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历史教学中框架结构法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框架结构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聚焦于重点问题,减少机械性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体会,对框架结构教学法的理论内容进行了浅析,并就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给出了设计策略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框架结构法;应用;系统化
引言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已经不再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其以时间、地域及相似的历史事件来重新梳理历史内容,构建了全新的文本体系,使高中历史教学可以依托于课本内容进行单元模块化的训练。但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构建更加系统化的历史知识网络,以骨架、专题和习题的层次来逐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积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更加立体、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实现史料与知识的有效整合[1]。
一、框架结构法的理论内容及原则
框架结构法是通过为学生构建知识内容框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吸收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框架结构法如同以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来对建筑的框架结构进行描述,认为学习如同盖楼。合理的框架结构能够保证学习进度的高效,也能够保证知识主干的牢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强化知识的运用能力[2]。框架结构法主要源自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在建构主义思想中,学生的发展能力可以通过有效的培育来拓展和强化。框架结构法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四项原则。第一,知识的高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设定适宜的教学难度,设定学习障碍,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断攻克难关。第二,教学的高速度。应保证教学的高效化,丰富课堂内容,减少重复的讲解和机械的练习。第三,理论的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加强对理论概念的认识,注重对规律性演变结论的总结。第四,强化学习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使其能够总结方法,掌握技巧,实现对创造性思维的突破。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框架结构法的设计策略
(一)骨架学习
为学生搭建历史骨架,是高中历史教学框架结构法设计的首要环节。其通过建造高中历史框架结构,按照各单元的结构,将基础概念和题目进行梳理,围绕着骨架内容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对未学过的内容进行快速预习,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筛选,同时能聚焦核心问题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整体的课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例如,在高一历史必修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本学期的历史课程骨架,从对近代史的回顾到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展望,选择以中国、美国以及苏联为研究重点,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古代经济、现代资本主义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上;对美国历史的研究可以集中在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上;对苏联的研究可以集中在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模式及苏联解体上。同时,还可以涉及蒸汽时代、二战、经济区域化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带着浅层的认识进入到近现代史的学习中。
(二)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是指用一个主题相近的历史事件来串联起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同章节的学习中抓清主线,理清思路,以时间、性质等来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在近代史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由古观今、联系中外,从而形成全面的专题知识网络结构。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相关的内容时,需要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时间、原因、意义、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以表格的形式来为学生提炼出主要内容,方便学生记忆,同时帮助学生找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特点。通过专题学习,可以打破教材的编写顺序,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将历史知识进行串联,从而解决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一叶障目的问题。
(三)习题学习
教师可以选择高效的习题练习方式,让学生畅游题海,从而实现学生的高分高能。在框架结构教学中,习题练习并不是让学生多做题,机械性地进行题目的练习,而是通过习题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可以与专题模块教学相结合,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937年,国民党军队狙击华北日军的战役称为()。尽管题目中给出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主题以及对象和地域,但该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熟悉程度,需要在平型关、太原、忻口、台儿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在解题中,学生需要认真地考虑题干信息,并了解四大战役的时间、空间、角度等方面的区别,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教师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强化这些知识点,尤其是对于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更需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让学生采用以时间、地域相联系的方式来构建时空观,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出发,以辨析的视角来回顾历史、构建价值观念、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学科的综合素养。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框架结构法的应用教学方法
(一)宏观描述与微观推进
高中历史的学习涵盖了古今中外,科学的教学结构能够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践中,教师应当选择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结构,注重对宏观历史变化进行描述,包括历史线索、历史的演变及其发展走向。而在微观研究中,则需要探究每一阶段的历史特征、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及启示等,能够融合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网络。
(二)以问题框架进行释疑
以问题为框架能够使学生在构建历史框架的过程中,使学习目标始终指向对问题的解答,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学习障碍,打破认知的局限,提高解题能力。在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来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同时,罗列重点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因素创建思维导图,从而基于问题实现对知识结构的构建。
(三)注重学情差异性教学策略
历史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成绩的差异往往是因为学生在积累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情进行观察,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做既能够满足优等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也能够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框架结构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拥有良好的空间,更加适合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多渠道地进行知识整合,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加强专题教学与习题练习的联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维忠.框架结构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15):82.
[2]施海燕.在结构支点上探摸——关于历史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9):37-39.
作者:余静 单位: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