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可行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野外生存训练的内涵,以及野外生存训练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培养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从现代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目标、高校学生体育需求等方面,剖析了野外生存训练的可行性,最后从师资、法律规制与设备经费等三个方面,分析制约野外生存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突出问题。
1.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可行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是否可行,下面本文从现代教育理念、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目标、学生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
1.1教育理念:野外生存训练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不仅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野外生存训练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实施野外生存训练,学生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野外生存训练将唤醒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野外生存训练的第一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赋予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开启学生心智,让学生自主解决野外生存中遭遇的困难与突发性事件。此外,野外生存训练内容的丰富性将使学生在自然直观、感性体验中,引发大学生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唤醒学生生命意识;野外生存训练由于具有随机性与突发性,改变了传统体育训练项目同质化现象,除在不断的野外训练中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外,还为学生创造了开放、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野外生存训练实现了从传统体育教学“被教育”向“自我教育”的现代教育转变。
1.2课程改革:野外生存训练顺应“以生为本”的改革价值取向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明确了“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价值取向,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些经典的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它们有效促进了大学生体能素质发展。在体育课程改革大潮下,这些运动项目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依然局限在校园狭隘的空间,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野外生存训练打破了校园空间束缚,有效满足了现代大学生运动兴趣。它为现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开放、宽阔的运动环境,使学生在攀岩、登峰、郊游、宿营、越野、漂流、滑雪等多种形式自然体验中获得满足感,学生亲临体育运动的全过程,需要学生调动全面感官,包括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野外生存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既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又丰富了高校体育运动形式,推动了体育课程改革步伐,使体育课程改革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更接近、更吻合。
1.3课程目标:野外生存训练体现“全面素质”的课程实施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全体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并以体育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学习的习惯,将课内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野外生存训练不同于一般体育运动项目,它不仅突破训练空间的束缚,而且形式多样,迎合了大多数学生运动爱好,最关键的是将课外体育训练与课内体育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以课堂学习为基点,运用体育课堂学习的体育知识去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为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提升体育运动技能与生存技能搭建了平台,使学生在更加复杂的自然环境中获得有效的训练,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个性得到解放,意志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到强化,成为顺应时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4学生需求:野外生存训练满足“个性发展”的多元教育需求
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学生自我需求也日益凸显,他们需要个性发展的空间,需要释放个性的舞台,野外生存训练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教育需求。1.4.1野外生存训练满足了大学生体育价值需求。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价值需求更趋向多元化,体育学习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提升体育素质的需求,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而且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德育与智育共同发展,能够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成为学生娱乐的一种新型方式,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生活品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野外生存训练正满足了大学生体育学习需求。1.4.2野外生存训练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厌倦囚禁于“都市牢笼”式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原生态式生活,希望获得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并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野外生存训练将训练场地从校园转向校外,转向自然领域,学生在攀岩、登峰、郊游、宿营、越野、漂流、滑雪等野外生存训练中将进一步释放身心,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进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需求。
2.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
野外生存训练与传统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2.1野外生存训练缺乏足够的师资保障
野外生存是一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类型丰富、专业性强、操作难度高等特点,而且一些野外生存训练项目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例如攀岩、登山等。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精湛的野外生存教学技能。野外生存教学技能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基本的体育教学素养,而且需要全面提升自身体育素养,包括体育教学基本知识、野外生存训练指导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与体能素质、广博的知识面等,这样才能为学生野外生存提供有效的指导。然而高校基于野外生存训练的师资培训力度不够,专业性人才引入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将制约野外生存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成为制约野外生存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
2.2野外生存训练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制
野外生存训练时间与空间跨度大,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会遭遇一些突发性事件,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与一定的危险性。野外生存训练的地点一般为空旷的野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无论师生训练前进行怎样的准备,做好足够的预设,在野外生存训练的过程中都可能遭遇危险或者不可测的事件,从而危害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与健康。这就需要基于野外生存训练的实际,制定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对野外生存训练中可能遭遇的危险进行规范,尤其是厘清危害责任,避免野外生存训练过程中出现危险后责任不清的现象。目前,我国基于高校野外生存训练的法律规章制度尚未出现,尽管有些高校基于野外生存训练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以及书面约定,但是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持,因此缺乏法律效应,一旦野外生存训练出现意外后,这些约定与制度难以得到法律支持,从而使野外生存训练得不到家长、学校、教师的认可,不少家长与学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教师也存在一定的教学惰性,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法律规制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野外生存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2.3野外生存训练缺乏足够的设备经费
野外生存训练与高校其他运动项目不同,它所需要的设备比较齐全,不少设备设施往往是必备的,只有为师生提供完备的训练设备,才能确保野外生存训练中师生的安全,才能保证野外生存训练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如此,野外生存训练的设备要求高,而且比较专业,它必须要具备便捷性与安全性。这就需要保证野外生存训练设备的质量,便于学生携带,并且针对野外生存训练可能遭遇的危险提供针对性安全保障,这就导致野外生存训练设备价值不菲,加上野外生存训练参与人数之多,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野外生存训练的设备经费需求。然而高校主要经费用于专业课程教学,用于体育教学训练的经费捉襟见肘,经费的不足也成为野外生存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结语
总之,野外生存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而且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也是切实可行的。野外生存训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顺应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体现出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迎合了学生多元化体育学习需求。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野外生存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是简单的一项工作,需要解决师资、法律规制与经费等突出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野外生存训练在提升学生体育素质、智力水平、德育素质等方面的效能,实现体育课程多元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季克异,季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3,(01):50-51.
[2]张惠红,陈作松,严阎健,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意义[J].体育学刊,2002,9(06):86-87.
作者:李永奇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