾气肾阳的推动则是脏腑最根本的动力单位,机体全赖肾脏以维系正常的生命活动。若少阴热化太过,寒化不及,热气乘虚内陷心脉,煎熬阴血,日久成瘀,粘滞不行,癥瘕乃成;若热化不及,寒化太过,则寒水内盛,日久乘虚内陷血脉,血气凝滞,通而不畅,日久伏着胞脉窠臼而成癥。正如《素问玄机病原式》[6]指出:“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癥瘕痜疝……皆属于寒。”此系少阴生理之气的太过与不及而为病。若先天禀赋不足,抑或大病久病,穷必及肾,肾精亏虚则精血互化失源,脉道血少,血少则瘀停;若肾气亏虚,阳虚则往往水泛,推动无力,痰阻瘀停,此系肾脏物质亏损而为病。“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肝主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又主藏血司疏泄,有“血海”之称,所以本经为病比其他五经更容易内陷血分。若厥阴肝木太过,风气流行,风气极则反兼燥化,风燥相搏于冲任,而成癥瘕震颤麻痹等病;若肝脏物质(阴、血)亏虚,阴虚血少,木体失养,疏泄不及,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脉道不利,日久必瘀,伏着不化,癥瘕乃成。其余诸经亦可导致癥瘕,但不及此三脏为病者最多。

外因以六淫为目,强调外邪内陷血分

外因系指外邪侵袭,以六淫为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指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天有五运以化六气,若六气太过则为六淫,然天人相应,人亦有六经以化六气,而六经各有血气,如太阳为少气多血之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等,经气不利,抑或机体脏腑虚弱,或月事适来或适断,血室正开,则六淫之邪或内生五邪乘虚内陷血分。如寒邪内侵,则血气运行不利,从而变生癥瘕。如《素问•举痛论》[3]云:“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流注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考《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癥病的桂枝茯苓丸,除桂枝、芍药及牡丹皮等血分药之外,独用茯苓何意?茯苓配桂枝系苓桂剂的经典配伍,桂枝辛甘温,助气化,以温通经脉解肌表见长,茯苓甘淡平,以健脾渗湿伐肾邪为专功,二者相伍,有助于膀胱气化,使湿邪不至于内陷血分;牡丹皮辛凉,专入血分,善于化瘀凉血;芍药酸平,主入脾营及肝之血分,与桂枝相配,丹皮芍药守血宁血,桂枝辛温散透血分之寒邪。仔细推敲此方,具有健脾除湿,化瘀透表,温阳化气的功效,系仲景治疗太阴脾湿化太过,寒湿内陷入血分之经典方剂。又《金匮玉函经二注》[7]指出:“妇人经水前断后病水者,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水去则经自利。”由此可知,水(湿)与瘀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水湿致病,重浊黏滞,易袭阴位,阻滞气机,日久则损伤阳气,水湿盘踞胞宫胞络,阻于气分则白带绵绵时下;波及血分则阻滞血脉,气血乖乱,血不归经,伏留胞络窠臼,而成漏下、经期延长等症。临证治疗时,要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水湿与血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水湿停聚日久,必致血瘀,血瘀日久,必致水湿,血不利则为水,故治疗当权衡水湿血瘀之轻重而分别治之。若水湿较重,当以健脾除湿化结为主,若血瘀较重,当以活血化瘀为主,若血瘀湿结并重,又当化瘀健脾渗湿并举,此为治疗癥瘕之大法,但癥与瘕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互相转化。癥用活血化瘀法后,可减轻而转为瘕,瘕误治后可转重而成癥,故病势缠绵,需长时间服药。其余诸淫皆仿此,恕不赘述。

不内外因强调内伤七情,皆宜百病以气为先

《素问•举痛论》[3]有谓:“百病皆生于气也”。肝主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脏腑的气机无一不需要肝气的疏泄调达。然女子属于阴类,稍有怨尤,必然介介如怀,情志不遂,勃然气郁或大怒,皆可使肝失调达,疏泄不利,络痹气阻;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正如《景岳全书》[8]所云:“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暴喜伤阳,喜则气缓,阳虚气缓,血气推动乏力,气虚血瘀,长期伏留不去,日久必然成癥瘕。如《素问•血气形志篇》[3]指出:“形乐志乐病生于脉”,思虑伤脾,气结而不行,或饮食失节,饥饱失宜,或恣食肥厚生冷,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凝聚成痰,气机壅结,痰浊气血搏结,气滞血阻,脉络瘀塞,日久则可形成癥病。综上所述,妇人癥瘕的产生通常是由脏腑气化的太过与不及、外邪侵袭、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引起,单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最终演变成瘀血留滞,痰瘀胶结,络痹气阻,日久而成癥瘕的病理格局。癥瘕初期以气滞为主,积犹未久,故积而不坚,推之可移;病久则络滞以血瘀为主,气滞血阻络痹,脉络瘀塞,日久则可形成癥病,故积而坚硬,推之不移。

防治攻略,强调外透血分的六淫之邪,邪去正自安

对于癥瘕的治疗,临床疗效是一个令所有医者颇为棘手的问题。以痛经(子宫腺肌病)为例,经过积极的中医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者,百无一二,许多病患长期经受痛经、月经过多以及继发性贫血的身心折磨。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者以及将要绝经的患者,不得已长期口服中药、西药避孕药或者是选用GnRHa治疗,但是停药后症状反复;对于症状严重、年龄偏大无生育要求者或者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取子宫全切除术。这使得许多病患饱受困扰。临床疗效为什么不好,值得我们反思。对于中医来说,其原因主要系临床医师没有抓住主要的病因病机,问诊不问发病之源,切脉不足五十动,极不擅长抓住每一个细微的有价值的临床表现。如痛经属于寒者,据笔者临床观察,患者往往于孩提月事已潮时,饮食不忌生冷,或隆冬单衣,或外感风寒,此时血室正开,寒邪往往乘虚内陷血分,患者亦不察觉,医者更是忽略,长此以往,陈寒痼疾,通过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最终导致子宫肌层的重塑,形成了子宫体增大、痛经以及不孕的诸多变症。究其原因不外乎寒邪系发病之源,子宫系受病之所。故治疗本病既要温散陈寒痼冷,又要不失时机地温透血分的寒邪,俾寒邪外达后,诸症豁然。温经散寒宜《伤寒杂病论》厥阴篇的当归四逆汤加减;若寒热错杂者宜温经汤加减;若寒邪郁久化火者宜乌梅丸加减等。妇科癥瘕迁延失治,必然耗损正气精血,基于癥瘕(肿瘤)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调理脏腑阴阳气血,培养胃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卵巢癌晚期患者大肉尽脱,胃气虚馁,高热恶寒,扶正不可,祛邪亦不可,但可用和法,和法其实系扶正祛邪治则在妇科肿瘤领域的深化和延伸,扶正药物与祛邪药物合用,系和法一大特色[9]。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系难得的两全之法。总之,观其脉证,谨守病机,辨清脏腑、经络、血气、营卫、阴阳的层次,分清主次,未有不效者。(本文作者:徐玉琴、程建华 单位:江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