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法律素质教育下高校法律教育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加强高校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法律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向学生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法律意识,能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本文主要结合现阶段高校法律教育的现状,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高校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意识;教学方式
一、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大学生在过去多年的学习中,或多或少都接受过法律知识的学习,但是缺乏系统化,他们主要是从基础教育或是大学公共课中学习的。大学生虽然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宪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法律内容,但对其他法律的了解却非常少。另外,在对法律了解的深度上,他们往往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对法律的内容和内涵并未真正了解,更谈不上法律观念的树立。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由观念来引导的,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指导,他们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答非所问,病急乱投医,不能够正确保护自己的权益、合理地处理问题[1]。
二、当前高校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将法律教育和素质教育区分
在当前的大部分高校,都将法律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体系中,将法律教育当作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和道德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区别。众所周知,一个有道德的人也会因为不了解法律而触碰到法律的底线,而不道德的人也会因为了解法律而不敢公然去触碰法律,但会钻法律的空子。在很多年前,邓小平在讲到培养四有人才时,就明确将法律和道德分开,强调法律和道德的同等重要性。而且仔细探究德育教育时,会发现德育教育的内容并不包括法律,而在现阶段的大学德育教育中人为地将法律教育纳入其中,未能够充分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法律教育转变为德育教育,是没有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的,否定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2]。
(二)未能给予法律教育足够重视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法治素质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但是我国却将法律教育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未能将法律教育纳入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而且,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理论界对高校法律教育的研究都非常少,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都没有明确地、正式地提出“法律意识”“法律素质”这些概念,也没有研究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而且,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虽然承认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未能给予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和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高校的法律教育却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3]。
(三)未能理解法律意识培养的实质
高校法律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而未能让学生在知法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守法和用法。高校法律教育仅仅停留在“知法”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法律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法律学习形同虚设。众所周知,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法制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知法的人不一定是守法的人[4]。但是知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手段,而学会如何守法、用法、护法,这才是高校法制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三、高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措施
(一)及时更新高校法律教育的理念
高校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传达法律至上的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一个好的法律制度要想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前提条件就是公民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法律意识、法律信仰的培养应该是高校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他们才会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自觉转化为法律意识,从内心去守法和护法。另外,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核心内容,所以高校法律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不仅仅是强调义务,这样才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大学生作为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和义务。要让大学生系统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认识到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意识到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在以往的法律教育中,过分注重履行义务,而忽略了大学生享有的权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大学生了解到在享受权利的过程中不能够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创新高校法律教育的方法
在现阶段的高校法律教育中,大部分采取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学生在法律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所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为了激发大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提高高校法律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对传统的法律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学生在法律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予学生空间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当学生在法律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教师再进行引导,再提供帮助,这样的法律教育效果会更好。高校法律教育的对象大都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且教学的时间有限,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多法律问题是没有办法展开和讲清楚的。但是如果在法律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对法律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讨。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在课余时间和学生保持畅通联系,随时就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热情,保持法律学习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习惯[5]。
(三)丰富高校法律教育内容
高校法律教育一直都比较偏向理论,但是法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法律学习,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换句话来说,高校法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增加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更要培养学生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前者要以后者为目标。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实际状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并侧重法律教育的实用性。例如,近年来,大学生当中受网络诈骗的越来越多,学校可以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防诈骗教育,从而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另外,除了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注重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运用法律的能力。例如,高校可以定期在全国法制宣传日的时候,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的有奖竞答比赛,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法律意识。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法庭”,可以选择近期热门案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模拟法庭的庭审现场,考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及时发现存在的法律欠缺,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学习。在节假日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法律的重要性、权威性。在高校法律教育中,必须要认识到学法只是前提,而用法才是目的,要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综上所述,高校法律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必须足够重视。在开展高校法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大学生实际,选择科学的法律教学内容,通过创新法律教育的形式,增强法律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律的自主学习中来,从而真正切实实现高校法律教育的有效性,最终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优良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波,田成刚.当前高校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6):49-52,61.
[2]王瑞霞.关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5(36):44.
[3]肖军.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12):24-25.
[4]叶楠.提高学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85-86.
[5]杨永华.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与培养模式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9,30(4):121-124.
作者:陈媛媛 单位:广元开放大学