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国际法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法治素养是我国公民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国家以及社会的未来建设型人才,必须肩负起复兴中华的重要使命,必须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本文作者以当前我国法律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结合时展需求,以高校辅导员视角为切入点,探究了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路径,旨在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视角;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路径;探究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
法治素养是“法治”和“素养”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名词,其核心内容为“素养”,“法治”则为修饰内容。对法治素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部分学者认为,法治素养是一种公民通过自主学习、日常训练以及后期实践,所获得的对国家法律制度的态度及信念。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法治素养是一种公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一定的学习、训练之后形成的对国家法律制度、法律规章以及法律追求等的系统化技能及意识体现。目前,有学者认为法治素养有自己特殊的维度,并且已经有学者对这种维度进行了相应探究,已相对系统性地提出了“公民法治素养四维评估指标”,站在法治素养的构成维度上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公民的法治素养评价过程以及量化过程成为了可能。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公民法治素养的基础上,并需结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发展特性,制定明确的界限,从而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在我国,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既包含了公民法治素养的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了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到目前为止,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界定,主要从其构成要素以及维度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参考公民法治素养的相关成果,而且也需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特性[1]。
二、高校法治教育
界定高校法治教育,不但要弄清我国普通法律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法治教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研究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等相关内容。目前,有部分学者已经就7个普法规划的实施过程,以及高校的法治教育发展规划过程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在党及国家层面上校方法治教育虽然在表述上并不相同,但在定性问题上都非常明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其一是法律常识的教育阶段。其二是法律意识的教育阶段,其三是法律素质的培养阶段。从法律常识到法律意识再到法律素质,显而易见,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我国法治建设对个体法治素养的内涵以及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高校的法治教育历经了三个转变,即从“法律制度教育”转为“法律体系教育”,从“法治观念教育”转为“法治理念教育”,从“法律思维教育”转为“法治思维教育”。
三、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因素有很多,各因素彼此交织,在自身影响的同时,也互相产生作用,进一步影响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过程。研究表明,影响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向高校众多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其自身就有着深远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相应的扶持政策,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发展格局。当前,高校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多数是以讲解为主,教学互动为辅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对法律知识的实践,但其作用并不显著,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陈旧,所以教学成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教师们专业知识较为薄弱,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也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不佳的因素。
(二)学校层面的影响[2]
校园环境是学生们培养法律素养的最好地点,在校园里,学生们可以接触到许多的法治观念,而这一细节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法律知识则能显著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众所周知,校园的核心功能就是教育,从整体方面来看,目前,在法治教育工作中,校园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且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校园的法律元素并不突出,一些法律活动的主题也不明确,所以虽然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也尚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社会层面的影响
从客观层面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经过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升华和积淀,难免掺杂了一定的封建迷信,狭隘思想,对传统文化,我们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在社会生活中,糟粕的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去除,在个别范围内,甚至有着大行其道的现象。与此同时,不良的社会风气、司法不公等现象也是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过程中的绊路石。
四、高校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路径探究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适合的教学方法,那也不能有一个好的教学成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整体质量[3]。各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教学计划,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注意应用实例进行教学,用场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应法律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该项法律的印象。在选取教学案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且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是真实可靠的,案例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来确定。与此同时辅导员们在教授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案例进行编辑,一节课上,案例的占用时间要适中,不能过长也不能太短,当然这也需要导员们与学生之间进行长时间磨合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二)探索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措施
常言道:法律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强有力的实施过程,法律的权威性也来自于其实施过程。在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很大成都上显著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校内各种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立以及各种法律服务措举的有效实施,以及校内法律文化的大力宣传等过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显著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知法、懂法、会用法的良好习惯[4]。
(三)形成系统化的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学生的祖国未来的发展栋梁,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法治强国的重要力量,也势必将是法治中国发展环境的主要力量来源。不管是在社会性质的普法教育过程,还是在公民法治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当代大学生都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想尽可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单靠学校以及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层面的影响力以及推动力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必须依附于社会层面的推动及影响,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也并不仅仅是学校或者学生单方面的责任,社会也应该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这一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5]。
五、结语
党进一步描画了中华民族的壮丽画卷,描绘了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的美丽蓝图,让人心生鼓舞,催人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强国的当前社会,公民的法治素养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而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则是公民法治素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能最大限度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高校辅导员必须予以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将法律培养工作渗透其中,从多个角度,方方面面地影响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法律学习意识,进而全方位提升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孟雪梅.大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把控难点与突破[J].视听,2018(12):22-23.
[2]ICTC2018:大洋畅谈联合运营对县级融媒中心的价值[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45(11):157.
[3]四川省率先试点市县媒体融合成都金牛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J].中国有线电视,2018(11):1302.
作者:金波昌 单位:潍坊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